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穎
摘 要: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展思政教育勢在必行。結合課程的教學目標,本文從思政內容的設計、教學實踐的路徑兩方面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教育的初步構想,通過融入思政元素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內容;從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課程考核三方面闡述了實現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76
0 引言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課程思政重要性做出的深刻論斷。因此,“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勢在必行。作為綜合素養課程中必修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應有意識地探索“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全員、全程、全方位、全覆蓋,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本文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課程思政建設范例,基于本課程教學要實現態度、知識、技能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通過探索思政元素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六項思政內容,結合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課程考核三個方面,構建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思政建設框架。
1?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的內容設計
立德樹人是“課程思政”的中心環節,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課程思政”的根本保障。綜合素養課程要發揮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識傳播和素養提升中要強調主流價值的引領。因此,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這樣的綜合素養課程中設計課程內容十分必要。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內容是指導學生建立生涯與職業意識,進行自我認知和就業環境的探索,樹立職業目標和理想,制定好行動計劃并做好生涯決策,在求職過程中掌握技巧并調整好心態,維護就業權益等,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培養新時代青年要遵循的“六個下功夫”,幾乎每一章節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內容。因此,該課程思政教育的目標可以結合“六個下功夫”,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品德修養、見識知識、奮斗精神和綜合素質六個方面,將這六方面融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目標,初步設計課程內容。
在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信念作為大學生成長的“精神之鈣”,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和理想,增強學生樹立“四個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課程設計中,在利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特色的同時,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在職業理想教學中融入高遠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學可以通過學習馬克思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培養學生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引導學生的個人理想與民族振興國家發展相聯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工作世界認知的學習中,可以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創新,培養文化自信。朱熹《大學》說“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因此,在對探索外部時,要對就業形勢、勞動力市場等內容進行徹底的研究并認識它的原理。
在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學科背景出發,對比國內和國際前沿理論,從對比中彰顯優勢、找出不足,引導學生把厚植愛國情懷作為原動力。在幫助樹立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的教學過程中,側重融合科學精神,通過國家在科研制造領域的案例(高鐵、5G技術、3D打印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觀看學習影片《東方中國夢》,讓學生在中國同胞的愛國理想和遠大抱負中受到啟發,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把個人生涯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立志服務社會、奉獻國家,成為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
在引導學生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課程設計中,要從大學生國家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等建設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細分。由于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來源于國外,較少進行本土化,而西方理論強調價值中立,因此在自我價值觀探索的部分要旗幟鮮明地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在之后的價值觀交換市場互動游戲中,既要有多元價值觀又要堅守初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學生進行生涯決策時,引導學生在制作職業生涯決策平衡單的考慮因素和因素賦值時側重自我精神和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教育引導學生加強個人品德修養建設,成為一個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在引導學生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以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見識、豐富學生學識為主要任務,以實現課程教學的知識層面和技能層面為主要目標。在自我認知探索環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可以通過向學生教授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聚焦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培養,達到課程技能層面的教學目標,實現大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教育。同時,可以采用自主化教學,通過強化實踐環節,實現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在“生涯人物訪談”的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對師長和朋輩等人物進行訪談,以達到了解職業所需技能、職業目標和職業價值觀等內容,由此更好地進行生涯規劃。
在引導學生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加大對古今中外歷史名人的案例教學,如在教學中通過列舉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車工裴永斌、軍工匠人徐立平等的事跡,將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去,引導學生樹立不懈奮斗的精神,做到自強不息。要充分探索和挖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所體現的民族奮斗精神,例如,觀看影片《中國合伙人》,通過上世紀80年代三位草根青年的奮斗和拼搏故事,生動傳達影片背后所蘊含的中國夢,讓學生在提升綜合素養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勇于奮斗的動力,散發時代正能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