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起步之年。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金融服務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是一個關鍵節點。本文從金融服助力鄉村振興的必要性出發,闡述了金融服務在鄉村振興中的實踐探索,進而分析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途徑。
關鍵詞: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脫貧攻堅
一、金融服助力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一)金融服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
2018年我國印發出臺了《中國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特別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金融如同經濟的血液一般,金融服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的主要工具。
(二)鄉村振興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持
從長遠來看,我國的金融政策和導向往往是偏向工商業等“非農業”的,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足,鄉村振興需要對創業農戶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同時,基于農業的基礎性和維護糧食安全的公共性,我們也必須給予農村創業人口更多的金融支持。
(三)金融服務與鄉村振興互相促進
無論是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農戶創業,還是金融服務創新在我國都還處于發展初期。從協同視角來看,金融機構應當基于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的實際狀況,圍繞著農村農戶自身的成長與演變的特殊性進行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創新,并通過支持農村農戶的創業去真正實現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而完成鄉村振興。
二、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一)積極支持解決貧困地區的“三保障”問題
金融產品擬在助力教育脫貧,廣泛支持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學校優化布局和標準化建設。近年來,政府助力健康扶貧、助力住房安全、飲水安全,以提升危房改造質量和飲水穩定性為重點,基礎設施顯著提升。
(二)通過投放金融產品支持產業脫貧
對于農村地區,通過引進優質的公司,使得更多的貧困家庭獲得就業和參股的機會,以增強內生發展的功能。依托豬、牛、羊、土豆等地方扶貧產業,通過“政府指導、市場運作、產銷聯動”,促進建立優質工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工業化工企業協會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系機制。同時,積極促進貧困地區新興產業和新形式的發展,農村建設一批產業整合發展示范園區和農村“雙創新”建設基地。
(三)鞏固易地扶貧和搬遷后脫貧不返貧
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專項行動,提升搬遷安置區的后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大力支持“萬戶助萬村”扶貧攻堅行動,加強與各級工商業聯合會的深入合作,重點扶持實力雄厚、效益好的優秀民營企業。
三、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面臨的挑戰
近幾年,農業銀行在有針對性的金融扶貧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定經濟基礎,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有效的金融產品不足,目前金融服務脫貧攻堅產品仍然以零散的小額短期貸款為主導,難以滿足在減輕貧困中起更大作用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商業實體的發展需求。二是金融服務脫貧攻堅“造血”能力低下。資金投入與風險防控未能有效結合,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市場意識及責任意識不強,導致目前仍存在被動脫貧現象。三是聯動協作不夠緊密。減貧的質量和效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與地方政府的協調和合作還遠遠不夠,風險分擔和補償有待改進。金融共享機制需要創造一個和諧文明的農村金融環境。
四、提高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途徑
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了勝利,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已由原來的精準扶貧逐步轉向為實現鄉村振興。農業銀行必須堅決執行中央政府的脫貧攻堅決策、強化責任,在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工作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創新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模式,切實提高鄉村振興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一)完善金融產品體系,促進綠色產業發展
一是根據鄉村企業就地創業就業等信貸資金需求,合理地去確定授信金額、期限、利率及擔保方式,致力于創新發展小額信貸產品。二是充分發揮金融引導和杠桿作用,促進農村綠色產業發展,加大投放農村綠色信貸力度,完善綠色農業信貸機制,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生態農業建立“綠色貸款通道”。
(二)實施互聯網服務“三農”,克服疫情對農業產品銷售及產業鏈運轉的影響
農業銀行應充分利用防疫應急渠道和恢復生產綠色通道的優惠信貸政策,支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恢復生產。具體來說,應進一步關注服務重點,擴大服務范圍,增加農村地區電子網絡設備的布置;關注農村市場中移動支付的潛力和空間,以移動銀行和微信銀行為載體進行推廣金融產品的動員和互聯網化;幫助相對貧困的村莊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并在線創建特殊的農副產品銷售渠道,適應當地條件以使鄉村振興方式方法更加多樣化。
(三)加強銀政溝通、銀企合作、銀金融合及銀村共建
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加強與各級鄉村振興局、財政辦、金融辦、監察部門和主管部門的溝通,爭取支持;加強與各級政府以及財政、農業、工商、國土、稅務、法院等有關部門的對接和聯系,協調政府風險的建立。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保險公司、金融租賃機構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促進“機構聯動”和“銀政合作”等信貸模式,探索和完善財政資金和金融資金,直接融資借助良好的間接融資機制,并建立共同的風險和價值共享服務體系,以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琚麗娟.農村反貧困中金融扶貧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4.
[2]金占躍,黨建勛.農發行內蒙古分行.完善工作機制提升金融扶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N].農村金融報,2020-05-18(B07).
[3]劉華.提升精準性和有效性? 破解金融扶貧難題[N]. 中華合作時報,2019-01-25(B03).
[4]經報評論員.加大金融扶貧力度? 提升精準度和有效性[N].云南經濟日報,2016-09-01(A01).
作者簡介:朱夏茜(1990.11-),女,漢族,陜西商洛人,碩士畢業,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銀行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