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妮

破土而出。金色的舞臺中央,由著名舞蹈家高艷津子編排、北京現代舞團表演的舞蹈正在上演,主題是歌頌種子破土而出。
民族要振興,鄉村必振興。2021年,我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夢,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一批又一批“三農”榜樣涌現出來,為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創造了樣本。
“一粒種子可以很小很小,也可以很神奇,它可以掀開泥土長成參天大樹,也能開出絢爛的花朵,結出沉淀的籽實。”金色的舞臺中央,由著名舞蹈家高艷津子編排、北京現代舞團表演的舞蹈正在上演,主題是歌頌種子破土而出。
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2020年小年夜推出的一臺晚會《鄉村振興人物榜》上的一個場景,晚會的觀眾和主角都是“三農”相關人物。在這臺被稱為“三農頻道春晚”的晚會上,集中表彰了10位三農領域表現突出的人物。他們中間,有致富帶頭人,基層干部,鄉村網紅,也有返鄉創業青年。
形形色色的“新農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特質?據《鄉村振興人物榜》總導演崔諾介紹,2020年,他們從600多人當中選出30位成為鄉村振興榜樣人物,并制作成人物專題片在農業農村頻道展播,節目組看重的不是人物的身份,而是他們身上的故事。“我們不會特意去追究他到底是怎樣的身份背景,首先是看他的事跡,然后再看他的做法是否有創新性,是不是可推廣。”崔諾說。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王冰冰是吉林人,提及這些來自鄉村的榜樣人物,她表示:“我注意到我的很多同齡人回到家鄉,都會把很多新事物、新理念帶回農村,為黑土地上的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吉林省舒蘭市農豐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蔡雪就是王冰冰口中的這樣一位“同齡人”。今年28歲的蔡雪2013年畢業于吉林外國語大學,在上海做了一段時間白領后,2014年在父親蔡興寶的召喚下回到家鄉。如今的她,裝扮和妝容跟城市白領無異,而她奮斗的舞臺,已經不是城市里的格子間,而是長白山下、松花江畔的稻田。
2019年,蔡雪作為全國唯一的農業領域創業者代表,參加了《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座談會。她與李克強總理“面對面”,匯報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并提出了完善鄉村振興人才激勵機制的相關建議。那一年,她才26歲。
最初回到家鄉時,瞄準中高端市場的蔡雪也遭遇了銷售難題,但她運用新技術,在田間放物聯網傳感器,放24小時的監控設備,消費者通過手機端就能夠實時看到田間地頭的情況,讓有機稻米的種植過程全程可追溯,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的信任感。
在蔡雪的藍圖中,產品品質是永恒的追求,她打造的“智慧種植+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的發展模式,連接城市和鄉村、市民和農業,讓人們的鄉愁找到實實在在的載體。同時,還助力舒蘭農業三產融合發展,許多傳統農民通過培訓轉型成新型職業農民。
截至2020年,合作社種植面積已達4000余畝,擁有入社會員50戶,輻射會員150戶,戶均年增收5000余元。而她本人也獲得了“全國十佳農民”“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等榮譽。
蔡雪說:“6年前,當我拉著行李箱踏上回鄉旅程的那一刻,一路上都在問自己,繼續當城市白領不香嗎?真的要回村當個農民嗎?在黑土地上摸爬滾打6年后,我慶幸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因為在廣袤的田野里,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找到了夢想的舞臺。新型職業農民絕對是個有奔頭、有希望的職業。”
《鄉村振興人物榜》總導演崔諾表示,在推舉的人物中,以“85后”為代表的年輕人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一方面代表了鄉村振興隊伍中的新鮮血液,也代表了一種新的浪潮,蔡雪就是這種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如果蔡雪是以知識和技術為家鄉帶來了改變,那么云南省普洱市瀾滄老達保快樂拉祜演藝代表人、藝術團團長李娜倮則是用藝術為家鄉鋪開了一條全新的致富路。在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的寨子里,李娜倮和村民們一起在當地傳統風格的民居里排練節目,陽光從四面照進來,這個原本用來曬糧食的露臺,充斥著歡快的音樂聲。
李娜倮是一位用心在演唱的少數民族歌者,她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解民憂、轉民風,帶動村民挖掘特色鄉村文化,加強對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遺存的保護,采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調動老百姓在鄉村旅游文化扶貧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出了一條以民族特色文化推進脫貧攻堅的路子,將一個“后進村”“貧困村”帶成“先進村”,也讓“老達保模式”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崛起。
隨著老達保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一條以鄉村旅游為主的產業鏈逐漸延伸開來,由黨員帶頭發展的新興種植業、農家樂、民宿、手工作坊等逐漸興起。目前,老達保有民宿客棧4家、農家樂10家,各類手工作坊和商店數十家,其中李娜倮帶頭創辦的拉祜農家樂年均可增收10萬元。
而《鄉村振興人物榜》的獲獎人物之一張俊平,是一名退伍軍人,曾經擁有山西最大的鍋爐供暖民營企業,號稱“供暖大王”。他在人們的質疑聲中搞起了“荒山認養”,用了10年時間,投入全部家當,又舉債累累,綠化美化荒山,在太原栽樹550萬棵,修路105公里,把一座被垃圾覆蓋的廢舊礦山,打造成為鳥語花香的森林公園。在節目中,張俊平被稱為“懸崖上的栽樹人”。正是這位樸實而憨厚的栽樹人,十年如一日,改變了鄉村的生態環境,再現了綠水青山,讓更多人看到了農村之美。
崔諾這樣評價張俊平:“他默默做了很多事,將荒山變成了青山,但他說的話卻比做的事低調很多。”
30個有故事、有創新的人物,集中展現了新時代背景之下,新一代“三農人”的嶄新風貌。進入晚會表彰的10位榜樣人物,則是因為在田野里追尋夢想、踐行夢想,從而擁有了一個全國觀眾都關注的絢麗舞臺。崔諾說,創辦《鄉村振興人物榜》的初衷,就是給這些人提供一個殿堂級的舞臺。
新的一年,這座殿堂級的舞臺還在繼續。《鄉村振興人物榜》(2021年度)將設立“鄉村振興人物接力棒”,在鄉村進行傳遞,串聯起一個個鄉村振興人物、一個個鄉村振興故事、一處處鄉村美景、一個個鄉村產業。節目還將統籌大小屏資源,形成“1臺專題晚會+30期《三農群英匯》展播人物專題片+100集短視頻”的傳播矩陣,講述鄉村振興實踐者的生動故事,全景呈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強”的亮麗畫卷,傳遞鄉村振興力量,接力鄉村振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