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
摘要:大型交響樂團的表演指揮的節奏與速度代表了樂曲的情感變化,怎樣發揮出高水準的指揮藝術是每一位指揮者都在深入思考問題。交響樂團的表演指揮動作需要指揮者耗費心思精心設計,充分利用指揮者自身的表情、手勢及動作來控制演奏的變化定位演奏的基準,以此為大型交響樂團的表演營造出適宜的演奏氛圍。本文將圍繞大型交響樂團表演中指揮的作用進行研究探討并做出相應的闡述。
關鍵詞:交響樂;樂團指揮;指示性手勢;評價性手勢;情意性手勢
指揮者的動作和手勢代表了樂曲演奏的速度與情感變化。在大型交響樂團中表演中,指揮者要提前制定指揮計劃并逐步做好相應的排練工作。指揮過程中指揮者不僅要充分考慮旋律的節奏與情感,還要重視每一個聲部之間的搭配,確保不會出現聲部掩蓋情況。指揮者在揮舞指揮棒時,好似與演奏者的口語交流,靜態手勢與動態手勢的含義非常豐富,直接表達了指揮者的內心對樂曲的情感。
一、指揮指示性手勢作用
大型交響樂團指揮員通過指示性手勢來表達感受和想法,這些都是客觀信息,不包含主觀的感受,從而讓其他演奏家感受到真正的音樂語言。例如在大型交響樂的指揮中,指揮家將自己的手放在嘴邊來示意“打開口腔上顎”,并且用兩個前臂代表氣流做出“深吸氣-深呼氣”相互交換的作用。以此來使不同樂器之間相互配合演奏。從上述例子來看,指示性的手勢肢體幅度比較小,運用起來直接簡潔,很少包含指揮者個人情緒,所以存在在交響樂的各個環節當中,應用范圍非常廣。指示性手勢運用簡單,創造性也不強,但是卻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能給觀眾一種真實的感覺,其中包括了“實指和虛指”,前者指現場觀眾可以看見的手勢,后者就是現場看不見的手勢。
在傳統的大型交響樂團當中指揮處于關鍵地位,指揮家應使用合適的指示性手勢對樂隊進行引導以及指揮,使得樂團的凝聚力更加強烈,營造更好的演奏氛圍。大型交響樂團由于演奏樂器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很難達到一個演奏平衡點,而指揮使得樂團能夠更好地掌握交響樂節奏、表達情感以及節律的效果。指揮家經常采用簡潔的手勢來替代指揮語言,利用看得見的手勢來調整樂團訓練的節拍、唱歌等問題。這些簡潔的手勢還可以幫助樂團其他演奏者正確記憶演奏的節奏、歌曲旋律、節拍以及傳遞信息等內容[1]。
二、指揮評價性手勢的作用
大型交響樂團需要通過指揮,才能將各個演奏連接起來,所以一個優秀的指揮家對大型交響樂團來說極其重要,甚至能夠影響到整個樂團的演奏狀況。大型交響樂的指揮需要指揮家對交響樂作品有深入理解和感悟,有著超乎常人理解音樂的能力,對音樂有敏感的認知能力,同時需要掌握熟練的指揮技巧。
指揮家需要熟練掌握現場指揮的動作,能夠把控好交響樂團現場演奏的氣氛,帶動大家走進音樂、欣賞音樂。指揮性手勢當中,評價性手勢有著很大的使用價值。指揮家在傾聽交響樂曲的同時,利用評價性手勢,對樂團下一步演奏內容進行指揮,同時表達自己對樂曲的贊譽,對演奏者的鼓勵,通過這種評價性手勢,使得各個演奏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增加了演奏中的互動,從而讓人們認識到交響樂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懷,更加重視交響樂的地位。
大型交響樂團融合了很多種樂器演奏團體,所以管理起來比較復雜,各個演奏部門之間缺少聯系,當在一起演奏時,個別的演奏樂團難以知道自身的演奏情況,而評價性手勢可以是說交響樂中的“醫生”,指揮家可以利用這些手勢,及時發現表演中的漏洞并對錯誤進行協調。比如在交響樂團演奏過程中,有搶拍或者慢拍的現象出現,指揮家就可以使用肢體語言或者表情等姿勢,及時提醒演奏者調整演奏方法和技巧。還有就是指揮家可以通過肯定性的評價手勢,來表示對演奏的肯定,給其他演奏者傳遞信息,從而加強聯系,使得演奏變得更加順利。這種指揮手勢,將交響樂中的人文情懷、藝術情懷都充分展現出來,還可以使得交響樂團各個部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起到引領大型交響樂團的作用[2]。參與演奏的樂團在一起合奏或者合唱過程中,其實很難了解自身表演的情況以及觀眾反應,不能自我及時調整表演方法,有了評價性手勢,有助于其及時了解現場反應,根據手勢做出調整,讓觀者得到更好的聽覺體驗。
三、指揮情意性手勢的作用
在大型交響樂中,樂曲演奏所表達的情感往往是抑揚頓挫,不同的曲目有著不同的情緒和特點,這就需要指揮家能夠合理運用情意性手勢,在短時間內表達出想要宣泄的情感,例如歡喜、悲傷、憤怒、快樂等情感。在大型交響樂團當中,常用的情意性手勢有擊掌、揮動手臂、震動上臂、握拳頭、手指彎曲或者摩擦雙手等,這些手勢在大型交響樂中的應用非常頻繁,其表達情真意切,感染力也很強,可以帶動全場演奏以及觀看者的心情。
交響樂包含的情感很強烈,與其說是歌曲,不如說是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故事,通過歌曲表達出來,其中包含了作家強烈宣泄的情緒和感情。音樂需要共鳴,不同的人傾聽同一首交響樂所得到的信息也不同,指揮家需要真正了解所表演曲目的內涵,以及曲目所要表達的情感,才能夠切身體會到藝術的價值。當指揮家清楚正確地感悟到音樂所要傳遞的信息,就可以在指揮中結合情意性手勢,利用形象具體的肢體語言,表達曲目中的節奏和感情,這樣的情意性手勢本質上就是在直接敘述指揮者個人情感,從而可以讓觀眾更好地理解樂曲想要傳遞出來的情緒和內涵[3]。情意性手勢與指示性手勢的不同之處也在這里,前者表達了指揮家個人的情感,而后者不包括。所以情意性手勢使用起來更加隨心化,蘊含的內容也較為復雜,不單單是向演奏樂團進行示意,還包含了整首歌曲所傳遞的感情,這樣的手勢,讓音樂更加具有靈魂和情感,也讓觀眾感受到不一樣的音樂信息,從而容易產生共鳴。
四、結語
指揮者通過手勢的變換與演奏者進行溝通交流,每一個不同的手勢都代表了自身對樂曲的情緒表達,以此來糾正樂團在演奏過程中每一處細節錯誤。指揮者在大型交響樂團表演中的手勢表達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和多元意義的指令,其通過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的不斷引導來保證樂團的演奏效果,從而使樂團隨著指揮的情緒實現演奏的升華。
參考文獻:
[1]金建民.“十大”排行榜系列 十大音樂世家(上)[J].音樂愛好者,2020(03):58-63.
[2]王秀濱.哈爾濱首屆“哈夏”音樂會指揮[J].黑龍江檔案,2020(01):108.
[3]何宇軒.馬里斯·楊松斯:一個永不完結的句點 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市場總監彼得·麥瑟一起懷念楊松斯[J].音樂愛好者,2020(02):14-25.
[4]張亦弛.以定位四步法分析香港小交響樂團的定位及運營管理[J].齊魯藝苑,2019(03):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