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麗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蘭州730000)
2013年秋,中國發起了“一帶一路”倡議,六年多來,在國際社會廣泛參與下,“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經濟走廊建設作為構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推進其發展勢在必行。目前來看,在中國規劃的“一帶一路”總體布局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涵蓋的國家最多,覆蓋的地域空間最大,所承攬的工程項目最繁雜,任務也最艱巨。中國和該地區合作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從長遠來看,建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是一個符合沿線各國發展利益、擁有美好前景的區域內合作工程。本文基于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這一主體,在分析沿廊各中心城市發展優劣勢的基礎上,利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所得指數,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城市綜合競爭力,旨在為中國以外的走廊中亞-西亞段沿線15個境外中心城市將來的合作發展提供建議,為中國企業與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境外各中心城市的投資貿易往來建言獻策。
中心城市,通常來講是指那些在某個區域內和全國社會經濟活動中處于重要地位、起到樞紐作用的大型城市。具體來講,中心城市在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中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心城市是經濟走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關鍵節點,中心城市作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投資建設的橋頭堡,尤其在一些城市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方面,中心城市將成為引領整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的關鍵性節點。其次,城市是經濟走廊資本與要素流動的核心樞紐,在“一帶一路”帶來的經濟要素的流動過程中,對于那些發展能級較高的中心城市來說,它們構成了“一帶一路”物流、人流等各種生產要素流的集散中樞和配置中心。最后,城市是經濟走廊產能合作項目的重要落腳點,就跨境經貿合作區和產業園區的地理分布來看,主要是分布在沿廊各國家和地區的城市,特別是其中綜合環境相對優越的中心城市。究其原因,城市作為國際化和全球化的樞紐,一定也是資源要素的集聚中心和配置平臺。由此可見,城市是沿廊產能合作項目的重要落地空間。
一個地區的經濟表現不僅體現為本國的經濟實力如GDP、人口和經濟增長速度等,還表現為該國的區域影響力,如對區域貿易的依存度和本國經濟開放度等,又因為中國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首倡之國,城市所在國和中國經貿關系的強弱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基于此,本文將從對方與中國經貿合作關系的緊密程度、自身經濟實力、投資環境等幾個層面的中心城市進行評估。基于對實際情況的考慮,文中選取了5個中亞城市和10個西亞城市作為評價目標。
綜合考慮所選數據的特征,文中選用主成分分析法,這是一種多元統計方法,它借助降維的思想,把許多個指標轉化為幾個綜合指標。文中首先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有效地將反映經濟走廊沿廊15個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的6個指標降到2個主成分,做到了在保留大量原始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有效降維,接著為了更好地解釋各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因素,根據各個主成分的載荷矩陣特征依次命名為自身產業體系及對外包容度水平和經濟金融環境成分。
文中選取的15個城市分別屬于經濟走廊沿廊15個國家,各指數數據來源于《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選取15個城市6項反映綜合競爭力的指標,分別是:X1:金融服務指數,X2:產業體系指數,X3:當地需求指數,X4:經濟活力指數,X5:社會包容指數,X6:政府管理指數。
1.對數據標準化處理及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
文中使用SPSS26.0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利用KOM檢驗法和巴特萊特球體檢驗法進行因子分析的適用性檢驗。KOM值等于0.530,說明指標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是不顯著。不過,巴特萊特球體檢驗結果為41.300,并且Sig值為0.000,這個結果表明拒絕相關系數是單位陣,即該結果驗證了因子分析法適用于所選數據。

表1 樣本城市各項指數
2.主成分分析過程
(1)用相關矩陣求解主成分結果
對6個指標進行線性變化,列舉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主成分是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并且相互之間不相關,構成一個線性矩陣。將所選取的數據導入spss軟件,經過運算,得到主成分結果表。
由表2可知,前2個主成分解釋了全部方差的75.484%,說明提取的2個主成分足以代表原來6個指數75.484%的信息,即用所提取的主成分來評價中心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是合理的。因此,提取2個主成分,記為Y 1和Y 2。

表2 主成分結果
(2)計算主成分系數
根據2個主成分系數,得到Y1、Y2的線性組合:

(3)主成分得分和綜合得分
確定主成分之后,根據各變量的系數列出主成分表達式,通過spss計算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并對各個城市進行排名,然后根據Y1、Y2的方差占比,列出計算綜合得分的表達式,通過計算得出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名得出以下結果:
由表3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主成分Y1得分相對較高的是伊斯坦布爾、迪拜和利雅得,說明這三個城市對外來產業的需求和包容度較強;而第比利斯等幾個城市在主成分Y1上的得分都為負數,說明市場不夠開放。主成分Y2得分相對比較高的是多哈、阿什哈巴德和馬斯喀特,表明這三個城市自身的經濟發展環境較好,其他幾個城市的主成分Y2得分都比較低,也有出現負數的,反映出這些城市的自身實力稍弱,吸引外來合作的能力差一些。從綜合得分來看,伊斯坦布爾、迪拜的綜合得分均大于1,說明這兩個城市的自身實力和市場開放度都較好,是首選的合作伙伴;而第比利斯、比什凱克、杜尚別的綜合得分較其他城市低得多,說明自身水平一般,對外來者的包容度也一般。

表3 主成分得分和綜合得分
根據主成分分析結果將15個樣本城市分成四類,針對不同類型的城市,具體提出以下建議:第一類是經濟發展好,包容度低的城市。加強雙方的往來交流,拓寬市場,力爭使雙方或者多方的合作者理念相符,從而齊心協力推進合作發展。通過城市間舉辦文化節、交流會等來營造良好的合作環境。第二類是低經濟實力,包容度高的城市。通過建立姊妹城市關系等,幫扶帶動這些城市發展經濟,在投資政策方面,可以適當地向發展相對落后的城市有所傾斜。另外,通過加強國家間的金融合作、促進貨幣流通和資金融通等方式來為這些城市創造穩定的融資環境。第三類是經濟實力和包容度均較好的城市。發揮合作雙方的比較優勢,實現互補性合作,維護雙方友好關系,逐步實現政策溝通平臺的搭建,以此完善城市合作機制。發揮政府作用,對于一些市場層面的項目運營等微觀問題進行宏觀調控,以此來為市場運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為企業國際合作提供政策保障。第四類是經濟實力和包容度都低的城市。對于這類城市,主要以國際援助為主,修建基礎設施,搭建國際貿易平臺,加強政治上的合作往來,通過產業轉移等方式使這類城市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拓寬我國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