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麗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培養形成高素質的勞動大軍, 是提高中國制造和服務水平, 深入推進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必須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做好“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分類發展, 準確把握其本質特征, 對于推進“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立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 “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是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建設的重要條件。
中等職業教育既肩負著我國教育的基本使命, 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 又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務。因此, “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建設必須服務于職業教育履行使命。 “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的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聘請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 二是引進具有企業經歷的專職教師; 三是派遣學校教師進企業頂崗實習, 培養雙師素質。“雙師結構”教學團隊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1、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
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企業兼職教師組成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實現了“理論專家”與“技術行家”的協同互補, 對于優化專業課程師資隊伍, 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2、基礎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結合
基礎課包括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 是專業教育的前提和必備條件, 在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職業教育中“重專業、輕基礎”的現象依然突出, 基礎課程在支撐專業教育方面的力度不足, 缺乏有針對性的銜接。因此,中職院校在“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建設過程中, 要加強基礎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資源的整合、銜接與協同。
3、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結合
當前, 我國中職教育存在過于追求經濟屬性, 忽視教育的自然屬性, 造成人才培養過程中過分注重技能培養, 忽視了職業道德及職業素質的教育。在中職院校“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的過程中, 往往忽略與思政教師隊伍的協同, 因此無論從教育本質屬性的角度還是從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 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都是職業院校“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應有之義。
二、建立激勵機制,“雙師型”教師的職稱評審與晉級,應該制度化、常態化。
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一方面,從事職業學校教學的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符合職業學校教學要求的“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作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在管理制度方面,盡快建立一套科學的完整的與我國職業學校教育現狀相適應的“雙師型”教師職稱評審標準與晉級制度,從政策層面上使之制度化、常態化。要把重視教師第一職稱及教師系列職稱的評定,與完善第二職稱(如“初級工”、“高級工”、“助理工程師”、“工程師”等系列職稱)的評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一些已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成為“雙師型”人才。
1、推行上崗職業資格證書制,有利于培養“雙師型”教師
上崗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高職教育的一項基本制度,對于從事職業學校教學的專業課教師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崗前職業資格培訓是職業學校教師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最佳途徑,有利于培養“雙師型”教師。
2、校企合作,有利于“雙師型”教師成長
職業教育要走校企合作之路,已成業內共識。通過校企合作,使教師在合作中了解與掌握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為更好地實現“項目教學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充分利用產學合作的契機,直接從生產一線獲取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有利“雙師型”教師成長。
三、提高認識,加快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步伐。
對“雙師型”教師認識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兩種觀點,一是從教師個體的維度出發, 包含“雙職稱”說, 即教師既要有教師職稱, 又要有行業職稱; “雙證”說, 即教師既要有教師資格證, 還要有行業職業資格證書; “雙能力”或“雙素質”說, 即教師既要有理論教學能力, 又要有實踐教學能力。二是從教師團體的維度出發, 提出了“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它不要求團隊中每個個體都具有雙師素質, 而是強調團隊整體在理論教學能力與實踐教學能力上協同互補, 即團隊中既有精通學問的學術導師, 又有精通技術的技師。可以說, “雙師”概念的發展, 反映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由強調個人的“全能”到強調團隊“協同”的發展歷程, 這既符合教師隊伍建設的客觀規律, 又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