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瑤,王 虎,陳 敏,李玉玲
(1.南充市中心醫院 老年病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2.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 a.婦產科; b.內分泌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期間出現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但血糖未達到糖尿病的水平,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90%[1]。各國報道的GDM患病率差異較大,文獻數據顯示世界患病率約14%[2],中國約21.97%[3]。GDM可引起不良妊娠結局如早產、剖宮產、巨大兒及新生兒窒息等[4];還能增加母嬰遠期肥胖、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綜合征風險[5-6]。本研究對南充地區GDM危險因素及妊娠結局進行分析,旨在為本地GDM的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1.1病例選擇 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在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孕檢并住院分娩的1 800例孕產婦,來源于南充8個縣區。其中診斷GDM的孕婦537例(GDM組),發病率為29.83%。血糖正常1 263例(NGT組)。
1.2入選標準 依據2010年國際糖尿病與妊娠研究組[7](IADPSG)制定的標準進行診斷,孕婦在妊娠24~28周進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時血糖及2小時血糖分別≥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滿足其中任何1項診斷GDM;若均低于上述標準診斷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NGT)。
1.3觀察指標 通過查閱門診及住院病歷資料獲得一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初潮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身高、體重、受孕方式、既往史、孕產次、胎數等妊娠相關資料;剖宮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in pregnancy, HDP)、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產后出血、胎膜早破、泌尿生殖道感染、早產、巨大兒、足月低體重兒、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等妊娠結局資料。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間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秩和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居住地、產前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DP、妊娠期甲狀腺功能、瘢痕子宮、體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流產史及分娩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初潮年齡、文化程度、身高及雙胎妊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2.2GDM危險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生GDM為自變量,以年齡、居住地、產前BMI、PCOS、HBsAg、HDP、妊娠期甲狀腺功能、IVF及流產史為應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居住地、產前BMI、PCOS、HBsAg、HDP、妊娠期甲狀腺功能、IVF及流產史是GDM的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2。

表2 GDM危險因素分析
2.3兩組妊娠結局分析 GDM組與NGT組孕婦的剖宮產率、HDP、ICP、產后出血、早產、巨大兒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胎膜早破、泌尿生殖道感染、足月低體重兒、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妊娠結局分析[例(%)]
2.4GDM孕產婦妊娠結局危險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生GDM為自變量,以剖宮產、HDP、ICP、產后出血及巨大兒為應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GDM是引起剖宮產、HDP、ICP、產后出血及巨大兒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4。

表4 GDM孕產婦妊娠結局危險因素分析
目前GDM的發生發展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孕期激素分泌節律改變、進食過多但缺乏相應運動有關[8]。較為主流的觀點認為β細胞功能減退與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引發該病的兩個關鍵因素[9]。本研究依據IADPSG[7]提出的GDM診斷標準,統計南充地區GDM發病率為29.83%,高于最近研究報告的21.97%[3],這可能與醫療綜合實力越強的醫院收治的患者病情更復雜、妊娠年齡推遲、生活條件改善、產前檢查規范化及所報道的時間差異有關。
本研究顯示,年齡、居住地、產前BMI≥28 kg/m2、PCOS、HBsAg(+)、HDP、妊娠期甲狀腺功能異常、IVF及流產史是GDM的危險因素。GDM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年齡增加GDM風險的機制主要有以下3點[10]:①基礎代謝率低,肥胖率高,引起的慢性炎癥加劇IR;②胰島素信號轉導及受體減少,IR增強;③葡萄糖轉運蛋白功能低下。城市女性GDM發病率高的原因可能與生活習慣、生存壓力等相關[11]。肥胖孕婦更易患GDM,可能的原因為脂肪因子干擾胰島素信號通路、抑制胰島素釋放,從而誘導IR及葡萄糖耐量減低[12]。甲狀腺功能減退時IR增強,腸道葡萄糖水平及糖耐量曲線下降,從而引起GDM[13]。有學者認為妊娠可能使體內糖代謝紊亂,流產史可增加女性GDM危險[14]。本研究結果也顯示PCOS、HBsAg、HDP、IVF是GDM的危險因素,這表明部分既往病史及其他妊娠合并癥均可能增加GDM的發病風險。
GDM妊娠結局與血糖的控制水平密切相關。妊娠結局還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如年齡、合并其他疾病等[15]。故本文在分析GDM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時,已排除年齡、PCOS、IVF、HDP、ICP、妊娠期甲狀腺功能、雙胎妊娠等可能影響妊娠結局的混雜因素干擾。結果顯示GDM是剖宮產、HDP、ICP、產后出血及巨大兒的危險因素。GDM孕婦血糖較高,巨大兒多見,臨產時耗能大,可能發生酸堿失衡、早產等并發癥,在宮頸條件不成熟時需提前終止妊娠,應適當放寬剖宮產指征[4, 16]。GDM孕婦存在高胰島素血癥及IR,使交感神經興奮、水鈉潴留,全身小血管痙攣、內皮細胞增厚,HDP風險增加[17]。高血糖刺激胎兒胰島素分泌增加,脂肪分解減少及蛋白質合成增加;脂肪因子干擾胰島素信號通路,加重IR,促進胎兒宮內過度生長發育,易發生巨大兒[18-19]。本研究結果也顯示GDM是ICP、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這表明GDM可能增加孕產婦其他妊娠并發癥的風險。
GDM發病率逐年增加,對母子近遠期均有不良影響,給家庭及社會造成一定的精神及經濟負擔。結合本研究結果,對GDM防治提出以下建議:①加強優生優育健康宣教、孕前GDM風險評估及篩查;②建議適齡妊娠、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孕前體重管理及減少流產,降低GDM風險;③GDM孕婦建檔管理,減少母嬰不良結局;④加強GDM母子產后隨訪,宣教并指導遠期糖尿病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