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彥
以最大的善意才能換來最好的結果
在我們身邊,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故事上演著。有些故事給你慰藉,給你助力,促你向上;有些故事,給你傷害,給你難堪,使你萎靡。而這兩類故事之間,原本不過差之毫厘,其結果卻常常謬以千里。
夏日的早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罅隙,碎金一般灑落在草地上,耳畔傳來歡快的鳥啼和孩子悅耳的晨讀聲。然而,這樣和諧的晨光和美妙的天籟,卻常常被不遠處傳來的刺耳呵斥聲所打破:“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單詞這么長時間都背不出,將來還能干什么?”
如果,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幅景象——孩子學習英語單詞遇到困難,正悶悶不樂,媽媽在身邊耐心地勸導:“每個人第一次學習外語,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別著急,慢慢來,多練習幾遍就會了。來吧,媽媽跟你一起學!”清晨的陽光漸漸明媚起來。終于,孩子微笑著響亮地背出了那幾個單詞。
一個周末的下午,陽光暖暖地擁抱大地,忙了一周的主婦們,牽著孩子的手,在小道上散步,輕言細語,一片祥和的景象。有一輛人力三輪車緩緩地從他們的身邊駛過,吃力而緩慢。一位媽媽一下子找到了“鮮活的教材”,現場說教:“看到了嗎?你要是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好大學,將來就會和這個三輪車夫一樣,只能靠出賣體力謀生!”
如果,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幅景象——一輛人力三輪車從人們身邊駛過,鄰居、熟人都熱情地和車夫打招呼,道聲辛苦;年輕的媽媽指著年邁的車夫笑著對孩子說:“看到了嗎?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拼搏,你看他這么大年紀都沒有追求安逸,還在努力工作。你也一定要做一個有人生目標、有上進心的人!”
一個等待進餐的傍晚,廚房里飄出陣陣誘人的香味。孩子站在廚房門口好奇地張望著,大眼睛盯上了案板上水晶一般鮮嫩的黃瓜。于是,孩子走進去小心翼翼地拿起菜刀,笨拙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切起黃瓜。這時,媽媽走進來。“媽媽,將來我想當一名廚師。”孩子滿懷憧憬地對媽媽說。“多丟人,你怎么會想到要當個廚子?你要做科學家,做官員,做總經理,知道嗎?”
如果,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幅景象——媽媽耐心聽完孩子稚氣的話語,面帶微笑,說:“我們家寶貝如果喜歡做菜,將來一定能成為全世界最出色的廚師!但是你知道,要成為一位好廚師是需要刻苦學習的!”媽媽走到孩子身后,拿起刀,俯下身,細心地教孩子如何切菜。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許多畫面,都可以變成我所希望看到的那一幅,那么我心目理想中的教育就已經降臨了。我理想中的教育,不是將孩子們分成三六九等,也不是教他們死學硬記,更不是教他們蔑視普通勞動者,全身心地只沖著一個“名”字、一個“利”字、一個“官”字而去。教育,應該教給人理想,教給人平等,教給人真誠,教給人勤勞,教給人探索適合自身人生之路的方法。
指導老師? ?王淦生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