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
摘 要:主旋律影視弘揚國家意識形態,符合社會前進方向。其表現形式符合大學生的審美需求,是向大學生傳達主流意識形態的優選窗口。本文從脫貧攻堅劇《山海情》分析主旋律影視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分析當前社會環境下主旋律影視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主旋律影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77
主旋律影視緊緊圍繞黨的指導思想,把握時代主流意識。在提倡和發展主旋律影視的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影視從業者以及電影批評領域對主旋律影視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影視是傳播主流意識的一個“窗口”,既反映我們的現實生活,又要體現出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對受眾產生積極影響。
1 主旋律影視劇教育功能的理論依據
影視是聲音、圖像、文字、圖畫等多種信息符號的綜合,作用于人的聽覺和視覺,使受眾獲得逼真的視聽效果。直觀的視覺沖擊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1.1 馬克思主義相關論述
主旋律影視對廣大群眾的教育作用,可以在馬克思主義學者的相關論述中找到相應的理論依據。
1.1.1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文藝的相關論述
馬克思的文藝理論是來源于康德、席勒、黑格爾、費爾巴哈等文藝美學思想,立足于馬克思關于人的理論、社會結構理論等哲學基礎上產生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藝術、法律、宗教、道德等被馬克思劃分為意識形態的形式,其要以一定的經濟為基礎進行發展,同時也會隨著物質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文藝作品創作來源于現實生活貼近廣大群眾,其感染力以及引起的共鳴會更多。文藝作品一方面通過引起人的共鳴,受眾在文藝作品中尋找認同感,解放精神。另一方面文藝作品中所滲透的社會意識,會對觀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把與時代精神相符合的觀念植根于思想之中。文藝作為精神上的生產力應當符合社會意識形態、明確社會發展風向標。
1.1.2 習近平有關文藝的論述
習近平有關文藝的論述不僅為文藝工作者指明方向,而且也包括豐富的教育思想。習近平強調:“以先進文化塑造靈魂,以優秀作品鼓舞斗志。”文藝是讓審美感和內在情感進行交流,這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具備的條件。在社會思潮紛繁復雜的今天,文藝工作者要創造科學的、積極的符合社會主流意識的文藝作品,通過文藝作品這一媒介,來傳遞正確價值觀,從思想上建立正確的觀念。在文藝工作的座談會上習近平也指出:“文藝對年輕人吸引力最大,影響也最大。”這一觀點是建立在目前文藝發展的特點以及青年成長特點的基礎上提出的。現在的文藝市場作品形式多樣數量眾多,如何利用文藝作品這一介質來發揮它最大教育功能,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課題之一。
1.2 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
主旋律影視劇屬于大眾傳播的影視類型之一,而大眾傳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之一。主旋律影視劇是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高度統一的藝術精品,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主旋律影視劇具有的教育功能,可以從以下理論來進行論述。
1.2.1 榜樣示范教育理論
榜樣示范教育旨在通過對優秀的、典型的人物事例進行宣傳、警示,起到影響、規范受眾行為的教育方式。這其中既要樹立優秀的人物形象,同時也要抓反面典型。優秀的人物形象通過其規范的行為,良好的品德對受眾產生正面的影響作用,反面典型對受眾產生警醒和震懾作用。榜樣示范教育同樣需要載體,教育者要抓住機遇,結合短視頻、電影、微博、微信等新興大眾傳播手段進行示范教育。
主旋律影視具有較為明顯的榜樣示范教育功能。其中大多都是塑造正面人物形象,講述真實事件,展現積極人生態度。脫貧攻堅劇《山海情》講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地區人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在福建省的對口幫扶下,通過人民的奮斗從昔日的“干沙灘”變成了今日的“金沙灘”。《山海情》聚焦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向大眾呈現扶貧典范以這一優秀案例做示范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2.2 隱性教育理論
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兩種教育方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利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采用比較含蓄、隱蔽的形式,運用文化、制度、管理、隱形課程等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有意無意間受到觸動、震動、感動,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方式。
主旋律影視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具有典型的意識形態屬性。我國的廣播電視媒體必須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原則。《山海情》把扶貧先扶志的精神、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兩省聯合扶貧都寫了進去,以不大的篇幅,寫出了厚重的歷史內涵。通過影視這一中間媒介,讓大眾在觀看影視娛樂的同時,通過劇中傳達出來的意識,無形間影響受眾的行為和思想,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2 主旋律影視劇傳遞深刻內涵
2.1 講好中國故事,了解民族歷史
主旋律影視劇的一大特點,就是內容大多改編真實故事,通過影視這一形式,呈現真實歷史。講好中國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主旋律影視劇的重要任務之一。其在建設文化軟實力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首先,主旋律影視劇的創作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其次,主旋律影視劇受眾廣泛,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受眾了解中國共產黨奮斗史的重要陣地。
《山海情》是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開年大戲,也是廣電總局“理想照耀中國”電視劇展播活動的重頭戲。該劇以閩寧鎮為原型,講述了寧夏和沿海福建對口幫扶,解決貧困問題。劇中扶貧干部在現實中有人物原型存在。他們扎根在扶貧一線,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的扶貧事業。創作者給觀眾展現出了中國在扶貧道路上扎下堅實腳印,讓觀眾了解這些基層干部的艱辛。目前,已有770多人犧牲在了工作崗位(2019年9月新聞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