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飛
9月17日,位于川渝高竹新區的胡家梁子觀景平臺迎來一位“常客”——新區籌委會黨群工作中心主任李佳,在他身后是專程前來考察的企業工作人員。
站在觀景平臺上眺望:一夜急雨,將一片整齊的標準化廠房洗刷得一塵不染;明麗的陽光穿過云層,瞬間點亮了遠處的華鎣山山麓。
濤來勢轉雄,獵獵駕長風。
“想入駐川渝高竹新區的企業已經踏破了籌委會的門檻。”李佳笑道,“作為由重慶和四川共同打造的新興之地,這里已經成為投資者青睞的‘香餑餑!”
共創機制,打通人員壁壘
改變,源于2020年。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的重磅落地,2020年12月29日,重慶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共同批準設立川渝高竹新區。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和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的部分行政區域有了新的歸屬——川渝高竹新區。
坐標既定,方向已明。
在川渝新一輪快速發展當中,川渝高竹新區加速“上線”。
而在一個多月前,重慶渝北、四川廣安抽調的40余名干部迅速到崗,共同推動新區建設。
“新區雖然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但位置偏遠且條件有限。”作為第一批到崗的干部,來自重慶渝北文化旅游委的鄧關建回憶道,“而且新區建設任務重,卻沒有經驗可循。”
但蹊蹺的是,無論是來自渝北還是廣安的干部們卻一點都不慌。
“我的底氣來自兩地對此的高度重視。”鄧關建稱,“一方面成立由廣安、渝北黨委主要領導任雙組長和政府主要領導任雙指揮長的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共同組建川渝高竹公司,構建起‘領導小組+管理機構+開發公司的新區開發建設格局;另一方面是抽調人員來自財政、經信、自規、交通運輸等不同系統,個個都是精兵強將,共同負責項目開發建設。”
在使命的驅使下,抽調人員迅速完成角色轉化,并圍繞構建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高標準編制新區規劃。
與此同時,新區臨時黨委、籌委會也在琢磨另一個問題:眾人來自不同的單位,甚至是不同的城市,如何高效整合自身人力資源,將大家打造成鐵板一塊呢?
白天推進工作,晚上討論管理,為此,新區籌委會辦公室的燈時常亮至深夜。通過不斷摸索、深入討論,川渝高竹新區內部管理運行體系逐步形成并完善。
一是強化“一家親”意識。“到崗后,川渝兩地的抽調人員同吃同住,不分等級、不分你我。同時加強學習,從行為和思想上意識到我們是‘一家人。”李佳稱。
二是出臺相關激勵機制。“兩地聯合出臺《渝北廣安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政策互認暫行辦法》,支持人才在區域內自主自由流動,自主選擇并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李佳稱。
通過強化意識、建章立制,川渝高竹新區迅速完成了對自身人力、政策等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共同發力,完善基礎設施
“南北大道二期工程通車后,我們運輸貨物方便了,運輸成本、時間成本都節省了不少。”7月,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工作人員李曉川在走訪服務企業時,不少企業負責人真切地說。
交通,曾是制約川渝高竹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
攤開地圖,川渝高竹新區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距重慶兩江新區10多公里、重慶江北國際機場38公里……然而,“近而不快”卻成為這里最大的劣勢。
“道路彎多、路窄、坡陡,冬天路面結冰,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車禍,我就曾目睹了兩起。”提起這件事,鄧關建至今心有余悸。
于是,穿梭于川渝高竹新區和重慶中心城區的人們,時刻關注著南北大道的建設情況。
南北大道是渝北連接川渝高竹新區的快速通道。以前,受制于資金等因素,項目推進緩慢。如今,得益于川渝高竹新區的設立,道路建設如同按下了“快進鍵”。
2021年6月,南北大道二期工程正式通車。
這條聯通城鄉、貫通川渝的主動脈將渝北城區至川渝高竹新區的車程,由一個半小時縮短至40分鐘。
“現在還剩下南北大道北延段(高灘—茨竹)沒有通車。”李曉川稱,“通車后,南北大道將成為真正的物流黃金通道。”
而要打通的路,遠不止一條。
2020年11月以來,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積極謀劃川渝大道、合廣長高速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外聯內暢、安全快捷的新區進出大通道。
此外,籌委會陸續解決夏季園區缺水問題、對路燈進行改造升級……川渝高竹新區的基礎設施短板正在逐漸被補齊。
政策傾斜,聚焦重點產業
汽車制造業,是重慶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依托地理優勢,鄰水縣匯集了一大批生產汽車零部件的企業,形成了川渝高竹新區工業園區的前身——高灘工業園區。當時,園區內80%的企業來自重慶,90%的產品配套重慶。
四川迅華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這里建廠。
“迅華汽車是一家汽車內飾生產企業。”車間班長胡生介紹。
自川渝高竹新區設立以來,作為最早入駐園區的企業,迅華汽車明顯感覺到企業的對外知名度比以前高了,前來考察合作事宜的客商絡繹不絕,各種生產訂單紛至沓來。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機器運轉的時間更長了。”胡生稱,“因為場地限制,有時候甚至訂單多到我們忙不過來。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們會將一部分零件訂單交給園區里的其他企業,請他們代為加工。”
擁有幾十項專利、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乘著政策的東風,迅華汽車正加速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機遇只會青睞有充分準備的人。要發展,就必須大干快上!”新區企業四川瑞創汽車有限公司亦有同感。
前段時間,在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的組織下,瑞創汽車前往四川成都,參加第十八屆中國西部國際展覽會。該公司展出的無人駕駛汽車、心情概念汽車兩款產品,以炫酷的外觀、超前的技術應用,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
“我們正在被更多人知曉。”瑞創汽車行政助理廖小蘭稱。
除了給企業帶來曝光度,川渝高竹新區還致力于創新政策,促進產業發展,“推動政策疊加共享、擇優使用”甚至被寫進了《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
“這樣就帶來一個政策‘放大鏡的效應,把政策紅利放大。”李佳舉例說,例如在智能化技術改造方面,如果企業覺得四川技改補貼高于重慶,那么企業就可以選擇四川的補貼政策。
截至今年9月,川渝高竹新區已經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61家,竣工投產6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4家,初步形成以汽車研發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工業集群,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區。
“一定要避免產業‘單一化發展。”李佳坦言,川渝高竹新區接下來將聚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并借助川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園、“雙創”示范基地等科研平臺,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