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彥軍 崔尚寧
卡羅·齊內利是意大利藝術家。他從小就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在他兩歲時,其母親就去世了。九歲時,被他從事木匠的父親送到遠離家人的農場當長工,孤獨的鄉村生活使他更加內向。十五歲時,他來到維羅納市屠宰場學徒。十八歲時,他應征入伍參加西班牙內戰。戰場上劇烈的爆炸聲炸昏了他,醒來后,戰爭的恐懼,無法排解的孤寂,加上親人的離世,卡羅的心理及精神受到極大的創傷,患上了精神分裂癥。他被送到精神病院隔離十年。在精神病院里的醫生幫助下,他創建了繪畫工作室,從此找到了新的生活。他用繪畫釋放內心情感,開始了圖形涂鴉的個人實踐。他喜歡用潦草的文字、重復的圖形把畫面填滿,用純凈的畫筆來創作敘事,訴說他孤獨的童年、鄉下的記憶、野生的動物、死亡的士兵、戰爭的恐懼……
藝術家:卡羅·齊內利(Carlo Zinelli)
國籍:意大利
性別:男
出生:1916年7月2日出生在意大利維羅納市
教育背景:自學成才
藝術創作:繪畫
表現主題:通過夢幻、魔法般的奇想創造一個由動物、人和文字組成的藝術世界。
藝術風格:用神秘的圖案、剪影的數字、幾何圖形、字母和私人符號,重復表達他的想法。
收藏展覽:在紐約的菲利斯·金畫廊、洛桑的布魯特藝術收藏館等舉辦過展覽,參加了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
卡羅·齊內利的作品將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與夢幻、奇想魔法般地融合在一起,讓人們感到驚訝。他用純凈的畫筆講述他的童年往事,所創作的輪廓形狀,在大多數情況下以重復的形式出現,并用顏色加以填充。他所畫的男人和女人除了衣服、帽子和鞋子,頭部總是側面的。他的作品沒有透視感,大多是平面的,也沒有比例的變化,讓我們一次又一次找到相同的圖案、鳥、船等。他畫的人物完全隔離,沒有相互聯系,在縫隙中用一些文字符號填滿整個畫面,從而構成了不拘一格的節奏感和現代感。
卡羅·齊內利的作品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一方面,他的風格強烈且開創性地用重復的圖像作為自由表達的工具;另一方面,他用某些符號、人物和動物等詮釋著內心的情感世界。他的作品非常自由,極具創造性,與兒童繪畫有相同之處,使人聯想到兒童涂鴉的隨意和樂趣。他用簡單的筆法、原始的概念、夸張和刻意,表現他的內心世界。
卡羅·齊內利沒有學過繪畫,他因失去家庭的痛苦、孤獨,或因戰爭死亡的恐懼,選擇了畫畫。畫畫對他來說不是藝術,是慰藉他的靈魂的良藥。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他用畫畫來呼喚內心。在他不知所措精神錯亂之后,便開始用畫筆來描繪這個永遠也不會醒來的美夢。這是個用童心畫畫的人,他不用技巧,用不受任何觀念約束的最原始的沖動畫畫,一如孩童。他超越了形式與文明,看見并徹底喚醒了原創性、全自由的真實心靈。嚴格來說,他完成的并不是一種藝術品,而是藝術生命本身。真正的藝術總是與我們不期而遇。小朋友,讓我們像大藝術家卡羅·齊內利一樣,放下包袱,大膽自信地來畫一幅有趣的作品吧。
活動課題:
走進大師心靈空間——自由遐想
準備材料:
素描紙或卡紙、簽字筆、水彩筆、丙烯、馬克筆等。
作畫步驟:
1. 首先在一張白色素描紙上畫出所需要的形象線描輪廓。
2. 接著在素描紙上連續、重復畫出形象的線稿,注意畫面的排列組合。
3. 然后用水彩筆分別給畫面形象涂上顏色。注意涂色要均勻,不要涂到輪廓外。
4. 圍繞所畫的形象進行點線面的裝點。
5. 最后在背景上進行點彩裝飾。要注意裝飾的排列組合,以便更好地突出主體。
卡羅·齊內利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中,他沒有受過正式的藝術教育,沒有接受繪畫、雕塑或者其他任何的課程學習,也正因為他不懂藝術的規矩和技法,他只有用心靈去創作。他甚至生前都沒有觀眾,可是有什么關系呢,畫畫本來就是自己的事。而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作品不需要公眾的認可,甚至不需要公眾對他們的作品有什么喜好。孩子是自由的,不受任何規則限制,只需要大膽勇敢地去創新。
1. 要提高幼兒審美的自信心,知道藝術需要“唯我獨尊”,需要創新,懂得不去描摹別人的意義。要知道向別人學習既是一個優點,同時又會失去自己的特點。在藝術創作中失去自信和個性是致命的。
2. 要不斷拓展孩子的審美視野,提升孩子的審美境界。讓幼兒知道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之中蘊含著美,然后明了如何沿著自己的想法去不斷完善,萬萬不能讓孩子們丟失自己存在于世的藝術智慧。
3. 要不斷激發孩子的創造潛能。通過欣賞原生藝術家的作品,讓孩子明白原生藝術其實是對多樣生命個體的贊歌,是打開心靈,讓生命充滿無限可能性的重要因素。一旦這種認知被打開,就直接釋放孩子的無限潛能。
原生藝術是指作者源于自發的沖動、受到幻想甚至精神錯亂的驅使、遠離常規和傳統創作的藝術,是人性的最自然、最個性的表達。原生藝術家從不考慮規則和主流,完全從他自己的本能和靈感中獲得創作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