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峰,張麗
(南京工業大學,江蘇 南京 211816)
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對研究生教育以及科研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好的生源質量是培養高水平研究生的前提條件[1]。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質量,是各個高校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點任務。南京工業大學作為典型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生源質量也面臨著許多地方高校的共性問題,例如雖然有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面試讀研的資格,但是大多數推薦面試的研究生選擇攻讀更高層次的“985”“211”等重點高校,而選擇考南京工業大學的考生,相當一部分來自普通二本、三本院校,造成研究生的生源質量水平較低。因此,分析研究南京工業大學當前研究生生源質量,深入探究影響生源質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手段吸引優質生源已經成為地方高校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近四年來,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錄取人數總數雖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報名人數卻未隨之增長。從生源結構來看,推免人數和錄取的本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其中2021年該校錄取的推免人數跌破了四年來最低紀錄(94 人),本校優質生源流失嚴重。從錄取全日制生源的畢業院校情況來看,本校一志愿錄取人數合計617 人,僅占錄取比例的20.2%,本校生源報考和錄取率較往年大幅下降,說明本校生源繼續留校深造意愿不強。本科畢業于原“985”高校的生源僅占約1%,畢業于原“211”高校的生源占比在3%—4%左右,遠低于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與江蘇大學、揚州大學等兄弟院校存在一定差距。

表1 2018—2021年報考錄取情況分析表
該校2018—2020年報錄比保持在2.90 左右,2021年僅為2.45,均低于全省平均報錄比,該校報錄比和原“985”、原“211”高校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該校錄取的優質生源比例較低,本科畢業于原“985”高校的生源僅占約1%,畢業于原“211”高校的生源占比在3%—4%左右,遠低于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與江蘇大學、揚州大學等兄弟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從本二、本三院校招收的考生其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外語能力、專業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比本校及同級兄弟院校學生相比稍顯遜色,這些學生雖然通過了專業課考試,但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專業素養還有待提升,這些問題在入學后跟隨導師做科研的過程中就會有所體現,直接影響了碩士研究生整體的科研水平[2]。
隨著“雙一流”建設名單的公布,各高校紛紛展開對優質生源的爭奪。充足的招生宣傳人員是高效開展招生宣傳的前提條件,全校師生都是招生宣傳的寶貴資源。然而由于招生經費有限,學校招生宣傳工作主要集中在省內進行,多數招生宣傳組都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信息普及度不夠,現實中難以保證招生宣傳的預期效果,尤其是省外的招生宣傳力度還有較大的空間[3]。由于工作人員有限,雖然招辦人員在高峰期放棄周末休息但仍無法全部滿足家長和考生的咨詢需求,亟須有效發動學院專業教師和機關部門人員參與。相比其他高校的投入,學校研招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仍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招生宣傳仍然以學院自發組織為主,“學院部門聯動,全員參與招生”的格局有待完善。
學校始終堅持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核心,著力激發辦學活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實力。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始終以此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科門類較齊全、部分研究領域水平高的優勢,采取諸多措施改革創新研究生培養機制。進一步明確學科分類建設的規劃,確定學科發展的目標定位、發展主次,積聚優勢,重點突破。建立基于資源配置的招生指標分配管理辦法,通過合理調配,對第五輪學科評估中有望沖擊A 類(A+)學科、有望申報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進行重點扶持,適當傾斜配置招生名額,從而實現規模與效益關系的最優化處理。
本著兼顧公平和高效的原則,學校將繼續加大力度健全招生計劃與調節機制,并在錄取時嚴格執行,以保障一志愿生源的相對穩定。通過學碩指標的增量安排和存量調控,合理設置高水平大學優質生源專項計劃,吸引優質生源。為選拔優質碩士、博士生源,學校進一步加大了推免生碩博連讀計劃的選拔力度;為鼓勵學院接收外單位優秀推免生,實施了招生計劃補償措施。學校把緊缺資源的分配與質量密切掛鉤,將生源質量作為碩士及指標分配調節的重要依據,從體制機制上把緊了提高生源質量的“總開關”。
1.招生宣傳氛圍營造
利用和整合學校的各種宣傳平臺,各學院充分利用宣傳橫幅、校園網(學院主頁)、校內報刊、報告會等媒體和陣地,積極向本校學生宣傳學院學科優勢和讀研獎助政策等,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并于6—9月在校內舉辦一次全校性的研究生招生宣傳活動(如考研宣傳動員會、主題班會等形式),為學生提供面對面咨詢的機會,激發本校學生考研熱情,提高本校生源錄取比例。學校不斷拓展校外宣傳途徑,組織相關人員主動到山東、河南、江西、安徽等生源集中省份開展招生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校際交流,營造了全員參與招生宣傳的良好氛圍,積極吸引校外優秀生源報考;結合研究生生源特點,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開展招生宣傳和咨詢活動,及時發布招生信息,全面解讀招生政策,認真解答考生報考疑問,提高招生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及考生獲取信息的便捷性[4]。根據實際需要聘請校友擔任研究生招生宣傳聯絡員,負責相關地區、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宣傳工作。積極邀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知名學者參加研究生招生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2.精準定位目標院校
通過招生數據的分析研究,找出各學科錄取率較高的省市,對標專業對口的高校,各學院有針對性地組織招生宣傳工作,提高招生宣傳實效。學校要充分了解考生考研需求,分類吸引優質生源。對于希望通過讀研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學生,要重點推介學校應用學科的優勢、特色及社會服務能力,邀請已畢業的研究生回校宣講就業發展情況,積極宣傳畢業生在社會各領域做出的重大貢獻。對于強烈渴望參與學術科學研究的學生,重點宣傳學校的優勢學科、師資力量、良好的科研環境以及研究生在科研創新中承擔的重大項目、獲得的重大獎勵等,向考生充分展示導師們的學術優勢、學術魅力,利用學科和導師的感召力發動生源、吸引優質生源。持續強化網絡宣傳作用,通過本單位新媒體平臺介紹學科優勢和研究生培養特色,展示研究生教育成果,進一步提高宣傳效率,擴大宣傳范圍和影響。
3.優化招生服務細節
在爭取生源的過程中,任何細節都能夠影響考生的選擇。暑期開展組織校內、校外學生(包括低年級本科生)參觀科研平臺或實習基地、觀摩科研團隊學術研討、旁聽高水平學術講座等活動[5]。學院積極回應考生關切,采取諸多措施,不斷優化招生工作的細節,確保招生錄取工作公平公正公開,為考生營造公平的選拔環境。對于考生十分關心的招生人數、復試分數線、調劑信息等內容,及時在學院網站顯著位置進行通報。學院網站專門開辟專欄對包括學院概況、學科專業特色、優秀導師簡介、學院報考優惠政策、研究生教學科研成果進行介紹,并及時充實和更新反映學院總體科研實力與研究生培養相關內容。學院在復試考試結束后,組織專家教授加班加點審閱試卷,成績出來的第一時間通知考生成績,讓復試錄取的過程更加透明,在各面試小組的面試工作結束的當天公布成績,根據考生的初、復試成績按招生計劃擇優確定。
4.完善激勵機制,組建宣傳隊伍
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投放與生源質量掛鉤的招生工作激勵機制。制定碩士研究生招生獎勵辦法,進一步落實對各學院招生的生源質量及結構量化考核,將研究生招生宣傳工作績效作為學院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工作考核指標體系,根據各學院優質生源比例(每年具備新生獎學金評定資格生源人數)及增幅以及第一志愿報考人數及增幅,實施相應的招生績效獎勵,對于出現優質生源比例下降、推免生接受情況較差,第一志愿報考人數減少、上線人數不足招生計劃等情況的學院減少其招生指標,以實現研究生生源質量和結構的持續改善。
充分發揮全院師生尤其是導師的積極性,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廣覆蓋的上下聯動機制,任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人。各單位之間也要通過典型帶動,相互學習,主動學習,借鑒華東理工大學、江蘇大學的資助辦法,多渠道吸引優質生源,將提升學校研究生生源質量作為共同目標,開發新陣地,線上線下、省內省外聯動,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好、服務意識強的招生宣傳隊伍,為學校人才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高校碩士研究生生源質量是提升學校研究生教育質量、學科建設水平、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前提。在國家研究生招生機制改革不斷深入、生源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地方高校如何吸引和選拔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具有培養潛質的優質生源,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地方高校要牢固樹立生源質量為先的意識,對不同層次類型的生源進行針對性的報考因素分析研究,精準定位目標院校,不斷創新線上線下招生宣傳手段,吸引既定目標的優質生源報考,最終實現錄取生源質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