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失衡的天秤——《天秤星座》的倫理失衡解讀

2021-10-13 15:05:19吳遠青羅筱維陸宗麗

吳遠青 羅筱維 陸宗麗

摘 要:唐·德里羅的《天秤星座》以奧斯瓦爾德傳記式的成長歷程和前中情局特工的陰謀兩條線索并行的敘事重新詮釋了肯尼迪遇刺案這一后現代事件。德里羅借助天秤星座這個表達平衡而又相互對立的意象,深刻剖析了美國后現代社會中的政治倫理的失衡和以奧斯瓦爾德為代表的下層民眾尋求倫理身份建構過程中的倫理選擇,展現了后現代美國政治、文化、社會的重重危機和美國人的生存困境。

關鍵詞:《天秤星座》;倫理失衡;政治倫理;奧斯瓦爾德;倫理身份;倫理選擇

《天秤星座》(Libra,1988)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后現代主義作家唐·德里羅(Don DeLillo,1936-)的第九部小說。該小說以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傳記式的成長歷程和前中情局特工的陰謀兩條線索并行的敘事重新詮釋了發生在1963年11月22日的肯尼迪遇刺案。

托馬斯·卡邁克爾(Thomas Carmichael)認為“肯尼迪遇刺事件經常被認為是第一個后現代歷史事件”[1]207。彼得·奈特(Peter Knight)宣稱“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美國近來的歷史分為肯尼迪遇刺前的歷史和遇刺后的歷史”[2]。德里羅在《美國之血》中也提到“自從那一時刻開始,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充滿隨意性和模棱兩可的世界”[3]。可見肯尼迪遇刺在美國歷史上的特殊意義。這個“摧垮了美國世紀的那七秒鐘”[4]181事件是美國被書寫最多的歷史事件之一。迄今為止,已有多部小說、影視、戲劇作品對該事件進行各種詮釋和改寫。作為時刻關注美國晚期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作家,德里羅在肯尼迪遇刺事件25周年創作了《天秤星座》這部小說,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這部小說中,德里羅無意于提供肯尼迪遇刺這一未解之謎的答案。他在作者聲明中坦言,“本人雖然擷取了部分史料,但對于任何有關總統謀殺案的問題,本人并無提供實際答案的意圖”[4]453。的確如此,德里羅主要通過對這一后現代事件的闡釋來探討當代美國人的生存困境和生存狀態,探究造成肯尼迪總統、奧斯瓦爾德以及杰克·魯比等人悲劇的政治、文化和社會因素,從而為20世紀末乃至21世紀的美國人民提供治愈心靈創傷的良藥,提供一種道德上的矯正。

國外對于《天秤星座》的研究主要認為該小說屬于后現代陰謀小說或者歷史編撰元小說,杰西·卡瓦德羅(Jesse Kavadlo)認為“該小說通過虛構故事來為這個自從刺殺事件之后變得幾乎是支離破碎的、胡亂隨意的、沒有希望的世界尋求秩序的恢復或者一種解釋”[5]45。里奧納德·威爾考克斯(Leonard Wilcox)則認為小說是歷史編撰元小說,將肯尼迪遇刺事件描述為創傷事件[6]。但是凱利·里根(Kylie Regan)則認為除了大多數人將該小說視作歷史編撰元小說之外,該小說“也應該被當作一部間諜小說來讀”[7]。此外還有學者聚焦小說的敘事策略、暴力、歷史、后現代主體性等,比如約翰·F·基納(John F. Keener)認為小說分叉的結構分解了傳統的傳記模式,可以分為“傳記敘事”和“陰謀敘事”[8]321。德克魯茲(Adrene Freeda Dcruz)討論了小說中的暴力[9]。詹姆士·蘭金(James Rankin)則認為“《天秤星座》并不是一部試圖從歷史中再現真相的小說”,而是重新生產了歷史[10]。克里斯托弗·M·莫特(Christopher M. Mott)討論了小說中的后現代性主體性問題[11]。國內的研究主要以歷史和政治為研究視角,將小說看作是對歷史的重構,有代表性的比如陳俊松在其博士論文《當代美國編史性元小說中的政治介入》中探討了德里羅在《天秤星座》中對美國政治的批判[12]。范曉玫認為,在該小說中,“德里羅把他對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治與文化環境的關注帶到肯尼迪遇刺歷史的重構中”[13]。李震紅(2018)以認同理論為視角,分析了奧斯瓦爾德一直致力于尋求社會的認同[14]。不過還沒有從倫理視角入手對小說進行分析。本文從分析“天秤星座”這個既表示平衡而又表示相互對立的意象開始,從倫理的角度討論美國后現代社會中的政治倫理的失衡和奧斯瓦爾德尋求倫理身份建構過程中失衡的倫理選擇,揭示造成這一悲劇的倫理因素。

一、天秤星座的倫理隱喻

小說的標題《天秤星座》是一個極富隱喻色彩的意象。首先,天秤星座是星相學中的星座,它是由兩個秤砣組成,表示一種完美的平衡狀態,也表示一種矛盾對立狀態。在小說中,天秤星座表示矛盾對立的人格特征。奧斯瓦爾德出生在1939年10月18日,所以小說中克萊·肖得知奧斯瓦爾德屬于天秤星座時,解釋了這一星座正反兩種人格特征,“正者能夠自我控制,做事不偏不倚,四平八穩,通情達理,受眾人尊重;反者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極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往往會做出危險的跳躍”[4]316。天秤星座出生的人的人格特征是處于一種矛盾對立的狀態之中,如果能夠保持平衡,就能夠按照倫理規范理性地行動,表現出積極的即正者的人格特征。反之,如果處于失衡的狀態,則表現出消極的即反者的人格特征。弗蘭克·倫特里基亞(Frank Lentricchia)曾提到“奧斯瓦爾德是一群具有消極天秤星座人格的代表人物。不過,德里羅暗示,不管是否出生在星座之下,你是美國人,那么你就是天秤星座人格的人”[15]。由此可見,天秤星座這個意象可以表示具有反者人格特征的美國人。

根據文學倫理學的觀點,“人是一種倫理的存在”[16]39。人自出生后,就處于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以及與自然的不同的倫理環境和倫理關系中。因此,從倫理的角度觀之,代表著平衡的天秤,可以看作是一種理想的倫理平衡狀態亦可以指倫理選擇過程中的對立沖突。只有這種關系處于一種平衡和諧的關系時,社會才能夠和諧發展,人也才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發展。而當天秤的兩極處于對立沖突使得倫理的天秤失衡時,社會悲劇和個人悲劇就會不幸發生。戴維·科沃特(David Cowart)曾說,“用一個占星術符號來構建整部小說,德里羅機智地利用了天秤座的這個符號,因為它與雙重性、背叛以及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姿態有關”[17]104。這樣在倫理的語境下,在微觀的角度上,天秤星座可以看作美國人在倫理選擇時的矛盾沖突,尤其是主人公奧斯瓦爾德在追求倫理身份過程中所處的倫理困境和失衡的倫理選擇。從宏觀角度觀之,天秤星座對立的兩極也暗指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政治倫理的失衡所帶來的政治上的非道德性,導致了陰謀暗殺、冷戰思維、政治偏執、霸權主義、極權政治甚囂塵上的社會現實。

另外,小說分裂的結構也對應天秤星座互相對立的兩極,象征后現代美國民眾所面臨的倫理上的對立沖突狀態?!靶≌f分叉的結構分解了傳統傳記小說的模式”[8]321。小說一共分為兩個部分,二十四個章節。所有章節都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但又分為按照地點和按照時間命名的章節,分別各占十二章。地點命名的章節是一種傳記模式,介紹了奧斯瓦斯德從少年時代開始的成長經歷;時間命名的章節主要敘述了從1963年4月17日豬灣事件兩周年紀念日開始,以溫·埃弗雷特為首的前中情局特工如何一步步制定并實施暗殺計劃的過程。而以地點命名的章節和時間命名的章節交錯進行。兩條敘述線索并行不悖,直到“新奧爾良”這一章節中,戴維·費里向奧斯瓦爾德說明他們想要他暗殺肯尼迪總統,兩條線索才合二為一。接下來就是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遇刺,奧斯瓦爾德被杰克·魯比槍殺及奧斯瓦爾德的葬禮。這個敘事結構也吻合了費里唆使奧斯瓦爾德時所說的“第三條線”理論①。

二、政治倫理的失衡

前一部分提到在宏觀的層面上,天秤星座喻指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治倫理的失衡。那么《天秤星座》是如何塑造這一政治倫理失衡的社會,揭示造成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倫理語境的呢?《天秤星座》以美蘇冷戰為時代背景,涉及20世紀60年代美蘇爭霸環境下美國與蘇聯、古巴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小說虛擬了以中情局前特工溫·埃弗雷特為首的陰謀集團和他們策劃的刺殺陰謀。小說的陰謀論顛覆了美國對肯尼迪總統遇刺案的官方敘事——《沃倫報告》②的說法,藝術地表現了政治倫理的失衡帶來充滿陰謀、秘密、恐怖、偏執、混亂和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社會。

眾所周知,美國立國基礎是新教倫理,宣揚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政治倫理。不過,美國歷史總是上演與其政治倫理主張相悖的事實,尤其是開始于20世紀40年代末以來的美蘇爭霸、朝鮮戰爭、豬灣事件、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使得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處于充滿陰謀和秘密的社會,陰謀家們企圖通過搞陰謀詭計發動戰爭來實現自己的利益?!霸诶鋺饡r期大多數時間里,陰謀作為美國人自我塑造的模式代替了‘自由精神”[18]。在《天秤星座》中,以埃弗雷特為首的陰謀家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熱衷于搞陰謀詭計,制造并隱藏秘密,將陰謀和秘密視為個人存在的依賴以及實現個人政治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根據沃倫和萊斯雷特的說法,秘密分為私人生活的秘密和公眾生活的秘密。私人生活的秘密是被動的,保護性的,而公眾生活的秘密是主動的,以別人為目標的。[19]154埃弗雷特和他的同謀者所代表的公眾生活的秘密,是那些當權者和他們的代理人的秘密。這些人在混亂失衡的政治倫理環境中堅守錯誤的信條,為了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不顧任何規章法律和倫理道德鋌而走險,密謀槍擊總統,同時為了逃脫罪責,物色人選來做他們的替罪羊。正如有論者談及,社會正義是政治平等理念的實現基礎,但是一系列戰爭的爆發,尤其是“二戰”與“冷戰”相繼到來,導致在美國無論政府職能部門或社會權貴人士都各懷鬼胎,企圖利用戰爭將他們的利益最大化[20]。在小說中,我們看到除了前中情局特工出謀劃策以外,還有幾股陰謀勢力參與到謀殺事件中來,這里有提供槍支的蓋伊·巴尼斯特,他曾經在FBI干了二十年,現在開著一家私人偵探所;有提供經費的黑社會頭目卡邁恩·拉塔,他曾經在古巴擁有三分之一的毒品,并且開妓院。古巴革命使他丟了產業,因此他妄圖借美國政府的力量推翻卡斯特羅政權。另外還有古巴流亡分子等。在埃弗雷特的心目中,“秘密是一種高層次的東西”[4]27,秘密中的某些東西也能給人們帶來活力。德里羅評論說,“陰謀是我們這些過安穩日子的人無法想象的。那是一種秘密的把戲,冷酷,精確,專一,永遠不為我們所知”[4]437??v觀歷史,其實這種倫理失衡不僅導致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發生,還有包括馬爾科姆·艾克斯,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小馬丁·路德·金和羅納德·里根總統的遇刺事件等等,而且小說“還預示了隨后嚴峻的事實:越戰,水門事件、伊朗門事件聽證會,克林頓遭彈劾、反恐戰爭等”[5]46。

冷戰期間,在大眾傳媒的話語操縱下,官方鼓吹蘇聯核武器威脅論、共產主義威脅論,以國家利益作為幌子,以大眾傳媒規訓美國的民眾。官方話語和冷戰思維塑造了極端偏狹的二元對立的政治倫理。戰爭、陰謀、監視等破壞公平正義民主平等政治倫理理念的行為被冠之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國人處于這種政治倫理失衡的語境下,偏執地認為任何發生在國內的監視、屠殺、陰謀和專制都是愛國的表現,美國與蘇聯在古巴等第三世界的爭霸是為了將這些地方變成文明的有序的希望之地,這種政治偏執表現在各個方面。

20世紀五十年代,麥卡錫主義甚囂塵上,大批進步人士和左翼作家受到監視和迫害。小說中提到羅森堡夫婦在1951年由于所謂的“原子”間諜案而被槍決。在帕門特的妻子貝麗爾的眼中,“中央情報局是基督教世界中組織最完善的教會,其使命是收集和儲存每個人的言論,將這些言論濃縮在一個微粒照片里,并奉為上帝”[4]262。由此可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作為國家機器,是美國極權政治和政治倫理失衡的典型體現。當奧斯瓦爾德回美國后向他的鄰居們介紹俄國的事情,“他們什么也聽不進,除非是說俄國的壞話。他們認準了俄國一切都是壞的”[4]235。美國人這種非理性的所謂愛國主義是多么極端和狹隘。無論是“五月花號”公約還是約翰·溫斯洛普所主張的在新大陸建立一座圣光普照的山巔之城;無論是主張“人人生而平等”的《獨立宣言》還是1787年的美國憲法;無論是林肯宣揚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還是肯尼迪總統鼓吹的“新邊疆”計劃以及特朗普推行的“美國優先”原則,這些公約、法規、主張使美國人充滿自信和希望,使他們認為美國是一個有別于其他任何國家的“例外”國家,相信美國是一個具有“天定命運”的“山巔之城”?!啊綆p之城神話為廣大美國民眾所熟知,也不斷地被眾多政治家引用、轉述,用來為美國的擴張和各種政治行為進行辯護,很多民眾的思維也難以避免地帶上‘山巔之城神話的烙印”[21]。

政治倫理的失衡還表現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小說中的奧斯瓦爾德受邀在電臺演講時提到“民主是人們處于少數而不被壓制的權利”[4]328。然而宣揚民主平等的社會里,現實的情況卻是大相徑庭。雖然《解放黑奴宣言》已發表了整整一百年,但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中,種族隔離越演越烈,黑人的失業率遠遠高于白人。德里羅借小說人物波比·杜帕德之口道出了美國存在的種族歧視?!拔蚁嘈?,整個現行制度就是要黑人安于低下的地位”[4]237?!昂谌松钤谝粋€處處低人一等的社會里,無論是上班、休閑還是娛樂、會友都可能蒙受羞辱。高居不下的失業率更使眾多黑人失去了經濟上的獨立,而沒有經濟上的獨立,一切其他的獨立都無從談起。”[22]種族歧視不僅體現在對黑人的歧視,還包括其他少數族裔的歧視。刺殺奧斯瓦爾德的杰克·魯比,因為是猶太人,在其小時候經常為了維護猶太民族的榮譽常常血跡斑斑地回家,長大后也是謹小慎微地生活。他經營的脫衣舞夜總會即將面臨倒閉,他債臺高筑,借錢無果。總統被刺后,他義憤填膺,在他心目中,此次謀殺案的影響重大,可能比耶穌蒙難還要重大。杰克·卡林斯基趁機引誘他說,因為他是一個猶太人,對于達拉斯這座城市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如果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就需要殺死刺殺總統的人。在卡林斯基充滿種族主義言論的激將之下,為了實現對于達拉斯的價值,他走了一條成為英雄的最快的捷徑——在眾目睽睽之下刺殺了奧斯瓦爾德。

由此可見,德里羅在小說中批判了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由于政治倫理失衡所導致的霸權政治、陰謀詭計、政治暗殺、政治偏執和種族歧視等問題。這些問題在當今時代依然困擾著美國社會和美國人。

三、倫理困境與失衡的倫理選擇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上面一部分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在宏觀層面上——美國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上的政治倫理失衡所帶來的倫理困境以及對美國人的影響,我們也不能忽略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小說中以傳記式的方式敘述了奧斯瓦爾德如何一步步走上刺殺總統之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奧斯瓦爾德是社會的邊緣人物,盡管他一直與這種被排斥在外的狀態斗爭”[23]。作為社會的底層民眾和邊緣人物,奧斯瓦爾德一直在“為爭取主體身份和存在意義而抗爭”[14]6。根據文學倫理批評的觀點,“人的身份就是倫理身份”[16]264。倫理身份有各種各樣的分類,家庭中的身份,社會中的身份,都是人的倫理身份的不同表現。“文學作品,無論是描寫某種身份的擁有者如何規范自己,還是描寫人在社會中如何通過自我選擇獲取某種身份的努力,都是為人的倫理選擇提供道德警示和教誨”[16]265。那么接下來我們再從微觀層面上分析奧斯瓦爾德的人生歷程,從中窺探在其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中在建構倫理身份中所遭遇的倫理困境及在對立沖突中失衡的倫理選擇,充分理解造成奧斯瓦爾德悲劇的個人層面上的原因。

奧斯瓦爾德生活在一個單親的貧苦家庭中。其母親瑪格麗特一共有過三次不幸的婚姻。第一次婚姻的終結是由于她的老公愛德華不愿意撫養孩子,不愿承擔做父親的責任而離開了她。第二次婚姻是由于丈夫羅伯特的突然暴斃而結束。而第三次婚姻則是由于丈夫的出軌。更為糟糕的是,第三任丈夫??说聽柧谷焕藐庪U手段騙取了她一處像樣的住房。結果“她的生活就變成了一部不斷搬進便宜住所的破落史”[4]5。居于這樣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環境逐漸使奧斯瓦爾德形成了自卑自閉的性格,他經常逃學,而且還受其他孩子的欺負,他經常心里煩躁,情緒不穩定。由此可以看出,奧斯瓦爾德后來搖擺不定的天秤星座性格和在不同倫理語境下的矛盾選擇的主要根源在于其成長的環境。

為了尋求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奧斯瓦爾德在紐約的地鐵上兜風,體驗達到尖嘯程度的內在力量,盡管存在閱讀困難,他依然努力閱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在當時社會里的禁書,研究那些深奧的理論,意識到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如果你買不起他們的東西,你在這個社會里就是個零”[4]41。他認識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一樣登上歷史舞臺。但是如果由此判斷奧斯瓦爾德成為一個初步具有階級意識,欲為共產主義奮斗的戰士,那就大錯了特錯了。他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為了尋求一種倫理身份,尋求一種社會認同。比如,他試圖在同學斯普勞爾的姐姐面前炫耀一番自己的政治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也在閱讀美國海軍陸戰隊手冊——一本地地道道的資本主義手冊。他深深沉迷于這本手冊,并被其中的細節深深打動。他期望將來能參加海軍陸戰隊,為國效力。所以這里的問題并不在于是無產階級的革命著作和革命領袖抑或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手冊,只要是能夠為他提供一種倫理身份,無論是共產主義的戰士還是資本主義的捍衛者,他都會接觸和選擇。于是機會來的時候,他穿上讓自己覺得非常偉大的軍服,成為一名海軍陸戰隊隊員。這是他做出第一次重要的倫理選擇。

然而,奧斯瓦爾德在日本厚木由于私藏槍支并拒絕去菲律賓服役而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并在囚室受到處罰。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零,意識到美國現行制度的黑暗。這時奧斯瓦爾德面臨第二次倫理選擇。究竟是留在美國致力于進行偉大的斗爭,還是做一個逃兵離開自己的祖國,去往蘇聯這個與自己國家處于敵對狀態的敵國?“盡管奧斯瓦爾德想將自己描寫成為一個具有反抗精神的共產主義同情者,在歷史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將蘇聯作為一個充滿革命希望的使人著迷之地,這是一種浪漫的想法,他的世界其實只是媒介激發出來的不可信的幻象”[24]。在后現代大眾媒體所塑造的超真實中,奧斯瓦爾德混淆了真實世界和媒體塑造的超真實世界,而且“一個人的身份是由他人所認定的,而非出于自己的主觀臆想”[25]。當他面臨去還是留這個兩難的倫理困境時,他的選擇是不愿在這個資本主義體制中生活,要永遠離開。

同樣,奧斯瓦爾德逃往蘇聯是想在新的世界里找到自我的身份,沖出小房間的拘囿。不過他來到蘇聯,卻發現自己被懷疑為美國的偵探,時時受到監控和質詢。為了能夠留在蘇聯,他甚至做出了割腕自殺的極端舉動;為了獲得俄國人的信任,他跑到領事館要放棄美國國籍,并通過泄露軍事機密以求獲得蘇聯國籍。他甚至聲稱“一直把蘇聯當作自己的祖國”[4]161。由此可見,為了獲得蘇聯公民的身份,他不惜背叛其美國公民的身份。事與愿違,在蘇聯他還是逃脫不了籍籍無名和無權無勢的境遇。同樣,在這個體系中,他依然是個零。雖然獲準在明斯克生活,也娶了瑪麗娜為妻,因為他是美國人,他在別人眼中他根本不像俄國人,因此奧斯瓦爾德在蘇聯處于倫理身份的混亂狀態中,究竟是美國公民還是蘇聯公民。雖然他自認為是蘇聯公民,但他因擺脫不了美國公民的身份,因而他陷入了兩難的倫理困境之中。他也發現,在蘇聯人們也只是利用政黨以獲取利益。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倫理身份的混亂使得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他試圖通過寫日記來解決心靈上的痛苦,期待有一天人們能讀到他的歷史,相信自己的生命價值一定會實現。不過,日記的名字《歷史日記》又暴露出他的矛盾心理。若是日記,是自己寫給自己看的,是一種私人的寫作。但奧斯瓦爾德同時又想象著將來別人(后代子孫)能讀到這本日記,可以了解到他的偉大事跡。

倫理身份的困境讓他在倫理選擇的天秤上繼續左右搖擺,一直處于一種失衡的狀態。這時他面臨著第三次倫理選擇。其搖擺不定的性格促使奧斯瓦爾德作出了返回美國的選擇。不過這次回到美國比當年在美國的情況還要糟糕。他的倫理身份再次發生了轉變,他被視為叛徒和蘇聯的間諜,時常受到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的人的調查,依然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找不到工作,不能夠養家糊口,還經常打他的妻子,并沒有盡到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他覺得現在比在俄國時還要孤獨。

“他為了獲得公眾名望放棄了家庭,然后在斷斷續續的自我約束時期,繼續轉向參與到政治事務當中”[26]。這一次他期望能夠到古巴,為卡斯特羅政權效力。是否去古巴是他需要做出的第四次倫理選擇。為了去古巴,他建立了一個公正對待古巴委員會辦事處,成為公正對待古巴委員會新奧爾良分會的唯一會員,他在街頭散發傳單,號召不準干涉古巴,到電臺做廣播講話,談到古巴、世界和民主。他還和博比·杜帕德刺殺美國右翼分子埃德溫·沃克。他想象著可以通過這種極端的刺殺行動幫助自己成為英雄,到那時候自己的照片將登上《時代周刊》雜志的封面,社會主義國家會認識他這位殺死法西斯將軍的英雄。然而當他在墨西哥城申請去往古巴的簽證卻被拒絕了,他感到大失所望,非常想弄清楚自己到底屬于哪里,最終意識到在社會主義的制度里,他依然是個零。刺殺沃克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他去不了古巴了。這一次的努力又一次以失敗而告終。

“他(奧斯瓦爾德)畢生所追求的,其實只是一個棋子的身份,而至于這枚棋子是在為哪一方勢力無關緊要?!灰苡幸粋€身份,在歷史中有一個自己的坐標,他就不會陷入倫理選擇的困境?!盵27]奧斯瓦爾德始終處在為獲得倫理身份而陷入的倫理困境中。他的親古巴行動使他進入埃弗雷特陰謀集團的視線里。他們意欲尋覓這樣一個人物來槍擊總統,然后嫁禍給卡斯特羅政權,以便使美國人再次入侵古巴,消滅卡斯特羅政權。陰謀集團的骨干分子費里勸誘奧斯瓦爾德,通過刺殺總統可以使李·H·奧斯瓦爾德和總統聯系在一起,獲得歷史的存在感。費里的“第三條線”理論的誘惑頗似《白噪音》中默里向杰克·格拉迪尼闡述的“殺人得分”理論。默里告訴杰克殺人可以抗拒死亡的恐懼,“殺死他就是獲得生命的得分,你殺的人越多,你的得分就越多”[28]。這種理論是何等荒謬!然而試圖擺脫死亡恐懼的杰克走上了槍殺威利·明克之路。此處,“來自夢幻、理想、直覺、祈禱”的第三條線又是同樣的荒謬,同樣的非理性??墒翘幪幣霰诘膴W斯瓦爾德在費里這種理論的唆使下和媒體幻象的共同作用下,為了進入歷史,與總統齊名,獲得英雄的身份,喪失了理性,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倫理選擇:成為殺人犯、刺殺總統。他最終進入了歷史,與肯尼迪成為“搭檔”。

科沃特(David Cowart)精準地評價了奧斯瓦爾德這種倫理失衡狀態,“奧斯瓦爾德在“天秤”的兩極不停地搖擺,他可以為“左傾”勢力的利益服務如果他恰巧暗殺了埃德溫·沃克將軍或者為右傾勢力的利益服務如果他恰巧殺了肯尼迪總統。他既渴望為古巴的卡斯特羅政權服務,又與致力于消滅卡斯特羅政權的阿爾法六十六縱隊合作,因此他受制于自己的內在的非理性力量”[17]105。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兩天之后,他又被杰克·魯比所殺。隨著他的名字被埋在地下,沒有人再關注真實的他,他已然變成一個媒體的符號,剛剛建構起來的主體的身份隨著生命的逝去而徹底失去。

“作為一個道德家,德里羅含蓄地暗示,作為讀者和作者,試圖將自己延伸到神話化和被誤解的殺手的頭腦中,試圖對奧斯瓦爾德作出反應,不是作為一個人物,而是作為一個人,這是有道德價值的”[5]70。通過以上對奧斯瓦爾德在尋求倫理身份過程的分析,我們看到奧斯瓦爾德不停地處在充滿兩種相互矛盾的倫理困境之中: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美國還是蘇聯,古巴還是美國,左翼還是右翼,每一種不同的選擇都是一種倫理身份的建構,然而由于混亂的倫理意識和非理性意志使得他一直處于左右搖擺的失衡狀態,最終“做出危險的跳躍”[4]316,導致了個人的悲劇乃至整個國家和歷史的悲劇。

四、結語

在《毛二世》中,德里羅“構建了一種新的寫作倫理”[29],強調了作家在后現代語境中的社會責任。而在《天秤星座》中,德里羅通過他的元歷史小說題材的書寫提醒人們認真反思肯尼迪遇刺這一創傷事件,為處于后現代主義時代的美國人提供一種倫理關懷。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小說深刻剖析了美國后現代社會中的政治倫理的失衡;從微觀的角度來說,小說細膩地刻畫了以奧斯瓦爾德為代表的下層民眾在尋求倫理身份建構過程中所遭遇的倫理困境和失衡的倫理選擇。身處一個充滿陰謀政治和秘密的社會里,不諳政治的社會青年成為陰謀的棋子;性格中的非理性因素導致他做出失衡倫理選擇。內外兩種因素使他成為暗殺的替罪羊,不僅造成個人的悲劇,同時也是整個美國社會的悲劇。

注 釋:

① “第三條線”理論是費里在勸誘奧斯瓦爾德提到的來自夢幻、理想、直覺、祈禱,源自自我的最深層次的一條線,它不像另外兩條線那樣是由因果關系形成的,而是超越了因果關系,超越了時間。其實就是指刺殺總統,通過刺殺總統可以使奧斯瓦爾德的生活與刺殺總統的陰謀合二為一,同時也使奧斯瓦爾德與總統聯系在一起。

② 肯尼迪遇刺和兇手奧斯瓦爾德被人槍殺后,繼任的約翰遜總統親自任命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來調查這一謀殺案件。美國首席法官厄爾·沃倫擔任該委員會主席。經過十個月的調查,1964年9月,該委員會呈遞給約翰遜總統一份888頁的報告,全稱為《總統特別委員會關于肯尼迪總統被暗殺的調查報告》,又叫做《沃倫報告》。該報告認為該事件只是槍手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不存在任何其他的陰謀集團。

參考文獻:

[1] CARMICHAELT.Lee Harvey Oswald and the postmodern subject: history and intertextuality in Don DeLillos Libra,The Names, and Mao II[J].Contemporary Literature,1993,(2):204-218.

[2] KNIGHT P. Conspiracy culture: from Kennedy to the X-Files[M]. London: Routledge,2000:78.

[3] DELILLO D. American blood: ajourney through the labyrinth of Dallas and JFK[A].Rolling Stone, 1983:21-28,74.

[4] 唐·德里羅.《天秤星座》[M].韓忠華,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5] KAVADLO J.Don DeLillo: balance at the edge of belief [M].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2004.

[6] WILCOX L. Don DeLillos Libra: history as text, history as trauma[J].Rethinking History, 2005,9(2/3):337-353.

[7] REGAN K. “The jolly coverts”: DeLillos Libra as espionage fiction[J/OL].Critiqu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Fiction,2018, 3:1-13[2018-03-01].https://doi.org/10.1080/00111619.2018.1441122.DOI:10.1080/00111619.2018.1441122.

[8] KEENER JF. Biography, conspiracy, and the Oswald enigma[J].Biography, 1997,(3):302-330.

[9] DCRUZA F. Violence and scapegoating in Don DeLillosLIBRA[J]. The Explicator, 2015,73(4):325-330.

[10] RANKIN J. The contingency of history: pragmatism and approachinghistorical truth in Don DeLillos Libra[J]. CEA Critic, 2019,81(2):153-163.

[11] MOTT C M. Libra and the subject of history[J].Critique, 1994,35(3):131-145.

[12] 陳俊松.當代美國編史性元小說中的政治介入[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13] 范曉玫.文學重構歷史與后現代批評——評唐·德里羅的《天秤星座》[J]江西社會科學,2013,(1):94-98.

[14] 李振紅.德里羅《天秤星座》中尋求認同的局外人[J].當代外國文學,2018,(2):5-12.

[15] HUTCHINSON S. DeLillos Libra and the real[J].The Cambridge Quarterly,2001,(2):117-131.

[16]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17] COWART D. Don DeLillo: the physics of language[M]. Athen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2002.

[18] 史巖林.論唐·德里羅小說的后現代政治寫作[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204.

[19] OSTEEN M. American magic and dread: Don DeLillos dialogue with culture[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00.

[20] 趙麗.第四世界建構與政治倫理書寫——《死者年鑒》中的帝國逆寫策略[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19-324.

[21] 胡亞敏.坍塌的“山巔之城”——論唐·德里羅的“9·11”小說《墜落的人》[J].外國語文,2016,(3):1-6.

[22] 張友倫,肖軍,張聰.美國社會的悖論——民主、平等與性別、種族歧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246-247.

[23] DECURTIS A. An outsider in this society: an interview with Don DeLillo[J].South Atlantic Quarterly,1990,(2): 281-304.

[24] RADFORD A. Confronting the chaos theory of history in DeLillosLibra[J].The Midwest Quarterly,2006,(3):224-243.

[25] 申利鋒.《馬丁·伊登》中的倫理困境與倫理選擇[J].外國文學研究,2015,(3):87-94.

[26] Cain W E. Making Meaningful Worlds: Self and History in Libra[A].RUPPERSBURG H. and ENGLES T. Critical Essays on Don DeLillo[C].New York: G.K.Hall &Co.,2000:61.

[27] 安帥.歷史的棋局、空間的游戲——《天秤星座》中的隱性進程[J].外國文學研究,2019,(1):28-37.

[28] 唐·德里羅.《白噪音》[M].朱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321. [29] 朱榮華.唐·德里羅小說的后現代倫理意識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性精品| 亚洲婷婷丁香| 久久99国产视频|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久久成人18免费| 婷婷色狠狠干| 99ri国产在线|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91麻豆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色播五月婷婷|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嫩草在线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尤物国产在线|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综合网|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9啪在线视频| www.91在线播放| a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成人蜜桃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国产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欧美五月婷婷|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欧美在线国产|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网站黄| 狠狠亚洲五月天|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欧美在线网|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亚洲乱码视频| 色婷婷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视频| 国产丝袜啪啪|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国产精品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