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淼
(山東能源重裝集團泰裝工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山東 泰安 271000)
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對裝載機各方面性能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而裝載機能否滿足要求,能否快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務,完全取決于在各種工作環境下的工作能力。其中裝載機鏟斗的成型和舉升高度,工作行程角度就是其工作能力的關鍵考核點。由于裝載機在實際加工過程中,經常出現鏟斗定型不一致的現象,從而造成裝載機運行中能源損耗和工作效率的下降,所以對裝載機鏟斗定型的研究是相當有必要的。
近年來,公司研發了新型裝載機ZL20EFB,該產品作為礦用裝載機的拳頭產品,已批量投入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部分零部件質量得不到保證。其中鏟斗作為裝載機的門面,使用功能的核心部分,主要的操作功能部件。在鏟斗使用中,要達到既定提升高度和翻轉角度,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裝配精度,降低裝配難度,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必須保持其焊接精度和外形尺寸。
現有焊接工藝中,裝載機上的鏟斗在焊接時,傳統的焊接方法是將產品上各零部件,開始使用卷彎機制作,分步進行,然后進行整體鉚接,鏟斗成型不一致,尤其是鏟斗后面雙耳板的焊接定位配對,耳板焊接尺寸達不到圖紙要求,不同步,水平度和焊接角度難以掌握精確,對后續提升臂、動臂的裝配性能造成影響,加大了裝配難度,鏟斗后續工作運行中舉升角度和高度得不到保證,直接影響使用中鏟斗翻轉角度,導致出現殘次品,無法保證質量,影響整車工作性能和質量。針對這一個問題,決定用焊接定型工裝進行定位焊接。從鏟斗結構出發,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兩套焊接工裝,對工件分兩次進行定位焊接。
(1)鏟斗結構由底板、弧板、側板和后雙耳板組成,與原來結構相比有一定的差異,由原來的3個耳板變為配對的4個耳板,其焊接定位難度增大。

圖1
(2)鏟斗定型工裝結構從鏟斗形狀,鉚接成型方式出發,設計了固定形式和位置的結構,主要由弧板定型、固定底座,壓緊同步裝置組成,鏟斗底板下料長度留5~8mm余量,放入定型中間區域,弧板根據鏟斗內彎曲形狀設計,根據板材厚度的屈服強度和成型度,分三部分壓緊固定,弧板底部和兩側面分別進行壓實,最大程度保證了鏟斗的一次性成型,為后續的焊接定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2
(3)鏟斗耳板定型工裝結構,從耳板的位置要求和焊接形式出發,保證其焊接的參數和同軸度,鏟斗放置平臺前部,底邊限位對齊邊緣,耳板成對放置,先使用上部軸套和銷軸定位,鎖死固定內耳板位置尺寸,再用下部兩個對稱定位水平固定各孔距焊接位置,最大程度完成了定位,保證了焊接尺寸,保證了后續提升臂和動臂的安裝精度。

圖3
該工裝的成功研制,保證了工件的關鍵尺寸和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工裝使用后,原來一個鏟斗需要3個人2天的工時才能完成,其中光焊接完成后整形就需要1個人半天的時間。現在用此工裝后只要1個人1天工時就能完成,而且不需要進行再次整形,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為整體產品質量和工作性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本套定位成型工裝的成功研制也可以在同類結構產品中推廣應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工裝的設計成果,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為公司提高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