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添
家庭教育,是家事也是國事。
8月17日,家庭教育促進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此次審議為二審。
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草案二審稿將法律從“家庭教育法”更名為“家庭教育促進法”,進一步完善了家庭教育概念,鼓勵社會力量在家庭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有效回應“雙減”政策,引領家庭教育回歸本質。
分組審議時,杜玉波委員說,草案不僅明確了家庭主體責任,而且壓實了政府、學校和社會各方責任,有利于推動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和強大合力。
今年1月,初次審議家庭教育法草案后,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單位、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家庭教育立法主要是為了促進家庭教育,家庭是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國家、社會為家庭提供支持、協助。
據此,草案二審稿將法律名稱修改為家庭教育促進法,增加“促進”二字,并對各章結構作出調整,將第二章至第四章由“家庭教育實施”“家庭教育促進”和“家庭教育干預”分別修改為“家庭責任”“國家支持”和“社會協同”。
在調動社會支持力量方面,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為家庭教育事業進行捐贈或者提供志愿服務,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
為了避免公權力對家庭的過度干預,草案二審稿刪除了一審稿法律責任一章中有關罰款、拘留等處罰措施。此前,草案一審稿第47條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違反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作出的責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責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五日以下拘留。
草案二審稿強調,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委托他人照護未成年人,不能減輕其家庭教育的責任。草案二審稿將一審稿第16條中的“應當與被委托人共同實施家庭教育”修改為“應當與被委托人保持聯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況,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責任”。
整體來看,此次草案二審稿突出了國家對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服務。法律名稱增加“促進”二字,體現出立法重心和思路的調整,從對家庭教育規范與干預,轉變為支持、幫助和指導,得到不少與會人員的肯定。
同時,也有委員在審議時提出對于社會上存在的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懸空、監護人不盡責任的現象,通過法律來干預和規制同樣有必要。
草案二審稿對家庭教育的概念進行了進一步完善。
草案一審稿中關于“家庭教育”的概念,定位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以促進其健康成長為目的的引導和影響”。
草案二審稿將這一概念細化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知識技能、文化修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進一步體現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成年成員的日常行為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最大的,包括學走路,學說話,學人際交流、社會交往,多是跟著大人學習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說,“家庭教育,先對家長進行教育,把家長教育好了,這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結合家庭教育特點完善家庭教育概念,對于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李鉞鋒委員說。
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中華民族具有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家庭教育立法目的應當體現這一優良傳統。家庭教育的任務,除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應當包括弘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于這一意見,草案二審稿予以采納。
近期“雙減”政策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當中。7月24日,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亂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在8月13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未成年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的問題,從立法層面積極施策,幫助學生減輕負擔、幫助家長破解“焦慮”。
臧鐵偉說,家庭教育促進法草案明確規定,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家庭教育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遵循家庭教育規律,貫徹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
為明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家庭教育服務機構的職責是指導和幫助家長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而不是為未成年人提供學科教育等服務,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草案二審稿進一步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
一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不得組織或者變相組織營利性教育培訓。二是,將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依法設立的家庭教育服務機構明確為“非營利性家庭教育服務機構”。三是,對家庭教育服務機構超出許可業務范圍的行為規定了處罰。
分組審議時,李銳委員建議,在家庭教育促進法草案中,要統籌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方針,增加“減輕負擔,不提倡增加學科類校外補課”的內容,落實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目標的實現。
8月18日上午的分組審議中,與會人員對于家庭教育促進法草案給予普遍贊同,圍繞如何進一步解決家庭教育領域的實際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劉修文委員認為,法律草案應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可操作性。“當前家庭教育中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在于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知道如何實施家庭教育、怠于或拒絕實施家庭教育,甚至不當、錯誤實施家庭教育,在于沒有形成指導支持服務督促家庭教育積極有效開展的合力,造成了很多社會性悲劇,也有很多網友發出了‘父母是最應當持證上崗的職業的呼聲。”
周洪宇委員認為,家庭教育立法要強調學校的作用,應參照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發達地區的家庭教育的經驗,在高等院校、職業學校中開設家庭教育學科,培養專業師資和研究人才,以此推動家庭教育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
“目前青少年的家長對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是一個非常頭疼的事。”呂薇委員坦言,家庭是培養未成年人形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上網習慣、防范過度沉迷的主要環境,建議將健康上網納入家庭教育內容,預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戲。
李鉞鋒還關注到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根據民政部2018年數據,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達到697萬余人,96%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70%分布在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貴州等中西部省份。部分地區的農村大多剛剛脫貧,政府財力大多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使用本級財政支持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難度較大。
“建議草案完善國家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支持的有關規定,明確傾斜支持政策,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李鉞鋒說。
(摘自《中國人大》2021年第16期。作者為該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