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強
摘 要:課堂巡視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有效學習的組織保障。《道德經》有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有效的課堂巡視,不僅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管控教學節奏,使“教”“學”活動有序開展,還使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認知狀態,鞏固基礎、提升質量,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文章作者結合實際情況,對高中語文課堂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巡視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巡視;有效性
課堂巡視是教師教學活動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指導行為,但在其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未能真正發揮課堂巡視的教育作用和指導優勢,并存在走馬觀花的巡視、流于表面的巡視、沒有成效的巡視等問題,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和思維理解方面存在不足。同時,部分教師對課堂巡視缺乏正確理解,未能處理好課堂活動中的“教”“學”關系,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和認知影響。因此,文章從課堂巡視的概念和作用、現階段課堂巡視中的問題、課堂巡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及課堂巡視的注意事項四個方面出發,對此進行探究。
一、 課堂巡視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課堂巡視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識、有目的深入學生群體之中,了解學情、探尋問題,掌握教學動態,并采取針對性的策略或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作用
1. 構建和諧氛圍
通過課堂巡視的有效實施,教師可以從教學觀察中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和疑難之處,進而有計劃地制定講學活動,消除學生的學習疑惑,使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鞏固。
2. 提升教學質量
借助巡視,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和發展基礎,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緊密的互動聯系,進而有目標、有方向、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分析問題、了解核心,保證教學活動高質高效的進行。
二、 現階段課堂巡視中的問題
(一)巡而不視
巡而不視是現階段課堂巡視活動中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部分教師在課堂巡視中,僅僅關注學生的課堂紀律和行為活動,未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進行分析和調控,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部分教師未能真正融入學生的課堂討論之中,造成學生在低效化的學習探究中難以實現獨立思考、優化整合的發展目標。
(二)視而不巡
傳道授業解惑作為教師的職責之一,對學生的疑難問題應及時進行解答和分析,以此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但在課堂巡視期間,部分教師未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和疑惑之處,只是立足于講臺之上掃視學生,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造成學生有惑不敢說、有疑不敢提的現象。
(三)不巡不視
課堂巡視是教師了解學情,掌握動態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在實際中,部分教師未能正確對待巡視這一教學行為,僅從教參資料中了解學生,缺乏走下講臺與學生進行語言互動的行為意識,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某種隔閡,難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漸行漸遠,脫離教育的本質。
三、 課堂巡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關注具體學情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在課堂巡視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具體學情,以學生為中心,建立主體式巡視模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和成長過程,實現學生整體個性化的發展目標。同時,教師還應保持動態捕捉、靈活指導、輔以點撥的巡視狀態,為學生構建積極向學、和諧共進的學習環境,從而實現答疑解惑、教書育人的培養目標。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教學中,考慮到文章選自名著《水滸傳》的節選回目,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對學生而言,個別橋段的語言內涵較難理解。對此,教師可在巡視期間,根據故事脈絡對林沖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如資助李小二的正義感,得罪高太尉、刺配滄州的忍辱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軟弱動搖等,以便學生對故事的整體架構產生清晰理解,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豐富指導手段
課堂巡視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除了做好巡視觀察之外,還應給予學生多樣化的指導,解答學生的疑惑,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課堂巡視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學情特點,采取多樣化的策略,如手把手式、示范性、提醒式等手段,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應結合課堂動態,選用不同形式的巡視方法,如點撥拓展式、參與交流式、請求應答式等,最大化滿足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心理需求,使學生與課堂活動得以有效融合、高效發展。如在《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中,為使學生了解“別里科夫”的性格特點,教師可以采取提醒式的方法,引導學生從生活習慣、衣著打扮方面入手展開了解,進一步體會膽小孤僻、封閉保守等性格特點,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及時點撥拓展
俗話說:“知識來源于生活。”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以生活案例切入語言學習,及時點撥拓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優化學生的思維模式,還使學生在語言認知的過程中體會知識的重要性,進而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課堂巡視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采取點撥巡視的方法,靈活利用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點,使學生在“撥開云霧”后了解語言、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巡視效果。同時,在課堂巡視中,教師還應選擇與學生相貼合且趣味性的生活實例,更易于促進思維、啟迪智慧。如在《咬文嚼字》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入宋祖英《辣妹子》的歌曲,讓學生品析歌詞中的“辣妹子什么時候最能吃辣”等問題,并以“辣妹子嫁人怕不辣”為點撥句,啟發學生的語言思維,提高其“咬文嚼字”的語言能力。
(四)深入參與交流
課堂巡視不單單是教師走下講臺進行肢體活動,而是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交流之中,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不解之處,并給予相應的思考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有效的探究。因此,在課堂巡視中,教師應深入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互動溝通,融入其中,感受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思路與想法,并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展開實質性的討論和分析,這不僅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參與交流的巡視過程中,教師應做好監督、引導的作用,不可過度干涉學生的問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積極交流、相互理解、集思廣益的交流中產生深刻印象。如在《寡人之于國也》的教學中,對“孟子對梁惠王的疑問是如何思考的”展開討論,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可從“設喻”的角度進行引導,加深學生對“仁政”的理解,筑牢學生的學習基礎。此外,參與交流的巡視,還可以維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保證兩者之間的情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