劉潔 何蕊 孔超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9-0099-02
鄉村振興戰略立足我國“三農”問題,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為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導。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充分發揮鄉村地區豐富的資源、獨特的景觀和農村空間以及燦爛的多民族文化等資源優勢,在廣大鄉村地區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重塑鄉村旅游新品牌。戶外公共座椅的出現為創造良好的鄉村旅游戶外空間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景區化村落中,大部分的戶外休閑活動都與公共座椅密切相關,公共座椅的存在為村民及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空間,因此,文章以鄉村振興為視角,探討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設計,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1 鄉村振興概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在城鄉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出發,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建立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圍繞“四個現代化”同步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進一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然要求,是黨中央根據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和保護農民權益提出的新要求,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新方向。
2 景區化村落中的公共座椅設計現存問題
1) 設計與鄉村風格不相融。公共座椅設計與鄉村風格不相融主要體現在色彩、造型以及文化氣質上的不相融。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把公共座椅設計納入村落的整體規劃之中,有些地區的公共座椅是在建設過程中臨時決定的,不能真正與環境融合,導致使用空間與室外環境分離,缺乏必要的聯系。
2) 設計與環境之間缺乏和諧的尺度。目前,部分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的設計并未從人體結構的特點出發,考慮在建筑、景觀等自然或人造環境空間之間的協調性,致使游客在使用公共座椅時缺少了一定的舒適性。
3) 設計缺乏尊重集體記憶的情感性。部分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在功能、形態、色彩等設計上未能充分考慮到人與其動態的交互關系,致使游客很難與其闡述情感共鳴,從而降低了游客集體記憶的情感體驗,使景區化村落缺少了吸引力。
3 鄉村振興視域下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設計意義
鄉村振興視域下景區化村落的公共座椅設計與鄉村建設密切相關,特別是鄉村總體規劃、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此外,公共座椅的設計還具有多種屬性,如繼承鄉村文化底蘊,反映鄉村精神內涵,創造鄉村地域文化特色,改善鄉村經濟文化環境。因此,鄉村振興視域下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設計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4 鄉村振興視域下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設計思路
在進行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設計時,可以從傳承文脈的合理場域性、注重公共座椅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尺度、尊重集體記憶的情感性等三方面展開,進而推動景區化村落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景區化村落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4.1 傳承文脈的合理場域性
公共座椅設計作為公共設計有其明顯的場域特征,這個場域不僅是人聚集的物理場所,也包括人的內心虛擬空間。所以場域是公共座椅的重要載體,如果失去了場域,公共座椅就會被孤立,失去靈魂,因此在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的設計過程中,場域和作品相輔相成尤為重要。如圖1 所示,武夷山風景區中的公共座椅設計考慮到了場域的歷史沿革及文化成因、場域的區域環境特征以及場域的潛性價值觀,其公共座椅設計的造型充分結合了閩越文化,用簡潔不張揚的線條勾勒出了閩越文化的氣韻;同時,武夷山景區的公共座椅材料與周圍建筑相統一,其公共座椅的設計受到色彩、光影、材質、聲音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并結合武夷山景區的場域特征給游客帶來如生活經歷、情感記憶、愛好等情感體驗,對提高武夷山景區環境的潛在價值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設計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傳承文脈的合理場域性,發揮公共座椅在彰顯景區化村落形象、表達景區化村落魅力中的積極作用。
4.2 注重公共座椅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尺度
現在意義的和諧尺度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上。因此在公共座椅設計中,需要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具體而言就是在大眾的公共空間中,公共座椅的設計需要兼顧到建筑、景觀等自然或人造環境空間的協調性。
因此,把握公共座椅與環境之間尺度最重要的是確定一個參照物,而確定最理想參照物的標準應該是人。也就是說,以人作為“模數”的參照物,更容易進而把握尺度。在不同的環境下人類所需要的尺度是不一樣的,公共座椅座椅一般寬度約為45厘米,小公園看臺類的座椅寬約25厘米,而較大的廣場、游樂園處的休息座椅寬度約為55厘米,一般景區化村落的空間比較偏小,公共座椅的尺寸設計也要因地制宜,結合用途與特色,根據人體訴求靈活變化。從尺度劃分標準上看,設計尺度應分為三種:夸張尺度、等比尺度和縮小尺度。公共座椅一般會按等比尺度進行設計,如圖2所示,當然也可以結合雕塑或景觀在視覺效果上進行夸張設計,如圖3所示,但由于人體結構的特點,考慮到舒適性,公共座椅不能設計成縮小的比例。總而言之,公共座椅設計要把握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尺度,進而提升游客在景區化村落進行休閑娛樂的舒適度。
4.3 尊重集體記憶的情感性
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在設計上尊重集體記憶的情感性可以從三個方面出發,即功能情感化、形態情感化以及色彩情感化。首先,是增強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功能的情感化,公共座椅在給游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為游客帶來情感滿足的需求,如為游客提供路線指引、游客留言,拍照打卡等功能,這些功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游客對景區化村落的內在情感;其次,是增強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形態的情感化,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設計可以元素符號的形式進行表達,如圖4 所示,使用共享單車元素符號進行設計的公共座椅,很容易通過形態表達引起游客對共享單車的情感記憶與共鳴,通過元素符號在公共座椅設計之中強化游客可對座椅的形態情感體驗;最后,是增強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的色彩情感化,色彩具有先聲奪人的魅力,在設計公共座椅時選擇村落有代表性的色彩以此加強游客對該村落的情感認同。
多方面的情感設計有利于加深游客集體記憶的情感性,將情感符號引入公共座椅設計有助于公共產品與人之間的動態交互,進而增強景區化村落的設計感,提升景區化村落的吸引力。
5 結語
通過對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的設計有利于提升鄉村公共空間的環境質量和形象,增強景區化村落的文化競爭力。目前,國內景區化村落公共座椅設計的發展正處于瓶頸期,發展不平衡、題材和表現形式過于單一、場域匱乏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景區化村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重新獲得鄉村文脈的聯系,制定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公共座椅設計規劃,增強對鄉村文脈保護與文化傳承的意識,進而實現景區化村落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