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琳
摘 要:阿特伍德在《使女的故事》中批判基列共和國是一個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建立的極權主義政權,它剝奪人的公民權利、消滅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人的多樣性、毀滅人的道德意識、控制大眾傳媒、灌輸官方意識形態、由中央政權控制整個經濟、由眼目實施恐怖統治。阿特伍德在小說中揭露了剝奪女性公民權、搶奪嬰兒、公開處決犯人并懸尸示眾、集中營等極權主義政權統治場景,批判了滋生極權主義政權的兩大因素,即極端宗教思想和對政治冷漠的大眾,為現代社會敲響警鐘。
關鍵詞: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極權主義;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極端宗教思想
加拿大當代著名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使女的故事》于1985年出版,該書獲得英語文學重要獎項布克獎提名,《使女的故事》出版后被譯為四十多種文字,并被改編為電影、舞臺劇、芭蕾劇和美劇等,廣受歡迎。該書的續作,阿特伍德2019年最新出版的小說《證言》(The Testaments)最終獲得了布克獎,這也是阿特伍德繼2000年出版的小說《盲刺客》之后第二次獲得這一獎項。我國有很多研究者研究《使女的故事》,目前的研究大多從生態女性主義、女性意識、權力機制和抵抗策略以及反烏托邦等角度開展,只有王韻秋和王一平兩位研究者關注了《使女的故事》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和極權主義主題,阿特伍德在本書2017年的新版序言里強調這部小說反對的是“以宗教作為暴政的掩護”[1]6建立的“極權制度”[1]2,因此有必要從極權主義角度對小說進行研究。本文通過辨析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的定義,通過論述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在美國興起的背景和發展的狀況,通過辨析極權主義的概念及構成要素,分析《使女的故事》中極權主義政權在政治、法律、教育、經濟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獲得統治的手段,討論現代社會中極權主義政權產生的基礎。
一、基列共和國是一個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建立的極權主義政權
(一)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的定義
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最主要的特征是“《圣經》崇拜……《圣經》如同上帝一樣,是不會出錯的”[2]31,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很難將宗教與道德以及私人生活與公共生活區分開來。他們認為,美國應承認它對上帝的信賴,其法律也應該建立在《圣經》思想之上?!盵2]40
(二)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在美國興起與發展的背景
美國基督教原教旨主義運動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只專注于傳播教義的宗教活動,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后越來越轉向關注政治活動,在七八十年代甚至成立了宗教政治組織來從事政治活動,在政治上越來越活躍,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浇淘讨贾髁x自六十年代之后越來越關注政治的原因如下:首先,隨著六七十年代民權運動、女權運動的發展,一項《平等權利修正案》提交國會等待通過,這項修正案通過將“男女應擁有平等的權利”[3]74寫入憲法,這一提案與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所信奉的《圣經》規定的婦女的角色相悖,他們認為女性的角色主要是做一個順從的妻子和為家庭服務。其次,公民追求平等權利的運動延伸到了同性戀者,而同性戀在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看來是極度不道德的行為。再次,法院裁定墮胎屬于公民自覺自愿的行為,而這也嚴重違背了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的道德,他們“堅決反對墮胎合法化”[4]37。第四,法院裁定公立學校不得進行祈禱等宗教行為,而且孩子們在學校被傳授的“人本主義……女權主義”[5]34價值觀正在動搖他們的信仰,這使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認為這個國家正在試圖削弱甚至消除宗教的影響,而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只有通過神的指引,才能使美國重新回到神圣的道路上來……上帝將能治愈這個國家的疾病”[6]37?;浇淘讨贾髁x者們建立了學院、醫院、出版社等,利用電視募集資金。1979年美國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們成立了一個影響較大的政治組織“道德多數”,他們選派人員參加競選活動、起草法案以期影響立法等,在政治上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三)極權主義的構成要素
關于極權主義的定義和構成要素,學術界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觀點。弗里德里希和布熱斯基將極權主義運動概括為六個特征“即人人必須遵從的官方意識形態、唯一的群眾性政黨、由政黨或秘密警察執行的恐怖統治、對大眾傳媒的壟斷、現代的人身與心理的控制技術、中央組織控制整個經濟”[7]44。喬萬尼·薩托利認為極權主義的本質在于“把整個社會囚禁在國家機器之中,對人的非政治生活進行無孔不入的政治統治”[8]20。阿倫特認為極權主義有一種“無所不能的超級理論,它能為統治之下的所有觀念、決策和行為,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提供合目的的說明”[8]20。
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正是以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為背景,這段時期美國社會經歷一場大的動蕩,面臨“種族沖突、性自由、女權主義、家庭破裂、道德滑坡、社會秩序混亂”[9]82等問題,“基列國是20世紀60—70年代西方世界激進變革運動及80年代保守轉向在文學世界中的回響”[10]122,本文借用上述極權主義的定義和構成要素,論證《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批判了極端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極權主義政權。
二、《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批判了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建立的極權主義政治與法律
《使女的故事》中的政權基列共和國具備“唯一的群眾性政黨”[7]44這一極權主義特征。基列共和國是基于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國家,大主教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唯一的政黨就是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組成的政黨,他們對異教徒進行屠殺,對宗教信仰自由主義者宣戰,將不肯皈依的貴格派分子、浸禮會教徒、天主教徒以及猶太教徒吊死示眾。
《使女的故事》里的基列共和國利用秘密警察實行恐怖統治。所有的人出行都需要通行證,晚上會有探照燈四處掃射,搜查隨意出行者,探照燈后會有狙擊手,所有道路設有關卡,配備持槍的衛士。秘密警察即眼目開著黑色篷車在街上隨意抓捕人,而且暴力對待被抓捕的人。極權政府召開教區挽救儀式,名曰挽救儀式,實則公開行刑,召集民眾現場觀看對科學家、異教徒、同性戀者、以前實施過墮胎手術的醫生、通奸者等的行刑場面,將上述人員吊死之后懸掛在公共場所多日以示眾。
基列共和國極權主義政權按照圣經來規范國家的法律。在基列共和國,墮胎、婚外性行為、異教徒、同性戀者按照法律都應當處死。法律將統治階級之外的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宣布為國有資產,使她們成為不能生育的大主教夫人的使女,即婢女。法律規定女性不能從事工作,女性不能擁有財產。法律規定沒有不育的男人,只有不育的女人。法律規定使女的用途是生育,除此之外,別無他用。法律規定,使女們生完孩子之后可以哺乳幾個月,之后便將孩子留給大主教家,使女被送往下一個大主教家,繼續為其生孩子。
基列共和國以基督教原教旨主義首領大主教們組成的集團為其唯一的群眾性政黨,以眼目為秘密警察實行恐怖統治,以《圣經》作為國家立法的依據,為了實行大主教眼中的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進行殘酷的極權主義政治統治。
三、《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批判了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極權主義政權的教育
《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共和國的教育包含了“人人必須遵從的官方意識形態、對大眾傳媒的壟斷、現代的人身和心理的控制技術”[7]44三個極權主義運動的要素。
(一)對使女的馴服
阿倫特認為極權主義政權要消滅人的主觀能動性,消滅人的多樣性使人成為沒有主觀能動性的統一的群體,并通過以下策略達到對人性的摧毀,“首先是通過剝奪各種權利和公民權毀滅法人,然后是通過創造人的良心不再能起作用的種種條件毀滅道德人,最后通過集中營和死亡營毀滅個人,使得一個個個人成為‘絕對的多余?!盵11]3
基列共和國對使女的馴服就是使用了以上三個步驟。首先,基列共和國極權主義政權剝奪了使女的公民權。先是宣布所有女性不能工作,派武裝分子到所有的公司機構,逼迫他們解雇女性雇員。其次注銷女性的銀行賬戶,宣布女性不能有財產權。然后搶奪家庭中的未成年孩子,分配給大主教家庭撫養。將失去工作、財產、孩子且仍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集中在紅色感化中心進行人身和精神的控制。這些女性失去行動自由,只能穿規定的紅色衣服,紅色鞋子,白色帽子,不能交談,不能閱讀。使女們上廁所的時間和次數也是嚴格控制的。基列共和國從各個方面剝奪了女性的公民權利。
第二步是毀滅使女的道德意識。在紅色感化中心,“珍妮懺悔了十四歲遭人輪奸及流產一次的經歷”[1]80,嬤嬤們認為這一遭遇是珍妮自己的原因,是她引誘別人輪奸的,上帝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是為了教訓珍妮,嬤嬤們教導使女們一起批判珍妮,珍妮后來主動承認是自己的錯。之后珍妮主動做起了嬤嬤們的眼目,舉報其他使女的叛逃行為。嬤嬤們教導使女“溫順的人有福了”[1]71。“所謂正?!褪橇晳T成自然的東西”[1]37。除了通過說教和集體審判來毀滅使女的道德意識,基列國還善用恐怖統治來讓使女們失去辨別是非的能力?;泄埠蛧M織使女們現場觀看對通奸者、異教徒行刑,讓使女們直接通過拳打腳踢處死一些罪犯來瓦解使女對極權政權反叛的意識,使其屈服于極權主義政權的統治。
第三步是讓使女們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人,徹底失去作為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女被送到大主教家之后,每天只需要去進行一次采購,每月與大主教進行一次受精儀式以期懷孕,其他時間只能待在分派的房間里,房間里除了床和衣柜之外,什么都沒有。采購時兩個使女相伴,但她們只能用固定的問候語,兩兩相互監視。使女不能和司機、衛士、大主教夫人、大主教等人交流,使女不能乘坐地鐵。使女的飲食也是嚴格控制的。使女們不能閱讀,每天有大量的無所事事的時間,奧芙弗雷德覺得“無所事事的大把時間,毫無內容的大段空白。如同白噪音似的時間”[1]77,覺得自己“是閑置不用的物體”[1]77。通過以上三個步驟,極權主義政權完成了對使女的身體和思想的完全控制。使女們得以和統治者們的目標一致,她們以懷孕為驕傲,奧芙沃倫懷孕后期,本不需要再去完成采購任務,但她仍堅持去采購,為的是收獲其他使女的羨慕,她也的確如愿。使女們大多數已經完全被極權主義政權馴服,失去了反叛的意志。
(二)對莫伊拉的馴服
莫伊拉是小說主人公奧芙弗雷德的摯友,她最初是一個極具反叛精神的人,在被基列共和國剝奪了工作、財產權、人身自由,抓捕到紅色感化中心之后,莫伊拉兩次企圖逃出。第一次莫伊拉要裝病逃離紅色感化中心,被兩個天使軍士兵抬上了救護車,晚些時候被救護車送回,抬進理化實驗樓,在里面用鋼條對莫伊拉的雙腳行刑,致使莫伊拉的腳“看上去完全不像腳的模樣”[1]104。肉體的刑罰并沒有摧毀莫伊拉逃離的決心和意志,她再次在上廁所時拆了抽水馬桶里的鐵桿,然后控制了伊麗莎白嬤嬤,換了嬤嬤的衣服,將嬤嬤綁起來,自己逃走了。在奧芙格雷德的心中,莫伊拉一直是一個勇敢與極權主義政權斗爭的代表,是將使女們解放使她們重獲自由的希望,她覺得“莫伊拉就像一臺四周沒有封閉的電梯。她使我們頭暈目眩。我們早已經忘記了自由的滋味,早已經感覺到這深院高墻的安全牢靠”[1]153,“由于有了莫伊拉,嬤嬤們也變得不那么可怕了,相反,變得更為愚蠢可笑。她們至高無上的權力出現了破綻?!晾欠N膽大無畏令我們欣賞不已”[1]153。
莫伊拉成功出逃之后奧芙弗雷德很久沒有她的消息,而再次見到莫伊拉時,莫伊拉已經被極權主義政權馴服,失去了斗爭的勇氣和意志。具有英雄氣概孤軍作戰的莫伊拉是如何變得茍且偷生的呢?正是極權主義的集中營和死亡營使斗士徹底投降。莫伊拉從紅色感化中心逃出后,找到一個貴格教徒組成的負責營救使女的組織——婦女地下交通網,該組織將莫伊拉轉移了很多地方,計劃幫助莫伊拉坐船出境,在乘船出境途中被捕。被捕后,極權主義統治者給她看隔離營的場景:隔離營的女人們負責焚燒尸體、有些隔離營負責處理有毒物質和輻射泄漏物,隔離營里全部是上了年紀的女人,全都不育。之后莫伊拉徹底投降,選擇了去妓院。莫伊拉與奧芙弗雷德再次相逢,就是大主教帶奧芙弗雷德去妓院時遇到,奧芙格雷德說“我真不愿她像我一樣,委曲求全,茍且偷生。那真是尊嚴掃地。我希望看到的是威武不屈的莫伊拉,虛張聲勢的莫伊拉,具有英雄氣概的莫伊拉,孤軍作戰的莫伊拉”[1]289。極權主義政權使用集中營實現了對人的“非人化和全面控制”[12]53,連最初極具反抗精神的莫伊拉都在集中營面前瓦解了斗志。
通過禁止女性閱讀、禁止女性工作、禁止女性擁有財產、剝奪女性公民權、官方意識形態灌輸以及集中營的恐怖統治威嚇,基列共和國將使女們馴服,使其成為實現極權主義政權生育目標的工具。
四、《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批判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極權主義政權的社會關系和經濟
(一)男性擁有絕對權威的父權制
喬萬尼·薩托利認為極權主義的本質在于“對人的非政治生活進行無孔不入的政治統治”[8]20?!妒古墓适隆繁尘霸O定人類社會生態環境惡化,水污染空氣污染導致嬰兒畸胎率上升。在這種背景下,基列共和國對男性和女性的婚育權力進行了極權主義政治統治。男性按照權力等級劃分為大主教司機、衛士、天使軍士兵、眼目、大主教。司機、衛士等級最低不能結婚,天使軍士兵可以結婚,天使軍到了一定的年齡由政府統一分配滿十四歲的女孩作為其妻子,統一舉行結婚儀式,夫人不能生育的大主教可以擁有使女為其生育。
(二)女性處于從屬地位
女性按照宗教信仰、社會地位和是否具有生育能力分為幾個群體,每個群體有統一顏色和樣式的著裝:穿淺藍色長裙的大主教夫人,穿深綠色長裙的馬大(年長沒有生育能力在大主教家做傭人),穿紅、綠、藍三色相間的長裙的窮人家的女人(又稱為經濟太太),穿黑色長裙的寡婦,穿紅色長裙的使女和穿棕色長裙的嬤嬤。信仰基督教且屬于初婚的女性是相對安全的,不會被掠去做使女,只有非基督教信仰或信仰基督教但非初婚且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就被極權主義政權強制做使女,為不能生育的最高權力擁有者大主教們生育孩子。幾個女性群里中大主教夫人權力地位相對最高,有一定的自由和權力,但是同樣不能參加工作、沒有財產權、不能閱讀,甚至不能進入大主教的書房。
(三)極權主義政權控制整個經濟
基列共和國的經濟具有中央政權控制整個經濟的極權主義政權經濟特征。雖然在小說中,阿特伍德并沒有著重筆墨描述基列共和國的經濟狀況,但寥寥幾筆的描述也將基列共和國的經濟特征呈現出來。在基列共和國,供應和需求并不是按照市場自由調配,而是按照政府配給實行的。出售化妝品、珠寶、時尚物品的店鋪全部關門,只有專門出售禱文的店鋪營業且遍布城市各個社區,供大主教夫人們電話購買禱文,以顯示自己對政權的絕對忠誠。
對于基列共和國的公民,不論男性女性,都被政權規定了職責、服裝、婚育權,經濟全面由政府計劃,除了政治、法律之外,基列共和國對經濟和社會關系也進行全面的極權主義統治。
五、結語
阿特伍德說她創作《使女的故事》時的一個原則是“不會在書中放入任何……歷史的‘噩夢中不曾發生過的事件,或者任何不存在的科技”[1]1-2,小說中剝奪女性公民權、搶奪嬰兒、公開處決犯人并懸尸示眾、集中營等場景都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政權統治下出現過的場景,因此讓讀者尤為震撼。從熟悉的生活是怎樣發展到極權主義統治呢?阿特伍德在《使女的故事》探討了美國現代社會中的極權主義因素。
根據阿倫特對希特勒法西斯極權主義運動的分析,希特勒極權主義運動的起因是“民族國家的沒落和崩潰,以及現代大眾社會的虛無主義的泛濫”[11]2,其極權主義的構成因素是“反猶主義、民族國家的衰落、種族主義、為擴張而擴張,資本和暴徒的聯盟”[11]3,而“大眾是極權主義的基本條件”[11]7。在《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著重批判了極端宗教思想和對政治冷漠的大眾,這兩者是引發基列國極權主義統治的主要原因。阿倫特所批判的反猶主義、種族主義和阿特伍德所批判的極端宗教思想都有著本質上的一致性,即都聲稱自己是上帝特選的群體,優于其他同類群體。希特勒的反猶主義是聲稱雅利安民族是上帝特選的優等民族,猶太民族是劣等民族,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應當消滅劣等民族。而種族主義通常是指白人種族在實行帝國主義統治時,宣稱白人種族是比其他黃種人和黑人更高等的人種,白人種族應當統治、奴役其他種族。而《使女的故事》所展現的極端宗教組織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則認為他們是上帝的選民,其他宗教都是異教,不皈依的異教徒都應當被處決?!坝蓸O端思想引發的斗爭……破壞了社會穩定與政治結構,并為未來的極權主義打下了基礎”[13]76。
阿特伍德在《使女的故事》中批判了存在于現代社會中的另一個極權主義構成要素——大眾,這里的大眾指的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個人,他們沒有共同利益的意識,也缺乏特殊的階級關聯……他們在政治上都是冷漠的,不會入黨,也不會去投票站”[11]7?!妒古墓适隆分挟敇O端分子制造惡性殺人事件時,大多數人對報紙電視上的報道的態度是“視而不見”[1]63,覺得“可怕的同時又覺得難以置信”[1]63。當極端宗教分子槍殺總統和國會成員,奪取軍隊控制權時,大眾的感覺是“街頭上甚至見不到絲毫暴亂跡象。人們晚上待在家里,收看電視關注事態走向”[1]201。當極端宗教分子建立的極權主義政府宣布女性不能工作,女性不能擁有財產時,女性只是從工作場所回到家庭,只有一些人上街游行,而當人們獲知一旦游行,武裝分子會向游行隊伍開槍掃射時,便沒有什么人參加游行了,主人公奧芙弗雷德也沒有參加游行,她聽從了丈夫的建議,為了家庭,不讓自己去街頭拿生命冒險。這樣缺乏斗爭性、缺乏組織性、缺乏政治目標的大眾任由極端分子摧毀建立在自由民主之上的政府,建立起極權主義政府?!吧鐣栴}的日積月累與普通民眾對政治權力的忽視從客觀層面為極權主義提供了基礎”[13]75,大眾對政治的冷漠是極權主義得以掌握政權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向讀者描述了基列共和國這個極權主義政權,該政權以《圣經》作為國家法律的依據和所有人都必須遵從的意識形態,以秘密警察實施恐怖統治,以統一計劃掌管經濟,以禁止閱讀和控制媒體來實施意識形態控制,用恐怖手段實施人身和思想的控制,阿特伍德批判了滋生極權主義政權的兩大因素,即極端宗教思想和對政治冷漠的大眾,為現代社會敲響警鐘。
參考文獻:
[1]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M].陳小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2-289.
[2] 洪建軍,曾強.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與美國法律[J].國際資料信息,2005(3):31-35,40.
[3] 許卓.試論美國平等權利修正案的曲折歷程[J].長春大學學報,2007,17(2):73-75.
[4] 劉澎.宗教右翼與美國政治[J].美國研究,1997,(4):32-54.
[5] 李力,曾強.美國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與教育[J].國際資料信息,2005,(10):33-37.
[6] 洪建軍,曾強.美國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運動與政治[J].國際資料信息,2005,(7):32-41.
[7] 陳偉.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研究[J].學海,2004,(2):43-51.
[8] 劉磊明.極權主義與公民教育:對阿倫特的一種新的綜合[J].教育學報,2015,11(3):19-28.
[9] 王恩銘.試論美國新宗教右翼[J].世界歷史,2007,(6):81-90.
[10] 王一平.應對“風險社會”的原教旨主義國家——論《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國”對現代社會的顛覆[J].外國文學,2017,(2):122-131.
[11] 張汝倫.極權主義和政治現代性——讀《極權主義的起源》[J].現代哲學,2005,(4):1-9.
[12] 張淳,陶東風.阿倫特、卡夫卡與極權主義統治的元素[J].中國圖書評論,2007,(1):49-55.
[13] 王韻秋.非左即右——《使女的故事》中美國極權主義未來的意識形態溯源[J].外國文學動態研究,2018,(1):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