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


摘 要:詞匯教學不僅是詞語的識記,它包括詞匯的語音、字形、語義及語用等多個方面。詞匯教學貫穿于漢語教學過程的始終,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本文以中泰語言對比分析的視角,從字詞、構詞法、成語、語用文化、方言等五個方面比較了中泰語言的異同,提出了針對泰語母語學習者應該注意的三個問題,從而提出了“教學并重”的教學設計策略。
關鍵詞:漢語教學;詞匯教學;泰國;對比分析;教學并重
一、引言
詞匯教學貫穿于漢語教學過程的始終,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如何進行漢語詞匯教學,始終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本文所選角度為中泰語言對比分析,縱觀知網等網絡資源從此角度對泰國漢語詞匯教學進行分析研究的文獻很少。筆者利用在泰國教學多年的語言優勢,獨辟蹊徑,試圖從中泰語言對比分析角度,通過文獻閱讀法、對比分析法、觀察實踐法等方法,探索泰國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以期對廣大泰國師生有所幫助。
二、從中泰語言對比視角分析漢語詞匯教學
(一)從中泰字詞對比來看漢語詞匯教學
中文中有不少多音多義字詞,泰語亦然。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廣大漢語教師必須對一些多音多義字詞保持足夠注意,這是漢語教學不斷深入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習者不斷增長的學習需求。
比如,中文“花”這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至少有19層意思,“一朵花兒”的“花”表示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花錢”“花時間”的“花”表示“用、耗費”的意思;“我姓花”的“花”表示“姓”;“花和尚”的“花”表示不守戒規;“革命之花”的“花”比喻事業的精華;“花招”的“花”的意思是用來迷惑人的,不真實或不真誠的;“掛了兩次花”的“花”的意思是受的外傷;“尋花問柳”的“花”的意思是妓女或者跟妓女有關的。“花”意思多,詞性也多,“花”不單單指名詞,還有動詞和形容詞之意。“深山中則四月花”句中“花”是動詞,“開花”的意思;“花衫、花面、花瓷、花馬”中的“花”則是形容詞,表示雜色的,有花紋的意思。再比如,“打”一字,有“dǎ”“dá”兩個讀音,動詞、介詞、名詞3個詞性,至少20個字義。以下是字義舉例:“打人”“打情罵俏”“打醬油”“打球”“打靶子”“打燈籠”“打燈謎”“打得火熱”“打工”“打價”“打的”“打證明”“打字”“打炮”“打家具”“打算盤”“打腹稿”“打氣”“打井”“打比喻”“打掃”“打岔”“打包”。
二、表示“烏鴉的嘴”。
綜上所述,在詞匯教學中,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有目標、分層次、按階段來安排這些多音多義字詞的出現,通過中泰對比分析,運用偏誤分析,厘清這些詞匯之間的異同,為學生們的漢語綜合運用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從中泰構詞法角度看漢語詞匯教學
在中泰語言中,詞匯位置前后對調后,詞義、詞性等都有可能發生巨大的改變,這對詞匯教學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這些詞匯在漢語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要特別注意區分,以免張冠李戴鬧出笑話。
(三)從中泰成語方面看漢語詞匯教學
在詞匯教學中,成語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歷史文化典故,使學生整體把握成語,在交際活動中能較靈活地運用成語,掌握成語在句子話語中的作用。
泰語和中文一樣,也有很多成語,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事先了解不同的成語在中泰雙語的不同說法,對漢語教學將大有裨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如果在教學時,我們了解了這些情況,對中泰詞匯進行對比分析,繼而進行偏誤分析,這無疑將對漢語詞匯教學產生促進作用。
(四)從中泰語用文化來看漢語詞匯教學
語用文化是指語言用于交際中的文化規則和文化規約,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別是習俗文化所決定的,語用文化是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主要內容[2]。
正是由于中泰語言之間存在大量語用文化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漢語教學之中,充分理解兩種語言詞匯的文化內涵,通過語言對比使學員們明晰詞匯之間的不同文化含義,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以教為主”走向“以學為主”,最終達到“學教并重”的最佳教學效果。
(五)泰語方言對漢語詞匯教學的影響
俗話說: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由于地域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各地都存著方言。漢語是這樣,泰語也是如此。
通過漢語方言對學習普通話的影響,我們可知操不同泰語方言的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匯時,必然也會受到方言語音、詞匯等這樣那樣的影響,這對學生理解與運用漢語詞匯勢必會造成影響。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在教學中加以注意,通過對比分析,達到既定教學目標。
三、其他幾個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中泰語中,相關詞匯缺失現象的處理方式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我們有時會遇到詞匯缺失的現象。有些詞匯在某一語言里有,在另一語言里卻沒有。
詞匯缺失現象,一般以實物名詞或者宗教風俗等抽象詞匯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堅持上述原則,做好有關詞匯教學工作。另外還有一些詞匯,由于兩岸三地的叫法不一樣,在海外教學也需要我們教師引起注意來,以大陸官方標準叫法教授給學生。例如,勒瑟(臺)—垃圾(陸),觀光(臺)—旅游(陸),交流道(臺)—立交橋(陸),太空人(臺)—宇航員(陸),家庭計劃(臺)—計劃生育(陸)[3]。
(二)在漢語詞匯教學中,有關佛教、皇室、性別等禁忌詞匯問題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在泰國社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百分之九十的泰國人都信仰佛教,泰國男生在成人之前,必須要到寺廟出家一次,上到皇帝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無不如此,而且還會舉辦盛大的出家儀式,所以泰國僧侶眾多,寺廟更是廣布泰國各地,相關的佛經和佛教語言更是豐富多彩,所以我們在詞匯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泰國的人妖享譽世界,所以泰國人對性別的區分度有些模糊,所以在教學與生活中,最好通過漢語交際把對方心目中的性別捕捉到,避免尷尬與麻煩。
(三)泰語的中國方言借詞對漢語詞匯教學的影響
潮州話、客家話、廣東話等中國方言對泰國語言文化詞匯有著很大的影響[4]。泰國的華人以廣東潮州籍為主,其他像福建福州裔,廣西裔,云南裔,海南裔散布于泰國各地。
這些華人華裔在推動泰國社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泰國的語言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從語言方面看,一大批潮州音詞匯被納入到泰語中,泰語引用潮州話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音譯詞,二、音譯加意譯詞,三、意譯詞[5]。其中,第一種方式的詞匯最多,使用至今仍很普遍,例如,豆腐、果條、梨、醬油、米線、旗袍、豆漿、茶、芹菜、韭菜、粥、軍師、清明、行情、鮑魚、餃子、浙醋、三盤、方刀等詞匯[6]。從文化方面看,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在泰國十分盛行。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不但在華人華裔圈盛行而且吸引了眾多泰國本土居民,春節期間,泰國很多地方的商場都會張貼春聯、福字并播放中國節日音樂,而且舉辦各種形式的春節特價促銷活動。此外,中國的風水文化在泰國也十分流行。
此外,漢語與泰語同屬于漢藏語系,兩者都是有聲調的語言,漢語有4聲,泰語有5聲[7]。在進行詞匯的語音教學時,學員們受到母語正遷移的影響,能夠比較好的發出一些漢語聲調。
通過上述的語言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利用目的語方言的“正遷移”促進泰國學生有關漢語借詞的學習識記,更有利于我們漢語教師結合在泰國流行的中國文化習俗,通過有關文化活動,開展中泰文化交流,傳播中國文化,促進兩國“民心相通”,助力“一帶一路”。
總之,通過中泰語言對比分析,我們把握兩種語言的差異,通過刺激、反應、強化使學員形成習慣,充分利用“遷移理論”的作用,搞好詞匯教學。對比分析法還可以為我們的漢語言教學提供必要的信息,預測教學中可能產生的困難,有利于我們教師更有針對性地、更有效地制訂教學大綱,設計課程,編寫教材,改進課堂教學。
四、漢語詞匯教學中,采用的教學策略
在漢語詞匯教學中,除了運用中泰語言對比分析法,并對詞匯進行偏誤分析外,我們還應采用一些好的教學策略與理論,比如教學并重的教學策略、認知負荷理論等,以達到詞匯教學、漢語教學的最大公約數。
(一)教學并重的教學策略
“以教為主”的學習策略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作用,而“以學為主”的教學策略則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并重”的教學設計模式,借鑒了“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兩種教學策略的優勢,它強調在教學中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教學必須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展開。同時,這一策略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創新,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但是,如何在實踐中實現雙贏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到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用多種形式和豐富的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課堂,深入淺出地引領學生走進漢語的殿堂。具體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就是通過游戲法、情景法、TPR全身反應法、圖片展示法、翻譯法等多種方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基本特征,抓住語言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的法門,把漢語詞匯教學落到實處。
(二)認知負荷理論
澳大利亞認知心理學家Sweller提出的認知負荷理論,是指在一個特定的作業時間內施加于個體認知系統的心理活動總量[8]。其作為一種指導教學設計的理論,為學習者認知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一種理論框架,對于幫助教師完善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在充分認識到認知負荷理論的重要性之后,我們把這一理論應用到詞匯教學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在教學前,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及學生們的課堂反應,適度調整學生的認知負荷,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認真把握認知負荷理論,適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還可以減輕學生的認知疲勞,盡量減少學生過度焦慮情緒的發生,從而推動學生詞匯學習的整體效果。
(三)根據詞匯大綱,分析學習者特征,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
教師要想把詞匯教學工作做好,就必須根據《(漢語水平)詞匯等級大綱》要求,結合班級的教學實際,制定細致的詞匯教學大綱。教學前,對學員的性別、年齡、漢語水平、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風格、認知結構等特征進行細致分析。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層次考慮。
在教學評價環節,我們要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并把評價結果作為當前教學效果的標準,進而為下一步開展教學提供科學的依據。具體到漢語詞匯教學中,就是按照詞匯等級大綱結合HSK漢語等級考試具體要求,把詞匯按照難易程度和使用頻率,安排在日常的教學課程中。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的漢語綜合交際能力為教學核心,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最大合力,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最大價值。
總之,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教學設計與管理的功效與作用,運用教學評價的診斷、調節、激勵與教學的綜合效果,使學習者在快樂與興趣中學習漢語詞匯,形成高效的語言交際能力。
五、結語
從當初的全球首家孔子課堂——岱密中學孔子課堂的成立,發展至今,泰國已經建立了15所孔子學院和11個孔子課堂,這就是在泰國從事漢語推廣的“孔院人”向世人交出的成績單[9]。泰國的漢語教學歷久彌新,碩果累累。作為一名孔院人,筆者曾經轉戰泰國東西南北,教學相長,在教學中筆者學會了泰語,正是由于泰語的優勢,今天筆者才可以從中泰語言對比分析方面,來談漢語詞匯教學。在當前疫情下,在網絡漢語教學過程中,關于詞匯的教學,我們在充分利用語言對比分析的理論成果基礎上,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視聽說等多媒體手段,通過網絡圖片、視頻、小動畫、詞語接龍等多種方式,把詞匯教學落到實處。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學過的詞匯,設定一個小主題,進行小作文寫作或者小作文口述。切實注意詞匯重現頻率和加強詞匯語素本位、字本位和詞本位三合一的的多角度、多層次練習。夯實詞匯教學地基,鞏固詞匯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 賀上賢.對比分析和錯誤分析的研究[M].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文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520.
[2] 武丹丹.對外漢語教材中語用文化的探析——以《發展漢語·中級綜合》為例[D].海南師范大學,2019.
[3] 嚴奉強.臺灣國語詞匯與大陸普通話詞匯的比較[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2-02.
[4] 林小玉.泰國人對泰語中漢語外來詞的辨識狀況與語言態度研究[D].華東師大對外漢語學院,2014.
[5] 陳美金.泰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D].華僑大學,2011.
[6] 何麗英.泰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1.
[7] 裴曉睿.泰語語法新編[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8] 胡燕慈.從認知負荷理論角度談英語閱讀課堂設計[J].考試周刊,2017.
[9] 光明日報.泰國:孔子學院十年成規模[N].國際新聞,20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