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 楊斌宇
延安市承辦了十四運的乒乓球比賽。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把陜甘寧邊區作為執政的試驗區和示范區,不斷探索各項制度。在此期間,體育工作得到發展與提高,成立了蘇區體育運動委員會、陜甘寧邊區體育委員會、延安體育委員會、延安大學體育系等,在邊區婦女聯合會、邊區總工會、邊區農民會,以及西北青年救國會、少共中央局等機關團體中,均有專門負責體育工作的組織。體育工作是試驗區和示范區成功的典型代表。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歲月里,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邊區體育運動的開展。當時的延安,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加之國民黨反動派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對陜甘寧邊區長期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剿,給邊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帶來了重重阻力。在這種環境下,毛澤東率先垂范,重視體育鍛煉,經常帶頭運動,并做出很多重要指示,號召部隊開展體育運動。
1937年8月1日,毛澤東在全邊區“八一”運動大會開幕時指出:“我們這個運動大會,不僅是運動競賽,而且要為抗戰而動員起來。”1942年9月,在抗戰最艱難的日子里,毛澤東為全國第一個體育節題詞:“鍛煉體魄,好打日本”,指明了陜甘寧邊區抗日戰爭時期體育活動總的指導思想,開展體育活動是為了鍛煉強健的體魄,為中華民族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打下堅實基礎。
毛澤東在延安接見當時譽滿邊區的120師戰斗籃球隊全體隊員時,贊賞了他們一面打仗,一面開展體育運動的做法,指出“我們的軍隊是很需要體育的”。在毛澤東的指示下,軍隊的體育運動和軍事訓練密切結合起來,連隊之間、軍民之間經常開展體育競賽,既鍛煉了戰士的身體,又增強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同時,毛澤東也非常重視群眾體育的開展。1941年,毛澤東為《解放日報》專刊寫下“開展體育運動,提高人民體質”的題詞,號召全民開展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賀龍根據20多年的帶兵經驗,遵照毛澤東主席“學習軍事體育來武裝我們的手足”和“鍛煉體魄,好打日本”的教導,明確提出“體育運動軍事化”的號召,旨在表明體育運動要與軍事訓練相結合,特別是人民軍隊開展體育運動,更要突出軍事體育項目,讓體育活動富有群眾性、戰斗性,直接為抗戰服務。在晉西北簽發的“體育訓令”中,做出“體育運動應當在全軍隊廣泛開展起來,成為一種群眾運動;同時要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經常組織比賽和表演,選拔出優等選手再去指導普及”,以及“開展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勇敢、堅毅、機智、靈活集體主義精神、組織性和紀律性”等指示。
賀龍率領一二0師的體育活動是普遍的,在全師舉行的“五卅”運動大會上,幾乎進行了田徑賽的所有項目以及籃球、排球、足球、賽馬、投彈、射擊、刺殺、爬山、武裝超越障礙等比賽。在體育廣泛普及的基礎上,1938年春,一支作風硬技術尖的“戰斗籃球隊”誕生了,它不僅是一二0師體育提高的典范,而且也是人民軍隊體育隊伍中的優秀代表。“戰斗籃球隊”取得了優異成績,受到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贊賞。
1942年《解放日報》刊發延安滑冰大會報道。
賀龍同志題詞:“體育運動軍事化”。
“九一”擴大運動會女子50米賽跑。
朱德同志與戰士們一起打排球。
延河邊滑冰。
朱德總司令在指揮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作戰時,很重視部隊開展體育活動,親自參與組織體育競賽,和指戰員們一起參加體育鍛煉。他常以自己的體會教育干部和戰士們說:“我個人在軍隊中生活30多年,行軍從沒有掉過隊,從沒有坐過擔架。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年時代喜歡運動,所以能有此體格。”
1942年1月22日,朱德和吳玉章、洛甫、鄧發、柳湜、李富春、馮文彬等同志及延安體育會、延安大學體育系和軍人俱樂部等單位發起籌備“延安新體育會”。同年1月25日在延安軍人俱樂部成立大會上,通過了《新體育學會簡章》,一致推舉朱德同志擔任名譽會長。他在《祝九一運動大會》一文中指出:“體育運動,這是一件移風易俗的大事,我希望我們各級軍政首長加以重視和提倡,我希望社會人士予以響應和推動。特別希望各地的體育工作者排除人們的卑視和阻礙,專心于自己的事業,適時適地的提倡各種體育運動的方式……務求使之普及到軍民中間,造成風氣,養成習慣,經常進行。”在“九一”運動會總結會上,他又指出:“今后運動,切勿忘記經常與普及,必須在各方面廣為宣傳與鼓勵;運動選手更應以身作則,將身體弄好,影響大家,使大家效法。”
為了推動邊區群眾性體育普遍開展,朱德給“九一”運動會寫了“運動要經常”的題詞。他經常帶頭參加體育鍛煉,熱愛籃球、排球等項活動。在延安體育學會成立大會上,朱德同志指出:“中國體育運動尚未充分開展,尤其在延安過去沒有注意提倡。今后各機關、學校、部隊要組織有計劃地注意推行體育。機關、學校以體操為主,球類、器械為輔;部隊則應建立正規的器械運動。發動各種體育比賽,提倡跳舞、狩獵、滑冰、游泳等,并把體育與衛生密切聯系起來。”朱總司令經常與戰士們一起打球,在當時被傳為佳話。在棗園的籃球場上,經常可以看到朱德總司令參加一隊,任弼時同志參加一隊。朱德總司令投籃命中率高,任弼時同志一隊常輸球,有時當朱老總投籃時,任弼時同志在后面將朱德攔腰一抱,急得朱德忙喊:“任弼時同志犯規了!犯規了!”引得在場人直笑。由于朱德總司令經常帶頭參加體育鍛煉,同志們親熱地稱呼他“青年領袖”。
1942年9月,在延安舉行了“九一”擴大運動會。運動會的項目有球類比賽、田徑比賽、國術比賽、游泳比賽、舞蹈表演、體操表演、馬術表演、雙杠表演、單杠表演以及其他各種表演,設有男、女成年組、少年組,又分競技體育組和軍事體育組。一位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在回憶錄中寫道:“紅軍戰士穿著草鞋跳6米多,光著腳跑完一萬米。”“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參加運動員1300多名,觀眾兩萬多名,簡直就是一場小小的奧林匹克。”
男子籃球比賽
延安時期冰雪運動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開展起來,軍民克服重重困難,因陋就簡,自力更生,以革命的樂觀主義積極參與鍛煉和比賽。1942年,在延安大學門前滑冰場舉行了滑冰大會。1943年2月7日,延安市各界數千名運動員在延安大學溜冰場參加了溜冰運動會,比賽項目有吃梨取帽、攜燈往還等獨具特色的傳統項目,他們還自制冰刀冰鞋及其他所需的器材、設備和場地。
延安時期紅色體育是紅色文化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體育為民”的思想與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一脈相承。紅色體育始終圍繞人民群眾展開,人民性是紅色體育的精髓和主要特征,也貫穿于黨和國家的體育方針政策,一如既往地在中國體育事業中放射光芒。
繼承革命傳統,發揚革命精神,延安市對體育抱有極大的熱情。2011年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延安市代表團獲得5枚銀牌和“體育道德風尚獎”,取得競賽成績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2013年,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中,有15名延安籍運動員代表陜西省參賽,游泳運動員賀赟、賽艇運動員劉延貴獲得兩枚銅牌。2014年陜西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延安市獲得團體總分第三,金牌總數第四。在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延安市培養輸送的賀赟、楊昊獲得了5金1銀的優異成績。在第十七屆亞運會比賽中,賀赟獲得女子100米蛙泳銅牌。2015年世界游泳錦標賽,楊昊與隊友王涵勇奪跳水混合雙人3米板冠軍。
延安市的群眾體育運動以群眾身邊的場地、群眾身邊的組織,群眾身邊的活動為主線,認真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全市完成1310個行政村、148個社區、123個鄉鎮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7個全民健身示范區示范帶工程。目前,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已達到75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34%。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德國期間,親切接見了延安志丹縣小足球隊隊員,并觀看了中德少年足球比賽。
延安市早在1999年就承辦過第四屆全國城運會部分項目比賽。十四運期間,延安大學新校區體育中心承辦了全運會的乒乓球比賽,馬龍、樊振東、陳夢等世界冠軍的登臺獻技,吸引了大批延安市民前來觀看,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體育熱潮。在延安市全民健身運動中心,還舉辦了國際式摔跤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