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冬練
摘 要:現階段,我國以“比亞迪”、“蔚來”、“小鵬”等汽車品牌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在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同時,也擴大了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中對新能源汽車專業人員的培訓也發展得非常迅速,這為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文就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進行初步分析,同時職校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就業路徑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 職業院校 新能源汽車 汽車人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Path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Guan Donglian
Abstract:At this stage,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represented by auto brands such as "BYD", "NIO" and "Xiaopeng" are developing rapidly. While expanding the market shar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companies also expand the demand for new energy vehicle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e training of new energy vehicle professiona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lso developed very rapidly, which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employment path of new energy vehicle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Internet +, vocational colleges, new energy vehicles, automotive talents
1 前言
在全球汽車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世界上的石油儲備也在急劇減少,這給以石油為主要燃料的傳統汽車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基于該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在汽車行業紛紛推動變革,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促進節能減排。我國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確保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2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汽車正在逐漸變成新的潮流,在未來十年,全球汽車將迎來重大的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的汽車向移動智能空間轉變,從而帶動新能源、交通、科學技術等基礎設施的發展,也對城市能源結構發揮一定的優化作用,對環境保護、構建綠色地球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
隨著我國“造車新勢力”的形成,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規模已經處于世界首位,而且這種趨勢在不斷發展。近十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不斷加大研發和投入,使新能源汽車形成了產業化的進步,同時許多核心技術也在不斷突破之中。近年來,隨著汽車節能技術的發展和相關燃油汽車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小排量汽車的銷售的同時我國汽車的平均燃油銷量也在不斷下降,在此契機下,新能源汽車開始迅猛發展[2]。同時,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競爭加劇、關鍵技術缺失等挑戰,并且與世界上優秀的新能源汽車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投入,不斷提高在汽車行業的競爭力,從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促使我國由汽車大國轉變為汽車強國[3]。《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指出,融合和開放是新時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特征,基于此,新能源汽車必須協同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實現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國際合作,由此激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活力,提高汽車企業的競爭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格局。
3 “互聯網+”背景下職校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高質量就業路徑
3.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首先,職校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促進教學和實踐共同發展的教師教學模式。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使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形成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對教學水平高超且專業技能過硬的專業教師進行掛職鍛煉,將教學與實踐進行融合,通過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教師在企業中進行鍛煉,在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也促進了理論知識的提升,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開展教學。其次,高校可以引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家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學校在師資隊伍的結構上,可以引導教師學習先進的國外經驗,使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可以互相配合,學校可以引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優秀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或相關行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定期給學生開展講座等[4]。這樣既可以提高學校師資隊伍的水平,也使教師能夠在多方面形成互補格局,從而優化了學校師資建設,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能夠對學生展開更高水平的教學指導。另外,學校還可以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對本校畢業的新能源汽車專業學生進行了解,對學生所從事的行業進行深入分析和預測,并積極呼吁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優秀校友和相關人員參與到本校的師資隊伍建設當中,在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同時也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