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建蘭
◆摘? 要:“新文科”建設是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徑。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英語專業建設既要注重內涵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又要考慮專業拓展和學科協調發展。“新文科”的“新”應貫穿人才培養目標向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一系列過程,真正培養具有國內情感和國際視野、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深厚的人文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新文科;英語專業;發展之路
高校英語專業應以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為時代背景,打破傳統的教學思維障礙,打破專業、學科壁壘,堅持誠信、創新的原則,并重新定位英語專業培養目標,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傳統英語專業的升級,從而培養民族情感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視野,扎實的專業基礎;復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質,更好地為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一、“學校+”模式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體和基地,培養出來的人才最終會輸送到社會各需求部門。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需要走出校園,面向市場,特別是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了解市場對英語專業的需求,從而調整人才培養計劃。”新文科建設的目標不是建立“新文科社會科學”,而是改革現有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新時代多種人才的需求,實現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在當前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背景下,積極發展地方合作企業和校企合作,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利用當地的區位優勢和當地資源,積極邀請當地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討論,認真聽取企業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并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學校和企業要就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達成共識,共同規劃人才培養計劃,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長遠的教育目標,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構建校企共建責任連鎖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縮小學校人才培養與企事業單位就業要求的差距,避免出現供需不匹配的現象。
二、“專業+”模式
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強調:“大學英語專業應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和廣泛的文化知識的復合型英語人才,熟練運用英語翻譯、教學,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的管理和研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純語言專業的市場需求不斷萎縮,具有一定行業背景的英語專業更受青睞。因此,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由原來的單一培養模式向寬口徑復合培養模式轉變。通過跨學科、跨學科、跨學科的合作,培養跨學科人才,拓寬就業范圍,增加就業渠道。”傳統文科注重專業培養和學科劃分。學科的任務性導致了學科之間的隔閡和孤立,人才培養難以理解,制約了人的全面發展。它強調新的跨學科發展,跨學科發展。
目前,地方高校受傳統文科思維的影響,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專業學科體系的制約。推進“新文科”建設,首先要解放思想,加強院系合作,根據新時期教育對象的變化特點,把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但是,在拓展相關行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堅持“英語”的優勢地位和核心特征,在原有英語專業的基礎上重新定位其學科和專業內涵。在充分考慮和尊重地方發展需要的基礎上,探討了英語+旅游、英語+法律、英語+學前教育等“專業+”的發展模式,努力探索出一種以英語專業為主、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形成自己獨特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加強基礎課建設的同時,英語專業還應開設知識類課程,特別是中外文化類課程,使基礎課與課程綜合素質形成互補關系,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英語復合型人才,廣泛應用于知識領域和一定的專業背景,我并不是唯一一個具有國際視野和民族情感的紅學專業人士。
三、“課堂+”模式
在“新文科”背景下,課堂教學也面臨著教學模式的變革。我們目前的教育目標是1995年后和2000年后在視頻時代長大的一代。他們對知識需求和獲取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和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將互聯網、媒體等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有效實施多種現代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支撐意識,引導知識能力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依靠課堂面對面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便于教師組織和管理教學,及時調整教學進度。但也存在著知識教學效率低、信息共享手段薄弱、能力提升效果差等弊端。傳統的教學模式容易誤導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知識的傳授者和占有者、課堂的主人,使教學陷入“你說我聽”、“你說我做”的幻覺。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為更好地支持新時期的學科建設,教學模式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原則“引進來”是指將OBE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從根本上扭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的錯誤局面。強調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強調能力本位、目標本位、需求本位,把教學的主導地位還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有利于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
四、結束語
“新文科”不是對傳統文科建設的否定,而是對人文內涵發展的新要求、新舉措。各級學校管理者要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增強人文素質,豐富文化底蘊,真正實現英語教育教學內涵發展,顯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是對傳統英語專業的一種繼承和創新。這既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賦予我們的新使命、新責任。
參考文獻
[1]覃春華.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研究[J].校園英語,2020(36):54-55.
[2]郝會肖,任佳佳.“新文科”視野下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育改革與學生文化譯介能力培養[J].文化學刊,2020(01):126-128.
[3]鐘焜茂.“新文科”建設下的地方院校外語專業發展路徑[J].龍巖學院學報,2020,38(03):112-116.
[4]王寧.新文科視野下的外語學科建設[J].中國外語,2020,17(03):4-10.
[5]郭英劍.對“新文科、大外語”時代外語教育幾個重大問題的思考[J].中國外語,2020,17(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