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焦慮情緒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生理反應,它常自然而然地發生,并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化解焦慮情緒呢?
首先,人們應意識到,情緒是人遇到應激事件之后的正常反應,它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應保持一個接納的心態。其次,情緒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比如說,面臨當下的疫情,焦慮情緒是身心提醒我們危險臨近的一種方式。在危急處境中,焦慮能夠讓人們做好戰斗或逃跑等應激反應的準備;而且,當一些重要的事情發生時,它也能幫助人們更加敏感、警惕,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安全。
再比如,拿最常見的考試焦慮來說,輕度的考試焦慮其實是好事。焦慮可以提高你的感覺和意識。所以,感到焦慮并不意味著你不正常,或是被它擊垮了,相反,你很正常。就如同其他情緒一樣,焦慮的出現也是為了達成一個積極目的。
那么,情緒什么時候才是不正常的呢?只有當它失控的時候,才成了一個問題。比如,突然之間,你心煩意亂,無法正常地工作或學習,因為太緊張而請假不去上班,或者你可能全身發癢、拉扯自己的頭發、坐立不安。或者,只要當你處于公共場合就出現應激反應、回避行為,這時候,焦慮情緒才成了問題。這個時候,你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如找一個適合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記住,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消除壓力或焦慮,而是把焦慮情緒控制在可控范圍內,讓它起到積極作用。我們可以采用以下10種方法,幫助自己化解焦慮情緒:
1.深呼吸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每件事情速度都會加快。我們的心跳加快,呼吸加速,這使得我們很難清楚地思考和做出理性和適當的決定。當你察覺出現加速的跡象時,請你深呼吸,讓自己慢下來。
2.進行5×5的練習,體會你的感覺
雖然焦慮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中,但經常在身體上體現。當你焦慮的時候,花一點時間與你的五種感官相連接。通過你的感官,去感受這五件事情,并描述出你看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摸到的和聽到的。這個練習會幫助你回到當下這一刻,中斷焦慮的惡性循環。
3.完成生活中每一個簡單的任務
生活中充滿了簡單的任務:步行、吃飯、做家務、飲水、烹飪。當焦慮的時候,我們感到失去控制。那么,做一些簡單的任務,有助于提醒我們控制自己的選擇。你可以選擇一個任務,把它當作是你第一次去做,并投入進去,豐富你的生活。
4.做一個當下的現實檢查
焦慮往往源于對沒有發生的事件的恐懼。我們的思想是非常有創意和強大的,經常告訴我們并不真實存在的故事。當你有一個災難性的想法時,問問自己“這是絕對真實嗎?”這樣可以幫助你意識到,那個最糟糕的結果只是:帶給你恐懼的是一種猜想,而不是事實,它并不是發生在現實中的事實。
5.不做評判
焦慮已經讓人很痛苦,但我們還經常受自我批評的困擾。請你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做判斷和評判會讓我們或多或少地焦慮嗎?答案:總是,甚至更多。當你注意到正打算自我批評時候,請嘗試告訴自己:“我要對自己更好一些,善待自己。”用這樣的方式來打斷你的自動化評判系統。
6.轉換你的焦慮能量
不是所有的焦慮都是負面的,剛才說到,一定范圍內的焦慮對人們是有益的。實際上,你可以將那些多余的能量轉化為更有效的東西,比如當你緊張地等待一些重要的消息時,或者在頻繁刷手機看新聞時,不妨轉化一下能量,去步行、打掃衛生或者看部電影等。
7.嘗試抬頭
抬頭仰望天空,看到藍天、白云時,那種對大自然的體驗,沉浸的感覺,會讓你放松。
8.學會聆聽
在某一天選擇一段時間去聆聽周圍:聽聽風中葉子的簌簌聲,孩子們玩耍的聲音,或者周圍人的聲音。當我們放松和聆聽時,可以與生活建立連接感,這種簡單的接觸,會使焦慮得到很好的緩解。
9.明確你的情緒按鈕
到底是什么讓你如此焦急?遲到?公共演講?社會情況?家庭情況?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情緒按鈕,就可以更好地進行自我調節,當你對它們有心理準備時,你就會更安心,更穩定。
10.培養耐心
焦慮會表現為不耐煩,正如耐心表現為平靜與穩定。如果你想培養耐心并運用自如,首先要保持一個好奇的心態,尋找不耐煩,它如何在身體中顯現?你能描述它嗎?耐心不僅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它也是調節情緒的一個重要方法。
請記住,當我們覺察有事件發生時,無須去改變它,可以嘗試去接納它。就好像我們不能阻止別人的做法,更控制不了頭腦中想法的出現。
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讓自己處于覺察的狀態,體驗到自己的情緒、念頭;同時,通過以上這10種行為訓練,幫助自己不會被焦慮情緒掌控接下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