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羅春曉,曾敏東,蔡艷,楊志強
(四川中煙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卷煙廠,四川 成都 610000)
我廠SQ35A切葉絲機使用過程中,其中1臺設備運行期間,不時出現“細煙絲”、“跑渣片”現象,工序質量達不到要求,對后續的生產及質量造成了較大影響。
SQ35A型2臺切絲機在使用過程中,有差異現象,其中一臺編號為1號的切絲機不時會出現“細煙絲”、“跑渣片”現象,而另一臺編號為2號的切絲效果明顯優于這臺問題切絲機。問題切絲機正常運行過程中,偶爾會規律性的先出“細煙絲”接著會跟隨“渣片”出來。由于車間內該區域沒有進行環境溫濕度控制,特別到了冬季,當隔夜小水分的潤后煙葉,該故障現象更加明顯,而另外一臺切絲機則沒有該現象出現。出現該故障后,必須人工將煙打出或抱出,嚴重時已經影響到工序質量和生產效率。為臨時處理,冬季只有將隔夜煙改為另一臺切絲機生產,剩余的批次才換回該切絲機繼續生產,統計的故障次數如表1所示。
表1 切絲機質量故障統計表
通過對切絲機自身狀況開展深度排查,針對該切絲機的刀門、砂輪、刀輥及排鏈進行修理及調整,對進料導向板進行調整,均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通過對現場深入調查,問題原因分析如下。
車間切絲機的布局圖如圖1所示,通過進料分配振槽,物料可選擇分別進入1號或2號切絲機。煙葉在進料分配振槽中部通過翻板門進入1號切絲機,相比之下,進入2號切絲機通道較長,煙葉在振動輸送過程中,進入1號切絲機物料的均勻、松散程度比2號切絲機差,而且翻板門處通道口較小,物料落入的均勻程度相對較差。當進入冬季,隔夜煙在儲葉柜內塌陷,團實程度更強,且部分煙葉水分散失更大,有時切絲水分不到18%,這都增加了切絲難度,導致1號切絲機出現“細煙絲”、“跑渣片”現象。
圖1 切絲機布局圖
(1)進料分配振槽情況分析。進料分配振槽翻板門處有兩塊導向板,煙葉推進過程中,于翻板前導向板處收縮,不利于煙葉的均勻、松散,反而相互擠壓后,被后面物料推動落入1號切絲機,將振槽上均勻、松散的作用大幅降低,帶來物料的松散性和均勻性不夠,造成后續壓實不勻,見圖2。
圖2 進料分配振槽翻板門結構圖
(2)垂直進料裝置情況分析。垂直進料裝置(見圖3)在進料過程中,煙葉基本落在裝置的中部,中間高,兩端低。靠近推板的煙葉低,在推板往復過程中,推板處煙葉的物料補充不足,會造成對整個物料的壓實力不均勻。物料在裝置內不斷地下降過程中,中間高的物料會無序地向兩端翻滾下降,使得壓實作用力更加不均勻,翻滾過程同時造成前后煙葉有空鼓現象。進入排鏈后,使得整個煙餅密度在物料運行方向上差異大,未壓實的空鼓煙餅進入刀門處,會在刀輥切削力作用下回縮、反彈,形成“細煙絲”和“渣片”。
圖3 垂直進料裝置圖
通過改善該切絲機進料問題,提高進料的均勻性、松散性及壓實的均勻性和致密性,保證設備切絲質量。
(1)進料口改進。改進進料分配振槽的翻板門的導向板,加大夾角,與振槽邊緣對接,減少對煙葉的阻塞作用,新增翻板門銜接部件的作用是防止物料從兩側漏出,見圖4。
圖4 導向板改進的示意圖
(2)進料位置改進。使物料落料位置靠后,使物料的上平面與水平夾角為45度左右形成緩坡,使物料體上平面均勻下降被有效壓實后送入上、下排鏈,防止無序翻滾帶來壓實不勻。
①調整整機位置向出料端移動,使進料中心后移,使物料有效地參與壓實作用,均勻送入上、下排鏈形成的夾角腔內,見圖5。
圖5 機體位置移動方向示意圖
②改進進料分配振槽與垂直進料裝置之間的進料口,將原夾角改為90度,使煙葉進料在推板處增加,進一步提高進料裝置壓實作用,見圖6。
圖6 進料口改進的示意圖
③利用連桿急回特性對推板電機轉向調整,實現快回緩壓,利于煙葉壓實作用均勻、致密。調整垂直進料裝的勻料調整桿、推板位置角度、擺幅及頻率,匹配煙葉的進料壓實作用。
將進料分配振槽原導向板拆除,安裝新的導向板和翻板門銜接部件,通過對導向板改進,提高了煙葉進料穩定性和松散性,見圖7。
圖7 導向板改造實施及效果圖
對切絲機進行整體移動,經過不同距離測試進料效果,最終確定為向出料端方向移動100mm。并將進料口后部夾角改為直角。
針對進料裝置,調整推板變頻器頻率及電機運行方向,使物料面均勻下降、實現物料快落緩壓。同時調大前后勻料調整桿,使進料通道暢通,避免中部積煙;調整推板夾角,保持物料上平面夾角;調大偏心輪偏心度,在保持物料上平面夾角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壓實力度;調整水平勻料裝置,均勻左右兩邊的物料。
通過對進料位置和裝置的改進,煙葉空鼓現象消失,壓實效果大幅提高,見圖8。
圖8 進料位置改進后效果圖
在改進運行生產后接近1年,1號切絲機效果得以改善,與2號切絲機差異性消失,“細煙絲”、“跑渣片”的故障未出現過,見圖9。
圖9 改進后進料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