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摘要:做好初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是提高高中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方法。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以新課程改革為指導,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有效落實初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并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習慣來進行教學,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減少學生在接觸高中數學過程中的恐懼心理,為學生揭露高中數學的奧妙,進一步地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綜合素養獲得有效發展。
關鍵詞:新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策略 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10
引言
高中教材在內容、知識上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強,不像初中一樣簡單易懂,同時由于初中和高中的課程安排存在差異,教學方法不同,學生不適應高中教師的學習計劃和教學方法。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學習成績下降,高中數學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基礎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改變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切實做好學生進入高中的銜接工作。
一、加強初高中教學內容的銜接工作
從初中教科書中刪除的知識只是高中學習的關鍵內容,導致很多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無法跟上高中學習的進展。以同一性三角形的判斷方法為例,初中教科書只要求學生學習判斷同一性三角形,學生可以記住這五個判斷句子。但是,令人困惑的一點是,“邊和角”不能判斷兩個三角形的重合。原因是他們沒有反映在初中教科書中,所以學生只學習簡單的內容,而沒有深入探究其本質,最終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其在解決相關內容方面的意義。這是初中和高中教材銜接問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無法提高數學成績。因此,初中教師可以簡單地在教學中向學生擴展一些知識,記住不要遵循劇本,使教學內容更接近高中所學知識,為學生在高中學習鋪平道路。
二、注意教學節奏,樹立學習自信
在高一階段,我們要注意教學節奏的把控,多一點耐心,對學生多一點信息,給學生一個知識過渡的緩沖期,幫助他們重新回到學習的軌道上來。具體來說,我們要在教學中注重初高中知識點的對比與聯系,將學生引入門徑。當學生能夠建立起初高中知識前后聯系,由已知學習新知,學生的學習自信也就有了。同時,當高一學生在數學面臨學習難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問老師。只有向教師傾訴自己的問題與困惑,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真實情況,所處的具體困境,才能“對癥抓藥”,給予學生最有針對性的建議,幫助學生少走彎路。為此,我們要鼓勵學生有什么不懂的,課下大膽來問自己,不要不好意思,要認真陳述自己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向教師尋求專業的指導。具體來說,在教學指數函數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先帶領學生去回顧初中階段所學習的指數含義,并結合課前的練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將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知識點代入到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初中階段所學習的指數,有利于他們對未知知識的思考,降低學習難度。同時,對于那些比較抽象且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將其知識拆分為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最后通過組合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這樣,學生才能夠樹立起對于高中數學學習的信心。
三、完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養成學習習慣
初中的知識點較少,課堂時間充裕,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各種公式的推演、驗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開展深入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是在進入高中之后,教學內容多,知識面很廣,且對教學質量的要求很高,數學學習成績對實際升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故而高中教學不能像初中一樣。首先,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將從前的教師主體變為學生為主體,由教師來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其次,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高中數學任務緊,課堂上的教學速度比初中快很多,學生需要在課前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才能跟上課堂的學習節奏。最后,不可輕視思考和驗證,雖然高中課堂時間緊張,但學習之后的思考和對公式的驗證必不可少。
四、立足學科核心素養,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應立足于核心素養,注重高中知識同初中的聯系,循序漸進地提升難度,帶領學生由舊及新、由淺及深地學習,讓他們自覺、主動地接受高中數學。比如,在開展“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時,教師設計導語:在過去的學習中,大家已經接觸過一些幾何體面積和體積的求法及公式,哪些幾何體能夠求出表面積和體積?課件中同步展示小學、初中所學的幾何體,包括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等,引導學生回憶和交流,讓他們歸納和分類。接著,教師設疑:幾何體的表面積等于它展開圖的面積,那么柱體、錐體、臺體的側面展開圖是怎樣的?該如何計算?揭示新課主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投影長方體、椎體與臺體的側面展開圖,指引學生得出棱柱、棱錐、棱臺表面積的一般求法,組織他們分組討論這三類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圖形構成,表面積怎么求?使學生討論、歸納表面積公式或求法。隨后運用同樣的方法帶領學生探究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
五、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銜接
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計算能力,而初中數學問題不難計算。教師通常會幫助學生減少提問時的計算難度,從而無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求解二次方程時,初中的教學目標是理解其定義,將其轉化為一般方程。但是高中教師要求學生掌握求解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迅速求解。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高中教師必須認真學習高中學者的知識,努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
結束語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數學知識和素養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高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時期,在學生進入高中的初期,數學教師要重視過渡時期的教學銜接工作,多層次關心學生,改變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從初中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融入高中數學的學習氛圍中。
參考文獻
[1]劉福民.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133.
[2]謝雪晶.淺談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7):184.
[3]胡彩云.初高中數學知識教學銜接的策略探究[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8(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