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保青


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三獲“魯迅文學獎”、四獲“徐遲報告文學獎”、五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對于自己達到的高度,他說:“你達到了一個高度,但你同時必須承擔這個高度的責任和使命。換句話說,你身至這個高度,卻不能牢牢地站住,那么你終究有一天會從這個高度滑下去,直至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我每天都趕著太陽走,計算著每個時段能完成和書寫些什么,絲毫不敢放緩手中的筆。”何建明的話語透出清醒的認知,高屋建瓴,言之真切,昭明人心。
勾古連今,意旨鮮明
在一次專訪中,記者問:“現在都在提倡工匠精神,您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什么?”何建明說:“古人對‘工字有個解釋,叫‘工于心計,說的就是做事情最關鍵的在于用心謀劃,心力所到,事情才能做得完美。今天的社會非常浮躁,不少人求虛榮,做事馬馬虎虎,不愿下苦功夫,似乎一切都以‘快餐式的方式來完成,以‘快而取勝為一切成功的法則。這是一種極端劣質的人生原則,是一種社會和人的質量退化。港珠澳大橋總工林鳴有一句話:‘建大橋的每一步都是走鋼絲,用足繡花功夫。認真的、精美的、出彩的功夫和精神,永遠是人類文明走向高峰和輝煌的動力。一個民族,如果誰都想快中求強,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不靠苦和精中求得本領的提升,怎么可能成功?”
何建明引用成語和最具工匠精神的林鳴之言,聯系社會現實,抑揚有致地詮釋了想取得成功該有的方法和途徑,要力戒各種“快餐式成功和速食式成名”的心理,唯有慢下來,以沉潛之心舍得下苦功夫,精耕細作,精雕細琢,才是真捷徑。只想貪大求快,一夜爆紅暴富,永遠是“欲速則不達”。告訴人們,只有極致的工匠精神,才能行穩致遠。
愛憎分明,激濁揚清
何建明寫有報告文學作品《爆炸現場》,有記者問:“近年安全生產爆炸事故頻發,代價慘痛,您最痛心的是什么?”何建明說:“我最想說,我要代表在大爆炸中每一位犧牲的消防隊員和普通百姓及他們的親人,譴責那些為了賺錢而不顧他人生命安危的公司老板,還有那些失職瀆職的相關人員。因為他們的貪婪、狂妄和粗心、麻木,以及可恨與可惡的行徑,才有了中國和平時期最嚴重的震驚世界的大爆炸。我還想說,那些因參加大爆炸現場滅火搶險戰斗而犧牲的和活著的所有消防隊員,他們都是英雄,應當被人民和國家永遠銘記。我寫《爆炸現場》,是讓那些罪孽的人贖罪,讓不關心這種痛苦的人也痛苦起來!”
何建明對那些唯利是圖、貪婪腐敗的公司老板和人員嫉惡如仇,痛言譴責和抨擊,并疾呼要讓那些罪孽的人贖罪,真是大快人心。他對那些犧牲的和活著的所有消防隊員贊譽有加,敬以“英雄”稱號,世人當以銘記,令人深感溫暖。一番話盡顯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洞察入微,彰明較著
在一次講座現場,記者問:“就‘英雄主義,有一種說法,為一己之私,打個人的小算盤,算不得英雄。但在這樣一個多元的社會,許多人都會問:誰的算盤,能夠完全擺脫個人的小算盤?”何建明說:“對,英雄并不證明他不打自己的小算盤,而恰恰英雄在打小算盤的時候,他跟大算盤連在一塊打,‘小我跟著‘大我走,所以他打的小算盤更準確。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天只有一算:厚德載物。做人做事一定要打大算盤,善于謀大局、謀大事,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先國后家,才有大氣之才,才能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放不下小算盤,把個人小算盤打得嘩嘩響的人,往往陷在一事一物的糾纏當中,自私自利,占到一時便宜,卻失了人心,丟了良心,缺了道德,最終得不償失,因小失大,成就不了任何事業。”
何建明毫不諱言小算盤的存在,但又能指點迷津,弄清楚小算盤與大算盤的關系,指出只有小算盤、沒有大算盤是自私,放下小算盤、成就大算盤是無私之私,亦為大私,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其中道理亦正如老子所說:“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一個人只有把小算盤跟大算盤一起打,方可成就自我,成就一番事業。
娓娓道因,意蘊深明
何建明是個有夢想的人,初心不改,激情不變,追夢不止。有記者問:“您已到花甲之年,為什么還有夢?”何建明說:“夢和夢盡頭是個比海更神圣的‘海。為什么現在的我還有夢,因為我想重新回到兒時的水塘去游泳,我想生吃一口滴著露水的甜瓜和桑果,我想吸一口無毒的空氣,我想曬一天明媚的陽光;為什么現在的我還有夢,因為我惦記大海里被人偷盜的寶島、住著的樓房不知哪天將傾倒、劣質的天然氣管何時會爆炸;為什么現在的我還有夢,是因為我想讓豐富的生活里多一分平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分愛和真誠,讓自己的國家在強盜和霸權面前硬起來,讓中華民族的輝煌史更加浩瀚燦爛,讓可愛的家園長滿鮮花和綠苔,讓我的兒孫不罵我們是無用的一代。”
何建明將自己的心之所向、夢之所愿融進四個排比段落中,從小到大,由微到著,從個人夢到中國夢,盡情表達了他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讓人感受到他的一顆心脈永遠與這個沸騰的時代一起跳動,也深深感染人們以夢為馬,小夢筑大夢,聚夢成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何建明說話從來不藏著掖著,總是善于把話往明處說,昭明事理,祛蔽啟明,被譽為“當代中國歌者”“為百姓寫作和說話的人民作家”。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