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防控到醫療救助,從城市治理到民生保障,每一個環節都要不遺余力。而社區是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單位,也是疫情聯防聯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第一線,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實證明,基層治理需要黨建引領,實踐表明,基層黨建強,基層治理就強。因此,在國際環境尚未穩定的“后疫情時代”,我們應充分總結疫情防控之下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經驗,將其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加強我國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建設,將黨的領導落實落地。
一、貫徹黨的領導,充分基層黨組織作為戰斗堡壘的作用
充分發揮黨的戰斗堡壘作用,需要再次明確貫穿基層治理的“紅線”,確保黨的領導自上而下統一,凝聚強大的組織力量,快速動員行動。在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農村、街道社區黨組織做到了帶頭加強聯防聯控,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機關黨組織、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學校黨組織、科研院所黨組織按照統一安排,做好本單位、本部門的防控工作。在關鍵時刻以黨為領導核心,協調所有防疫工作的安排。許多黨組織還實行了基層領導干部的共同責任制,建立健全基層保障網絡,做到信息全覆蓋、服務全覆蓋,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體現了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的政治覺悟。把這些經驗延伸到日常工作之中,啟發我們需要貫徹黨的領導,加強組織建設。其次,我們需要加強街道、社區黨組織等基層組織領導核心的建設。進一步推進以城市街道工作委員會為核心、社區黨委為基礎、社區居民黨組等各類黨組織為網絡的區域性大型黨建新格局,并將駐區單位和“兩新”組織作為他們的補充。依托系統內資源,開展城市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社區居民黨組工作,垂直延伸居民區、建筑、小區門等基層社區自治單位。
二、增強基層工作力量,引領基層治理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層社區工作人員以及街道黨組織支部成員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來說,許多地方在網格黨支部的領導下,構建“一核多要素”的服務模式,或者說,在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下,引導各主體協同實現了治理。許多黨支部成立了各種各樣的志愿服務隊,如青年突擊隊、黨員服務隊等等,負責社區道路門口的禁止執勤、溫度檢測、生活物資發放、生活垃圾清理等工作。他們協調社區生活物資的統計和發放,持續排轄區內人員情況,發現情況隨時上報,做好各自網格宣傳、檢查、防控、消毒、指導工作。以最充分的準備措施、最具體的工作作風、最嚴格的工作紀律,為打贏全國范圍內抗擊疫情的重大持久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事實證明,社區網格制度由于其橫插到底、負責到底、管理到底的屬性。非常有利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的統一治理,具有迅速動員的能力。在“后疫情”時代,這樣的形勢料想還會持續下去,基層的工作任務只會越來越繁重。因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夯實基層治理能力迫在眉睫。
這再次提醒我們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充實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設計合理的職能,分配合理的資源。街道黨組織是離群眾最近的一級黨組織,因此,街道黨組織的最重要的應該是基層工作的統籌協調功能,我們要引導街道黨組織把最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主要的責任以及主要的業務上,也就是說,把工作重心放到抓黨的建設、抓基層的治理、抓對百姓的服務上;另外,要持續推進街道職能轉變,賦予街道黨組織和職責相匹配的職權,黨組織上級既要下達“將黨的政策過河送給百姓”的任務,又要為基層提供送任務過河的“橋”和“船”,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必要條件。具體來說,可以為基層黨組織配置更多人員,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引進專業的社會力量——如社工等——并成立相應的黨支部。
其次,我們可以挖掘城市社區黨員資源,制定相關待遇保障機制,進一步調動閑置的黨員資源,發揮城市社區的黨員在組織下沉中的巨大作用。制定和實施在職黨員社區登記制度,形成工作單位與城市社區雙向監督、考核、評價,培養在職黨員社區認同和認同感,激發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為社區出謀劃策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在職黨員的在思想高度和政治覺悟方面的優勢,成為配合基層治理的積極分子,增強基層黨組織發展的新勢頭。
三、著力推進基層治理信息化智能化
從健康碼到行程管理,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證明了大數據在聯防聯控中的作用。這啟示我們,要以“大數據+基層社會治理”為手段,加快智能數據化、平臺網絡化基層治理的基礎設施建設。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加快各類“掌上社區”的建設,推進數字平臺發展,聯系更多群眾,實現共治共享。做到把黨支部建立在網絡里,把黨員和群眾集中社區在線平臺上。利用好網絡新媒體作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工具,建立網絡德治教育渠道,輻射更多年齡在20-40歲之間的中青年人群。同時可以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做好輿情管理,將矛盾化解在社區基層。另一方面,提升網絡平臺作為基層治理工具的作用,用“小程序”辦“大事”,及時解決各類民生問題,為政務辦事提供便利。用全程服務、高效有序管理的方式推進基層善治,更好地凝聚群眾力量,凝聚民心,推動經濟更加充滿活力。
作者簡介
陳鵬,江蘇省灌南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