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妹園 喻馨銳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優選生赴菲學習交流期間跨文化適應狀況為基礎,從菲中文化差異視角找出其跨文化適應存在的問題,并就此提出解決優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的方法,以期為未來國際交換生項目的有效開展以及國際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菲中文化差異;優選生;跨文化適應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81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蓬勃發展,雙向交換生項目作為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新型模式,其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上更加注重交換生國家意識觀念、國際化視野以及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全面性培養。這也就意味著高職院校在國際化辦學中應該密切關注中外文化差異背景下國際交換生的跨文化適應狀況。
2019年,筆者有幸作為帶隊教師與優選生共赴菲律賓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學習與交流。依托該項目,筆者將以赴菲優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菲中文化差異視角下赴菲律賓優選生跨文化適應狀況并提出建議。
1 跨文化適應的概念
跨文化適應的概念最先由美國民族事務局鮑威爾提出:來自非本族文化者對新文化中的行為模仿所導致的心理變化。美國人類學家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拉爾夫·林頓和梅爾維爾·赫斯科維茨在《文化適應研究備忘錄》中對跨文化適應提出:由個體組成的具有不同文化的兩個群體之間在持續的、直接的文化接觸過程中所導致的一方或雙方原有文化模式的變化。這種文化模式的變化并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說,具有不同文化的兩個群體的文化模式都會發生改變,只是弱勢群體那邊會發生更多的文化模式變化。
2 赴菲優選生跨文化適應狀況
2.1 社會生活適應
社會生活包羅萬象,初到菲律賓的優選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社會生活方面的適應,也是赴菲優選生初到菲律賓進行學習與交流首要解決的問題。社會生活適應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的適應、日常生活的適應以及人際交往的適應三個方面。赴菲優選生學習交流期間對菲律賓自然環境適應良好。在日常生活中,赴菲優選生通過認真觀察和了解菲律賓民眾的日常生活習慣,入鄉隨俗,顯示出良好的適應性。在人際交往方面,菲律賓優選生展現出了中國青少年特有的風度。在學習交流期間,優選生不斷地適應當地人際交往的方式。一開始,優選生與當地人交流時顯得非常不自在。后來,他們很快地適應了各方面的生活。這其實就是優選生跨文化適應的一個過程。
2.2 學習交流適應
學習交流適應是跨文化適應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課堂氛圍以及學業等方面的適應。在教學方式適應方面,菲律賓穆汀魯帕城市大學教室基本上與中國的相近,投影儀、電腦、空調以及白板等教學設備基本齊全。與國內不同的是菲律賓的學生課堂積極性很高,會主動地參與到課題的研討中來。課程總成績主要以平時成績為主,期末成績只占一小部分。在課堂上,會有許多互動環節,包括課堂小測試、回答問題、即興演講等。課堂以學生為主體,除了老師講解學習知識外,還會設置小組討論、個人展示等。在學習方式適應方面,菲律賓的學生更多偏向于通過閱讀書籍、查閱文獻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氛圍適應方面,因菲律賓課堂開放性特點,整體課堂較中國更為活躍,學生的表現更為積極。由于菲中在教學方面等不盡相同,一開始,赴菲優選生有點無從適應,但后面已經開始融入其中,習慣了外國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達到了良好的學習和交流效果。
2.3 社會文化適應
菲律賓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宗教信仰特別濃厚。菲中兩國文化差異很大,價值觀與中國也大不相同。因此,其社會文化適應也顯得特別重要。在菲律賓人的認知里,基本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而中國人普遍是沒有宗教信仰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很容易造成文化沖突,例如,菲律賓人每次就餐前的禱告以及平時念禱告文時所有的人都停下正在進行的動作做禱告等。赴菲律賓優選生從一開始的極度不適應到后面向菲律賓的教師、學生、朋友等積極傳播諸如侗族歌舞、漢服走秀、茶藝表演、國畫、剪紙等中華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文化,消除文化之間的隔閡,從而促進菲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赴菲優選生也以短期雙向交換生項目為契機,講好廣西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廣西聲音以及中國聲音。在這一過程中,優選生也逐漸展現出社會文化的適應。
3 赴菲優選生跨文化適應存在的問題
3.1 跨文化語言表達欠缺
在跨文化交流中,語言是進行學習與交流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化的載體。英語是菲律賓的官方語言,在菲律賓日常生活以及課堂教學中,主要用英語進行交流。赴菲優選生雖然是學校通過嚴格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但其英語基礎相對而言比較薄弱,特別是口語表達方面。在學習交流期間,優選生只會比較基礎的日常口語,但很少能夠與教師、學生或菲律賓友人進行深度交流,交流內容多是浮于表面,泛泛而談。對于平時比較少接觸的話題,赴菲優選生甚至不知道如何用英文進行表達。菲律賓的課堂使用全英教學,也讓同學們一開始無法適應。此外,菲中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決定了語言表達方面也有所不同,這很容易造成嚴重的跨文化語言表達欠缺。因此,在跨文化視角下,語言方面的表達成為赴菲優選生跨文化適應中比較突出的問題。
3.2 跨文化知識儲備不夠
跨文化知識的儲備往往決定了跨文化交流的深度。如果想要在學習交換期間達到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就必須要有豐厚的文化知識儲備。雖然優選生在赴菲之前進行了有關菲律賓歷史地理、社交禮儀、宗教文化以及價值觀念方面的知識學習,但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這些知識儲備是遠遠不夠的。例如,在某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由于跨文化知識儲備不足,很容易出現文化盲點,從而造成文化理解和文化交流上的障礙,甚至在交流過程中出現文化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