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蜜
摘要:新課改實施后,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大量的生字、句子以及平時生活的語言環境(部分學生生活中習慣于用方言交流)都對老師的閱讀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老師開始借助新技術的力量,營造輕松、有趣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擴寬視野,提高語言交流和寫作的能力。運用智慧課堂提高學生高效閱讀能力逐漸成為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而為了切實提高學生高效閱讀能力,筆者將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淺談一些有效策略的運用。
關鍵詞:智慧課堂;閱讀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60
一、設置問題任務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課前預習中,教師把預習相關資料、閱讀任務單通過智慧課堂平臺推送給學生,規定學生閱讀任務單答案回傳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通過平臺自動生成報表,分析掌握學生預習閱讀情況,了解學生閱讀存在的問題,進而調整學習方案,為課堂授課做二次準備。以《北京的春節》的教學為例。課前,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向學生推送關于北京春節的影視資料,讓學生通過聲音、圖像等直觀、生動地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場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老北京的民風民俗,激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究,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完成高效閱讀。
二、借助智慧課堂平臺,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在課堂結束后,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生可以借助智慧課堂平臺查找各種圖像、文字、影視材料,通過教師的協助,再融入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以及想法等,制作微課小視頻等,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依舊以《北京的春節》的教學為例。課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借助智慧課堂平臺查找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以及其他地區過春節的相關影視資料,再通過教師協助,制作成合集,從而掌握更多關于春節的知識,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提高了學生閱讀效率。
三、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享受學習樂趣。
智慧課堂相較于傳統教學形式,在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方面占有較大優勢。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將以前要在課堂上花很多時間重復去做的聽,讀,寫放到了課前和課后去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進行更有挑戰性的合作學習,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運用到生活中,向家長、老師、同學進行展示與分享。從而實現知識的生活化運用,做到學與用相結合。
豐富教學形式,首先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比如在課文《日月潭》中,如果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能通過口頭語言表達來描述日月潭的美景,可是通過智慧課堂,教師可以運用圖片、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日月潭不同時期不同的美,這樣的展示更加的形象具體,學生的記憶點也就更加深刻,對課文和詞語的理解自然也就更加形象。
其次,教師在運用智慧課堂進行教學時要注意進行課后的分析與反思。課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游戲效果、學生反饋等并綜合利用網上的名師資源,教材配套題庫資源進行作業的設計與優化。對于作業練習的結果有針對性的對于某位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和練習計劃,實現后期作業分層分類進行,更高效的提高每個層次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在運用智慧課堂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對數據進行儲存和分析,通過大數據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并在后來的教學中有側重的進行查漏補缺,這樣才能讓智慧課堂起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
新課改實施后,引入新技術,借助智慧課堂,提升授課的高效性和針對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高效閱讀能力的目的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趨勢下,教師要開始適應教學模式的轉變,變教案為學案,以學生為主,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新科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會自主學習,從逼著學生閱讀轉變為陪著學生閱讀,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蔡寶來.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智慧教學:理念、特質及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9(11):56-61.
【2】王喜平.淺析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26):32-33.
【3】呂青,石立.智慧課堂助力 提升學生閱讀素養[J].新教師,2019(04):34-35.
【4】呂敏霞.生成性教學探析[J].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0(6):114-117.
【5】孫國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