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藝
摘要: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討了 *ST 鹽湖在 2017—2019 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利用多種盈余管理方法在 2020 年扭虧為盈、摘帽的過程。并提出相關建議,促進證券市場上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關鍵詞:盈余管理;*ST鹽湖;摘帽
根據滬深交易所規定,上市公司連續虧損兩年,股票名稱前會加ST,連續虧損三年,股票名稱會加*ST。一般來講,ST的投資價值來源于兩方面:摘帽恢復正常和被借殼重組。
盈余管理一直是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 游走在會計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選擇有利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在短期內調整真實的盈利水平和財務狀況,以達到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等目的。
喬引花,程云(2021)發現當被特別處理的公司面臨被退市的危機時,往往會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在短時間內提升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以維持上市資格。張本照,李國棟(2021)通過研究被特別處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發現這類公司為了保住珍貴的“殼資源”,大多實施了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
一、研究設計
本文采用單一案例研究法,在文獻梳理、概念界定后,選取*ST 鹽湖為觀察對象,結合國泰安數據庫、東方財富官網2017-2021年關于本案例的媒體報道和相關研究,考察 *ST 鹽湖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調節利潤的盈余管理行為及其對未來發展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擇*ST 鹽湖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ST 鹽湖發布 2020 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 140.16 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0.4 億元,大幅實現扭虧為盈。截至 2020年末,公司凈資產為 41.19 億元。而此前*ST 鹽湖因 2017年以來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連續為負值,于 2020 年 5 月22 日起暫停上市。案例具有典型性,說明其存在利用一些措施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二)研究思路
首先,由后果證據推定*ST 鹽湖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本文將*ST 鹽湖上市公司 2017-2019年凈利潤初步判斷其管理層具有盈余管理意圖。其次,通過橫縱向對比資產出售后的資產比,推斷管理層進行資產出售來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選擇進行債務重組之后,公司資產負債結構的優化來分析; 再結合報表信息與市場反應,分析*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達到的效果。最后,結合相關理論對盈余管理行為總結建議。
二、案例分析: 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行為“摘帽”研究
(一) 公司概況
*ST 鹽湖是青海省大型的國有上市企業。得益于察爾汗湖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ST 鹽湖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氯化鉀生產企業。然而,為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ST鹽湖融資數百億建設的化工和鎂鈉業務,卻將其拖入了債務危機的深淵。“鉀鋰之王”搖身一變成為“虧損之王”,ST*鹽湖也走到破產重整的境地。這樣的巨額負債最直接的結果便是沉重的財務費用。整理鎂和化工板塊開工以來的財務數據可以發現,隨著工程逐漸推進,*ST鹽湖的財務費用逐漸累積,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了20.6億元。而*ST鹽湖上市以來,最高經營利潤僅為27.18億元。在兩個項目開工前,累積的財務費用還僅僅在“蠶食”企業的利潤,項目一旦建成開工,*ST鹽湖便直接陷入了嚴重虧損的境地。
(二)盈余管理措施分析
1.剝離不良資產,輕裝上陣
*ST 鹽湖寄希望于通過合并解決內耗成本,再通過投資配套設施擴建解決資源開發與循環利用率等問題,這在某種程度是供給側的“升級改造”工程。但是,在戰略實施過程中,由于相關管理層忽略了投資節奏的把握,導致工程項目失控。
在暫停上市期間,公司聚焦鉀、鋰核心主業,以前年度的巨額折舊及財務費用亦大幅降低,實現輕裝上陣。在聚焦氯化鉀、碳酸鋰主業的同時,公司持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及實施流程,嚴格控制各項費用支出,降低經營成本,開源節流,提升公司經營效益。上述負責人表示,從業務發展角度,第一,是鉀肥壓艙石作用凸顯。鉀肥作為公司主業,充分體現壓艙石作用。
第二,是鋰業助推劑逐步發力。報告期內,碳酸鋰產量同比增加 2300 噸, 碳酸鋰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優等品以上產品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 14.4%。每年兩萬噸級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整體形象進度達 85%,部分裝置投料試車,鋰板塊逐步發力。
對于當下 *ST 鹽湖的發展,該負責人稱,公司通過重整,保留了核心鉀、鋰產業,企業實現了輕裝上陣,將繼續依托現有察爾汗地區豐富的資源優勢、鉀鋰產業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市場優勢,在股權架構與治理結構、業務選擇與商業模式、組織運營與能力再造等多個層面進行系統和全面的變革。
2.債務重組,優化資產負債率水平
在虧損之前,公司財務費用壓力逐年加大。2014年至2016年,公司財務費用占對應當期凈利潤之比分別為54%、186%和507%。2016年,公司在發展戰略規劃則提出,擬爭取“債轉股”等方式降低公司財務杠桿,減輕公司財務費用負擔,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率水平。
債轉股常常作為化解債務危機的一種重要的債務重組方式。2016年,國務院再次提出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的方式,逐步降低企業杠桿率,并出臺相關一系列政策,以支持有較好發展前景但暫時遇到困難的優質企業渡過難關,有效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
債轉股之后公司將增加不少凈資產,2019年,*ST 鹽湖歸母所有者權益為-286億元。目前鹽湖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簽署了實施債轉股的框架協議,鹽湖轉股價格為13.1元/股,對應乘以轉增股票25.76億股,預計轉股債權金額約337億元。重組通過之后,這部分欠債轉為公積金,鹽湖將實現巨額賬面收益,所有者權益將馬上為正。
以鹽湖股份公司現有總股本278,609.06萬股為基數,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 的比例是每10股轉增9.5股,計算得出轉增共264,678.61萬股股票,轉增后,鹽湖股份公司總股本將由278,609.06萬股增加至543,287.67萬股。從債轉股后所達成的效益看出,一方面債轉股讓資產結構更加優化,減輕公司的負債壓力;另一方面公司利用債轉股,能夠降低財務風險,減少資金制約,提高資源分配效率。
三、研究結論
本文運用單一案例研究法,分析了*ST 鹽湖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盡管目前*ST 鹽湖暫時化解了債務危機,深交所對申請恢復上市進行了受理,但是,*ST 鹽湖能否恢復上市是投資者當下關注的問題。回顧總結過去發生債務問題到后來被暫停上市的原因,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偏離預期的教訓十分深刻。鹽湖股份由于有資源基礎、資金條件、發展愿望和技術經濟可行,持續多年高投入的綜合利用項目,由于內部準備不足與跨越發展等主觀原因; 外部要素環境煤、氣、運、稅、電及鉀肥等產品價格拉低與經濟運行等突出矛盾;金融政策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大氣候及內外三期疊加的深刻影響,嚴重背離了預期。
對于當下 *ST 鹽湖的發展,公司采取的盈余管理方式通過重整,保留了核心鉀、鋰產業,企業實現了輕裝上陣,將繼續依托現有察爾汗地區豐富的資源優勢、鉀鋰產業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市場優勢,在股權架構與治理結構、業務選擇與商業模式、組織運營與能力再造等多個層面進行系統和全面的變革。
破產企業在面臨嚴峻的法律環境以及經濟環境之下對落后的無效資產進行整理是突破危機的典范,其具體執行方法為“資產重組+ 破產重整”,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企業的損失會有所挽回。公司必須強化對資產結構的管控,髙負債率會可能提高公司破產的可能,對其發展起到了負面影響。
利用債轉股的盈余管理模式對企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國有上市企業進行重整的直接推動力是它們的財務情況,其中負債情況也影響了對破產重整的選擇。陷入財務困境并且負債率較高的公司進行重整,利用債轉股來解決財務危機的概率更髙。政府對于這一問題頒布了扶持政策,鼓勵公司進行債轉股、重整來使杠桿率下降。進行重整就成為了企公司與債權人在利益相連下的最優方案。市場化債轉股與破產重整的成功實例也為其他公司提供了參考。
以調整產業結構為目的的重組方式,更應審慎運用債轉股。關注債轉股能否幫助公司繼續運營,并且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中幫助公司按照類型選擇合適的債轉股模式,即評估具有繼續運營價值的公司所采取“重整計劃+債轉股”是否滿足重整要求;評估繼續運營價值較小的公司所選擇的重整計劃是否滿 足重整標準。在其全部滿足重整要求后,再選擇適宜的債轉股模式。
參考文獻:
[1]喬引花,程云.東道國制度環境、內控審計師選聘與企業盈余質量[J].會計之友,2021(13).
[2]吳浩哲,彭辰雨,王靜遠.交易所監管函經濟后果分析——基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視角[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