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葉洪濤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已初步具備科研反哺教學的發展條件,科研反哺教學可以帶來教學內容的優化、前沿知識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也必將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從而為助推國家創新發展提供原動力。本文以湖北經濟學院為代表深入分析了當前經濟學專業科研反哺教學的實踐和面臨的困境,提出了推動科研反哺教學的對策建議,對其他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實踐以及其他高校的科研反哺教學實踐,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科研反哺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學生創新能力
一、引言
教學是高校的首要任務,人才培養是創建大學的根本目的,與此同時科學研究也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教學和科研并不是完全獨立的,科研與教學互相影響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個重要區別。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學相比,科研與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有更密切的聯系,教學通常是底線,而科研水平往往決定了教師的職稱和待遇。教學和科研是高校老師工作的兩塊最主要內容,推動科研反哺教學,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可以實現雙贏。本研究基于結構主義的視角,結合經濟學學科特點,從經濟學本科人才能力結構的時代性要求出發,選取典型財經類高校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為研究對象,探索科研反哺教學的有效機制,闡明科研反哺教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流本科課堂,建設一流專業,充分發揮科研反哺教學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增強人才培養競爭力。具體而言,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科研反哺教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2)以湖北經濟學院為代表的地方性財經類高校科研反哺教學實踐;(3)推進科研反哺教學時出現的困境;(4)提升科研反哺教學能力的建議。針對科研反哺教學探索中的不足,從機制完善、資源建設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以提升科研反哺教學的能力。
二、目前國內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研究現狀
國內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如下兩個方面:第一是科研反哺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應用的教育領域涉及數控技術、冶金工程、電液控制技術、生物分離工程、高電壓技術、電機學等諸多專業領域(劉偉和劉順,2021;焦克新等,2021;陳祖星,2021;栗孟飛等,2020;周游,2019;應黎明,2018),這些研究主要揭示了科研在特定的專業領域和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第二是科研反哺教學對于高校的作用與啟示(劉紹麗、馬座山和李兆恒,2018;丁良喜和曹莉,2018;陳光磊、王麗芹和王風雷,2016),這類研究主要關注對于不同類型的高校,科研反哺教學應該如何實施以及會有怎樣的作用效果。
(二)發展趨勢分析
近20年來隨著擁有博士學歷的高校教師占比越來越高,科研反哺教學的思路和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對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產生了較為深入的影響。在理論教學層面,一些科研成果及時更新、反映在課程教學中;在實踐教學層面,在常規的課程認知實驗的基礎上,提出探究性實驗和開放實驗室,形成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理念。可見關于科研反哺教學不管是實踐操作研究,還是理論研究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關于應用型大學如何在經濟學專業有效實現科研反哺教學的研究還比較匱乏,而這正是本研究試圖探索的問題。
三、科研反哺教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科研反哺教學的可能性分析
在高校開展科研反哺教學的嘗試,是因為這種反哺已經具備了自身發展的機理。首先,培養人的共同目標和最高價值追求是科研反哺教學的內在動力,科研反哺教學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符合高校教師的職業追求;其次,大學科研活動構成了為教學服務的雙重優勢,科研活動所隱含的知識體驗功能是科研反哺教學最直接有效的資源優勢,科研資源和平臺對教學也有溢出效應,科研資源和平臺可以供教學使用,互相促進;第三,大學教師的科研活動對教學能力的提升具有必然性,因為科研經歷包含了對課堂傳授內容的具體應用,可以有效改變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的單一灌輸模式,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筆者所在的經濟學專業在2020年開始實行《宏觀經濟學》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線上教學占總課時的三分之一,線上教學的很多學習資源都是科研論文,線下專題討論的很多靈感和素材也來自科研論文或科研項目,教學與科研深度融通。
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的平均學歷水平顯著提高,這為在高校推進科研反哺教學提供了人才保證。以筆者所在的湖北經濟學院為例,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3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為52.31%,而筆者所在的經濟與貿易學院師現有專任教師77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0人,博士化率達到65%。這些博士畢業的高校教師經過了嚴謹規范的學術訓練,科研是其職業生涯的重要基礎,其具備將科研融入教學的意愿和能力。
(二)科研反哺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推動科研反哺教學可以解決當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中科研與教學的分離的問題。受高校評價指標的影響,現在高校普遍重視科研,但是科研并未實現向教學的有效轉化,以本為本成為一句空話,強化科研反哺教學,將科研和教學密切聯系起來,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人才培養。
推動科研反哺教學有利于解決當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問題。改變當前本科人才培養主要依賴課堂教學單一渠道的現狀,探索并充分開發實驗、實踐教學的育人潛力,形成多元化、全域育人的開放培養模式。
推動科研反哺教學有利于解決當前人才培養上教學模式固化、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問題。經濟類本科生不僅要學習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社會和用人單位還對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教學理論,創新教學模式,以突破教學質量和人才培育的瓶頸。
四、湖北經濟學院科研反哺教學的實踐情況
在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度國家級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中,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已獲批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湖北經濟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具備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素質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經濟分析和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思想有能力有擔當的實踐、實用、實干人才,彰顯“三有三實”的人才培養特色。
在經濟學專業建設發展中,西方經濟學教學團隊依托現有本科生導師制以及課堂、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始終注重將團隊成員的科研與教學、學生培養、畢業論文選題等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科研反哺教學,取得了顯著成果,主要體現在:
第一,將科學研究融入課堂資料,轉化為講義(指導書)。實驗教師在科研中,關注仿真實驗以及實驗項目的組織實施,經過長期的探索,編寫并完善了可用于實驗課程的《經濟學實驗》指導書,并納入研究項目中的實驗案例,開發實驗模塊,如博弈論、拍賣理論、公共財政實驗等,豐富了教學內容,改善了教學效果。
第二,將科學研究融入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轉化為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學院教師的科研立足于產業結構、產業經濟、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流轉、合作社、人口結構轉變問題等方向,并依托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縣域減貧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廣泛吸納學生參與社會調研;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指導學生科研或畢業論文時,其選題由此產生并最終確定。最近幾年,每年畢業論文約有20%選題來源于此。
第三,將科學研究融入學生科研立項或社會實踐項目。教師鼓勵學生參與科研課題,并開展問卷調查,在完成數據收集的同時,學生將其轉化拓展為大學生科研立項、社會實踐的項目予以申報,并得到學院大力支持,形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科學研究-實踐教學”的良好互促效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每年暑期開展的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或大學生科研立項中,約有25%來自教師科研方向。
第四,將前沿科學研究融入和學生的課堂討論或面對學生的演講中,及時更新案例,使教學案例也緊跟學科前沿。學院鼓勵教師將學術會議、學術交流中的成果用于教學中,或對學生的學術講座中,以促進教學相長。如在宏觀經濟的研究中,教師將收集到的經濟波動研究案例使用于《宏觀經濟學》的課堂中,或編入《經濟學原理》等教材中;在面對學生的學術周等第二課堂的演講中,《經濟學》國際化課程組使用英文案例向學生宣講。
第五,以科研平臺為依托邀請知名專家給學生開設專題講座,以科研經費為支撐鼓勵學生赴境內外學習交流,為學生爭取名校夏令營、交換生機會。地方院校通常有較高的考研比例,然后考研成功率往往不高,為學生爭取更多接觸專家和名校的機會,有利于增進學生對其他高校的認知和聯系,考研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更高的成功率。目前學院教師每月開設經濟學學科前沿知識講座,引導有潛力的學生關注學科前沿發展方向,拓展學生的經濟學視野。針對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程度不足的問題,充分利用海外“楚天學者”特聘教授資源來提升教學的國際化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加強《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幾門國際化課程的建設,提高課程質量。
五、科研反哺教學當前實踐中的困境
(一)科研反哺教學還只是個別教師的零星探索,尚未形成完整的的理念與實踐
目前學院的在人才培養工作中仍囿于傳統慣性思維,存在教師為教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的現象,這些培養理念與當前“以學生為中心、為學而教、學思結合、教研結合”等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不相適應的。科研反哺教學有其自身的作用機理,但是該機理尚未被廣大教師認知,因此在實踐中就出現千人千面,碎片化嚴重,難以形成持續可復制的路徑,也就難以推廣。
(二)學科前沿教育不足,人才培養國際化程度有限
經濟學類專業人才培養中,非常注重學生經濟理論基礎的培養,而基礎理論課程中,與西方經濟理論相關的課程比重較大,由于經濟理論中的模型較多,受學生基礎和授課課時所限,教師介紹當前經濟學學科前沿知識較少。另一方面,專業課程教學中一般使用中文版教材,教師也主要用中文講授,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經濟學外文教材和外文文獻的機會不多,學生在本科階段也缺乏到國外進行交換學習的條件,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程度還有待提高。此外目前我院還未形成穩定的海外交流學習平臺和成熟的交流機制,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多為自發行為,每年赴海外交流學習、實習實踐的人數不多,學生海外學習交流不夠。
(三)教研投入不足,教研和科研相互支持轉換程度有待增強
教師雖然在教學工作中投入了較多時間,但在更多集中于教學實踐環節,對高層次的教學研究重視和投入時間不足。學院近3年主持校級及以上教學研究立項和發表教研論文的教師人數占到全院教師總人數的比例不到20%,國家級教學成果和教研項目更是空白。教研的投入和產出較少根源在于其扶持和激勵力度不如科研。在目前科研項目的支持經費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元,而教研項目支持經費只有兩千到五千元不等。如此大的差距,對于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是一個極大打擊,由此也導致很多教師不重視教學研究工作。事實上科研和教研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很多網絡資源和數據資源可以共享,數據分析方法共用,但目前教研和科研的共建共享尚未實現。
(四)社會資源開發建設廣度與深度不足
一是合作的深度不夠。學院目前雖與多家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合作面仍然比較窄。在人才交流、學術交流、共同育人等方面合作頻度不高,聯系不夠緊密,經常性的合作制度尚沒有全面建立起來,合作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校友聯系有待加強。校友建設與發展仍存薄弱環節,以校友平臺為依托形成的合作不深,爭取的社會資源以及社會資金不夠。三是教學資源建設與使用不足。通過對外合作建設的教學資源不足,使用率也有待提升。如校企合作,容納的實習規模有限;國際化課程建設的課程資源,建設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需求。
(五)第二課堂平臺運用不夠
隨著新聞網絡化、電子化,大量科研資源都是在網絡上,但是我院雖然在運用各種新媒體來進行信息傳播和引導,但在當前青年學生大量時間花在網絡上的情況下,還要進一步加強新媒體建設,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在線上線下同時開展思想引領工作。此外目前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不足,創新意識培養的體系還不夠健全,怎樣引導學生發展基于創新的創業有待進一步思考。對于如何支持學生在校期間創業還處在探索時期,如何突破在校學生創業精力不足和時間分配問題是目前面臨的困境。另外,如何保持學生的創業熱情和積極性的可持續性,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兩個角度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六、結語
本文選取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研究了其科研反哺教學的改革創新實踐以及在此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境。未來要進一步促進科研成果向教學的轉化,鼓勵學生參與科研課題,提高教師的科研成果向學生的科研立項、社會實踐、畢業論文選題等的轉化率,使科研反哺教學的成果有利于驗證或反饋、完善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中抽象出的一般成熟經驗,則可推廣至其他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實踐以及其他高校的科研反哺教學實踐中,發揮更大的應用價值。具體而言,有如下建議:
從機制完善、資源建設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
第一,完善機制建設,打造科研反哺教學通路。
科研反哺教學在地方院校的實踐尚處于探索階段,科研反哺教學還有一些體制障礙和激勵機制需要建立。首先應從制度上鼓勵科研和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經費上的互相支持,積分互認,在同一體系下進行考核。
第二,以科研推動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學習深度。
通過科研和教學的有機結合,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通過先進教學手段打破學習空間限制,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靈活性較高,能適應疫情等形勢變化帶來的影響。
第三,探索“課堂-實驗-實踐”教學模式,打造教學通路。
“三全育人”體現了新時代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跳出經濟學課程囿于傳統單一課堂教學的弊端,依托科研資源建設形成的實驗平臺、實踐平臺,著力構建“課堂-實驗-實踐”的一體化育人通路,使學生在教學中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學有所用”,形成其經濟學理論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傳統的課堂學習向“課堂-實驗-實踐”學習方式轉變中展現主體角色,增強學習效果。
第四,創新本科生導師制,實行學生分類輔導。
導師制是科研反哺教學的有力抓手。在學校本科生導師制基礎上,根據學科特點、本科學習不同階段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實施學業、實踐與科研導師分類指導制度,有利于適應創新創業就業類型、學業深造類型的人才培養的差異。各類導師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實驗實踐、科研輔導,都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實施方案。
第五,產學研協同合作,協同共促教學建設。
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一些知名企業建立常態化的開放合作關系,在教學建設上開展經常性交流。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品牌課程建設、教學方法等方面,充分吸收來自合作伙伴不同視角的寶貴意見,增強教學建設的針對性、導向性,有力地促進科研反哺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蘇俊宏,徐均琪,吳慎將,萬文博,時凱.科研賦能教學模式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2):36-39.
[2] 李昌祖,馮雯.大學“科研反哺教學”及其實施[J].教育發展研究,2009,(19):71-74.
[3] 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學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應策略[J].教育研究,2012,33(3):53-56,70.
[4] 王金鋒,謝晶,張青,楊大章.科研反哺教學在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53-254,296.
[5] 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學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應策略[J].教育研究,2012,33(3):53-56+70.
[6] 胡敏強,王恩榮,顏偉,吳薛紅.以創新教育為抓手的電氣類專業特色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5,(11):44-47.
[7] 李曉紅.研究型大學助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5,(2):18-20.
[8] 栗孟飛,張真,孫萍,司懷軍,楊德龍.科研反哺綜合模式在生物分離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雜志,2020,37(2):110-112.
[9] 劉紹麗,馬座山,李兆恒.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的互動管理[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2):266-268.
[10] 周游.科研反哺教學在高電壓技術課程改革中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2):63-65.
[11] 應黎明.科研反哺教學在“電機學”教學中的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8,40(5):13-16.
[12] 丁良喜,曹莉.應用型大學科研反哺教學可行性探索與優化建議[J].教育與職業,2018,(9):106-109.
[13] 陳光磊,王麗芹,王風雷.科研反哺教學對于應用型高校的作用與啟示[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6,(5):124-128.
[14] 劉偉,劉順.科研反哺在數控技術實驗教學中的探索——三弧段等距型面軸磨削[J].科技風,2021,(7):181-182.
[15] 焦克新,張建良,劉征建,王廣偉,李克江,王振陽.冶金工程專業科研反哺教學的思考[J].中國冶金教育,2021,(1):1-3.
[16] 陳祖星,馮俊杰,張葉貴,尹田振.關于電液控制技術科研反哺與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電子世界,2021,(3):67-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