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21 世紀以來,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人才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故此,國家建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應把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結合起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契合,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近年來,旅游業已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為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旅游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發展中對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旅游人才質量不高,尚未達到企業的發展要求,出現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加劇了供需的錯位矛盾。多因素協同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是提高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廣西旅游院校創新創業體系的建構,需要政府、企業、學校的多方協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實踐能力,以創業促就業,真正培養高水平的旅游創新創業人才。
關于創新教育的定義,有以下兩種解釋:廣義上看,與傳統的教育形式相比,創新教育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狹義上看,創新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育活動[1]。關于創業教育的定義,分為狹義、廣義兩種,狹義的解釋認為創新教育本質上是綜合性的職業教育;廣義的解釋認為創新教育是強化人際交往能力的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年來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當前對其內涵并無明確的定義[2]。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最先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提出,該校大力鼓勵學生自主創業,重視其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主張“產學研合作”的教學模式。同時,斯坦福大學特曼教授指出,要把學術界和產業界結合起來,建構新型的合作關系。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通過開展學校教育,使其樹立初步的創業意識,在實踐中累積經驗,改善就業壓力。研究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由“創業”和“創新”兩個部分構成,創新教育側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業教育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整體來看,創新創業教育能讓學生由被動學習的狀態,轉變為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確保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
多元素協同,主要體現在創業方法、目標及路徑等方面,通過整合各項資源,開展多元化的交流活動,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改革創新創業機制。通過整合資源,最大限度發揮各要素的作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為高職教育體制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空間[3]。“產學研”是一種協同實踐,能最大限度發揮各個部門的作用,進一步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能有效提高旅游專業的教育實效。
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創業熱潮愈演愈烈,旅游院校的創新創業體系建構需要突出多因素的協同發展,即企業、高校、政府等主體的合作,通過增強社會資源、教育體系間的交流,推動資源共享,突破傳統教育資源模式的局限,建構動態化的合作平臺,不僅能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更杜絕了資源浪費的現象[4]。多元素協同背景下,政府、高校、企業間的密切互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業實效,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新興的專業,帶有很強的應用性,體現了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特色,綜合性較強。旅游管理專業的設計目標,主要以實踐和應用為主,在一段時間的發展后,旅游管理專業開始采用應用與實踐相契合的模式,為社會培養了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伴隨素質教育的深入改革,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亟須開展更進一步地改革。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已成為當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點。由于旅游管理專業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構方面難度較低。旅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優質人才,其教學內容涉及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高職院校能夠通過“產學研”平臺的建構,促進各方交流,打造一體化的教育體系。與普通的教學方式相比,這一體系帶有豐富的理論內涵,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實踐參考。
新時代背景下,廣西旅游院校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尚停留在表層,認為當前的創新創業是針對未來創業者的教育,對普通的學生來說,只需要學好本專業即可。現如今,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并不是很了解創新創業的內容,簡單認為創新創業就是“創辦公司”,這說明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尚不充分,忽略了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培養[5]。整體上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認知方面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不夠重視,在相關教育課程設置方面較為貧瘠;第二,學生不夠重視,很多學生不以為然,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在當前廣西旅游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專業課程開設較少,通常表現為創業大賽、講座等形式,有的院校雖然有該課程,但大多是選修課,極少部分學生會因對創新課程感興趣而選擇學習該課程,更多的學生僅是為了獲得學分[6]。在學校內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教育銜接不夠密切,通常是獨立存在的。所以,人才培養需要在日常活動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另外,大多廣西旅游院校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尚停留在就業指導、創業講座等方面。這些活動較為單一,對學生意識指導的作用相對局限,且教育內容過于枯燥,不利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師資力量在教育教學中很重要,在具體的實踐中,高校必須要打造優質的師資隊伍,培育優質的創新創業者。但目前相關院校的師資力量有限,大多教師缺少理論及實踐經驗,許多教師都是跨專業的教師,專門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比較少,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缺少創業經驗,難以滿足學生對相關內容的需求[7],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導致廣西旅游院校創新創業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
旅游管理專業帶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人才培養必須強調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但現如今,廣西大多旅游院校并未成立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基地,導致學生對理論的了解尚停留在表面,未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契合,校企合作力度有限,人才培養不符合市場需求,加劇了“供需矛盾”[8]。創新創業實踐是廣西旅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創新創業中的魅力,但在當前大多數創新創業教育項目中,實踐課程的比例較小,導致培養效率低下,不利于創新創業實踐人才的培養[9]。
在旅游院校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中,目標的制定至關重要,能夠為后續的活動提供導向。旅游管理專業有很強的應用型,所以,在具體的實踐中,要突出創新型實踐人才的培養,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但現如今,旅游院校培養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再加上消費者渴望新奇的旅游體驗,追求旅游產業的個性化服務。因此,旅游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過程應與時俱進,突破各個學科間的界限,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密切了解旅游市場的前沿動態,根據特殊人群的個性化需求,制定與之相關的旅游產品,最大限度發揮旅游資源的優勢,拓展新的旅游產品,促進旅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10]。廣西旅游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要時刻關注市場發展變化,結合自身的特點,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市場需求,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培養目標。
從旅游專業的特殊性來看,其人才培養不僅要求旅游人才具備專業化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該課程的設置,要實現跨學科的融合,突破各個學科間的局限,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因此,旅游院校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不僅要建構創新創業課程,更要拓展課程資源,如實踐操作知識、理論知識等,最大限度提高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效果。創業活動是一種轉化實踐的過程,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結合旅游市場的需求,并以此為導向,科學設計課程,定期舉辦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創新創業基地實踐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問題分析能力,確保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高校還要設置隱性課程,滲透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服務意識。
教師素質的高低,與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效果息息相關。因此,教師要發揮好榜樣的作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就業環境,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效果。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綜合性較強,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科學的實踐能力。所以,在旅游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積極建構“雙師型”隊伍。在此背景下,旅游院校要積極安排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踐,了解旅游企業的特點,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另外還應通過開展專業化的培訓,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專業內容,以此拓展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最大限度提高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效果。
旅游院校的目的在于為社會輸送高水平的人才,所以,在具體實踐中,相關高校要把握好旅游產業的需求,實現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能夠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活動,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企業、高校、政府、協會等都是校企合作的參與方。旅游企業通過與學校鼎力合作,能夠讓學生了解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內容,確保創新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高校還可以開展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旅游企業的發展變化,樹立創新意識,調動創新性思維,深化綜合素養,提高旅游人才的培養質量。
綜上所述,廣西旅游資源有明顯優勢,發展當地旅游業是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關鍵舉措。為了打造廣西旅游先進省,提高當地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要意識到旅游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建構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廣西旅游業的發展提供高水平的創新應用型人才,以此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