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迎
摘 要:隨著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在眾多語言學者的一致努力下,與詞本位理論對應的字本位理論應運而生。字本位教學法理論是指在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對外漢語教師以漢字為基本單位展開教學活動,漢字的地位高于詞的地位的教學法理論。作為一種新出現的對外漢語教學指導理論,字本位理論從出現至今一直受到很多的質疑與批判。每一種新鮮事物都要經過漫長的發展與不斷的進化才能為人們所認可并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字本位理論作為一種頗具活力的教學理論更是如此。正因為它的出現,對外漢語教學界出現了新的生機。
關鍵詞:字本位;詞本位;對外漢語教學;第二語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3.074
1 字本位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優勢和劣勢
1.1 字本位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優勢
1.1.1 字本位理論在語音教學方面的優勢
在漢語語音的學習過程中,大量的同形多音字和種類豐富的聲調變調是外國學習者學習的難點,同時也是對外漢語教師教學的重點。在對外漢語教學初期,學生對于漢字和詞的掌握程度不高。如果一味地講解多音字在詞中的具體讀音及其在不同詞中的不同讀音,很容易讓學習者混淆,在具體運用中很可能產生偏誤,嚴重時可能引起誤解和沖突。在以詞為本位的教學中,詞語的出現是由課文內容決定的,在初期階段按照詞匯進行教學缺乏系統性,學生學習的難度也會更大。我國構成漢字讀音的音節數量是有限的,語音的聲調和音節的搭配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且沒有不發音的啞音節。一般一個音節就是一個漢字,漢字的語音只有四百多個音節。所以單純從讀音方面看,漢字的讀音跟變化形式復雜多樣的詞匯相比更具有經濟性,學習者更容易記住漢字的讀音。在語音教學中運用字本位教學理論也體現了經濟性的優點。
1.1.2 字本位理論在詞匯教學方面的優勢
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方面,運用字本位理論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加快教學進度。詞的數量要大大的多于漢字的數量。如果采用詞本位來教學,無疑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增多了學習內容。如果我們采用字本位,就可以達到以字帶詞,望字生意。詞匯一般以雙音節為主,在把握了單個字的含義之后,對于詞匯意義的掌握則會事半功倍。同時對于某些詞語來說可以同時掌握其近義詞和反義詞,根據某一語素建立相關詞匯系統,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如果我們注重學生對于字的把握,也有利于學生提高在閱讀時的理解能力,加強他們在面對漢語時獨立思考的能力。
字本位教學法理論應用于詞匯教學中也有利于體現漢語詞匯的理據性。詞匯的理據性是指詞義形成的依據。一個語言系統中新出現的詞語往往具有明顯的理據性,比如“喊”表示從口中發出的大聲叫的行為。在教學中利用漢字體現理據性有利于學生對詞義的理解,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有相同理據的詞語也可以成組記憶,加強記憶的系統性。
1.1.3 字本位理論在語法教學方面的優勢
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同樣可以滲透字本位的教學法理論。比如在能夠體現漢語句法特色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把”字和“被”字提煉出來進行漢字教學。“把”字注重表示某種處置意義,指通過某種動作或行為,或者原因產生某種結果。整個“把”字句的意義在于強調結果。“被”字表示受事主語由于實施賓語的影響產生某種結果或狀態。整個“被”字句強調被動。“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我們現代漢語顯著的特點也是一般學習者母語中不具備的。我們采用字本位教學法理論能夠更直觀地加深學生對這種帶有特殊漢字句型的記憶。
1.2 字本位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劣勢
1.2.1 字本位理論在語音教學方面的劣勢
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出現可能會有不同的讀音,同樣的讀音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也可能表示不同的意義,這是語言符號任意性的體現,也正因如此世界上才有如此豐富的語言種類。比如“木本植物的總稱”在漢語中用“樹”來表示,英文發音為“tree”。語言的任意性使語言這種約定俗成的產物很難被人們掌握。以漢字為基本單位教外國學習者語音可能會造成學生一定的思維定式,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困難。
1.2.2 字本位理論在詞匯教學方面的劣勢
詞義是語素義增值的結果,換言之不能從單個漢字的意義推導出來。比如“心腹”在漢語中表示十分親信的人,而不單純指身體部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授給學生每一個詞的具體意義。雖然有的學者一再強調漢字的地位,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交際過程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還是詞和句子。單音節語素單獨成句的很少。僅僅通過漢字教學很難讓學習者獲得較高的交際能力,單純靠漢字本位難以完成對外漢語教學詞匯教學的任務,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一般來說一個漢字代表一個語素,有它自己的意義,但現代漢語詞匯中詞的意義是具有整體性的,所以如果只注重漢字,不利于對漢語的整體把握,不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1.2.3 字本位理論在信息輸入方面的劣勢
與線性文字直接運用鍵盤輸入不同,漢字的輸入方式要稍微復雜一些。漢字的輸入首先要在頭腦中拆分成線性的字符,通過鍵盤輸入之后還要根據輸出的結果進行選擇。漢字輸入的類型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通過語音識別進行的輸入;二是通過字形識別的輸入;三是通過鍵盤的輸入。在對漢語進行輸入時常用的輸入法主要是拼音輸入法和五筆輸入法。不論是哪一種輸入法都是需要外國學習者對漢語語音和字形有所把握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對于來到中國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習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同時漢語不實行分詞連寫。漢字以一個漢字為單位,詞和詞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那么外國學習閱讀漢字的時候很容易會產生歧義和誤解,特別是中文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發展中國家”這個詞組有兩種劃分方法從而造成理解上的偏誤。所以以漢字為基本單位進行漢語輸入的訓練對外國學習者來說困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