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響應共同富裕的行列,成為近期社會熱議的話題之一。“如何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貢獻一份力量,正成為當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曲永義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這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談及企業在推動共同富裕進程中應肩負的責任,十幾歲就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而輟學掙工分的振東集團董事長李安平感觸頗深,當年全國工商聯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報名時被問到報哪個鄉鎮哪個村,振東集團直接報了一個縣——山西長治的平順縣。位于太行山深處的平順縣,是長治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縣,全縣曾經有建檔立卡貧困村241個、貧困戶18011戶、貧困人口51997人。
李安平帶領的扶貧隊員經過認真調研、測算、評估發現,平順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全縣有300多種植物藥材,堪稱“中藥材王國”。根據這些有利條件,振東集團決定在平順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行業。通過建成運營“平順50萬畝中藥材種植加工基地項目”,以中藥材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將“輸血”變為“造血”,立志將平順縣打造成“中國中藥材第一縣”,走一條靠山種藥、中藥興業、產業富民的中藥材產業扶貧開發之路。
同時,振東集團先后探索出“高管包片、中層包村、員工包戶”的模式,形成網格化管理,保證不漏一個貧困戶。通過“政府+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運行模式,打通銷售瓶頸,確保農戶種得出、賣得掉,徹底打消了農民發展中藥材種植的顧慮,并以流轉模式、預付模式、訂單模式、訂單和臨時增工相結合的模式與貧困戶簽訂勞動合同,將藥田承包到戶,季節性用工使貧困戶在日常收入之外,還有了一份額外增收。讓李安平感到欣慰的是,平順縣在2019年實現了提前一年全縣脫貧。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OTA平臺攜程集團啟動“壯美山河”旅游扶貧計劃以來,盤活當地資源,下沉縣域門店到達450多個縣級城市,進駐全國16個貧困縣。“造血式扶貧”讓數百名小鎮青年實現家門口就業,其中的優秀者月薪過萬,超當地人均收入3至4倍。此外,攜程度假農莊還優先錄用當地居民,以產業幫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據麗呈集團CEO陸昀介紹,麗呈集團作為攜程集團旗下高端酒店運營品牌,承擔起“攜程度假農莊”的后續運營管理工作。除了在高端酒店系統、技術、營銷管理方面對農莊本身和周邊民宿賦能外,在當地人才招聘和培養方面,麗呈也格外重視,比如農莊優先錄用當地居民,特別是相對困難家庭的成員。
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的民營經濟,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已經成為創業就業的重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中,他們的力量同樣不可小覷。
兩年前,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領隊、西藏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孟文海帶隊走訪攜程集團,希望攜程能夠利用自身在旅游業的資源、人才優勢,幫助日喀則旅游攻破發展難題。走訪迅速達成共識,攜程成為上海第一個參與援藏的民營企業,以自身優勢資源,全力以赴助力日喀則打贏扶貧攻堅戰。公司從3萬多名攜程員工中層層篩選,挑中了負責西藏玩樂業務的90后員工鄧琦。在鄧琦與上海援藏聯絡組的共同努力下,一條全新的以珠峰為核心的旅游環線正在成型。根據計劃,攜程將在兩年后為日喀則珠峰旅游環線輸送游客達每年5萬人次,以5000元客單價計算,將直接帶來銷售額2.5億元。
成立初衷即為幫助農村弱勢群體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實現富裕的中和農信借鑒國際經驗,進行本土化改良,并在數字模型與人工信貸調查相結合的基礎上設計產品,精準對接縣域農村的金融需求,充分發揮了小額信貸扶貧優勢。據中和農信董事長、總經理劉冬文介紹,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和農信在全國400個縣設立了分公司,累計發放貸款470多萬筆、800多億元,貸款余額130多億元,其中直接用于種養殖業生產貸款占比達到44%。當前在貸客戶43萬戶,女性借款人占比達到70%以上,受益農戶超過700萬。“小額信貸作為有力的扶貧工具,不僅可以成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更是以 ‘造血和 ‘授人以漁的方式激發了貧困人群的內生動力,使得他們在家鄉就可以發展生產,帶動了當地就業,這也是中和農信作為支農支小的農村服務機構在踐行 ‘服務農村最后一百米責任使命上的努力。”劉冬文如是說。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百姓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同時也對農業服務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和農信也不斷進行業務升級,服務創新,借助數字技術,努力使金融要素與生產要素相結合,更好地助力產業振興,推動農民增收。劉冬文表示,未來,中和農信希望瞄準“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等幾大板塊,繼續深化服務內涵,借助數字化技術,構建起綜合性服務平臺,以集約化、規模化和數字化的平臺服務模式,形成信息聯通、資源整合、議價溢價、優買優賣能力以及資金支持、技術培訓和創業輔導等功能,更好地助力農村現代農業發展,激活農村創業活力,并繼續推進自身能力與組織建設,為農村人才提供更加良好的就業環境和發展土壤。目前,中和農信在職員工6000余人,其中分支基層員工占比達到80%以上。他們來自全國400多個縣域的數萬鄉村,絕大多數都是當地農民或小微創業者,學歷以大專以下為主,平均年齡在36歲左右。
對于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助力共同富裕,李安平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社會在發展,消費在升級,大家的收入也越來越高,現在農民是脫貧了,但是下一步農民因病致窮,因事故致窮,或者因自然災害致窮,還是會有的。所以振東集團把原來那種‘高管包片、中管包村、員工包戶的模式重新整合,持之以恒地盯住我們的點。比如我們的每個企業都有個點,每個老總都有個點,持續支持這個點,用我們的中藥材種植產業讓它長期發展。”目前,振東集團已幫助農民組建專業合作社486個,在平順、沁縣等19個貧困縣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累計帶動22萬貧困戶穩定增收,戶均增收2000~3000元。振東集團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個同時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