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汽數據有限公司 高春曉 李慧
基于二階聚類方法建立城市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發展潛力評估模型,并對全國337個城市進行實證分析后,我們得出結果:新能源汽車城市發展潛力呈現區域特征,核心城市帶動力較強。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突破10%的關鍵節點。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邁進。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使得區域市場的銷量分布特征出現變化,及時把握重點城市市場趨勢和運行規律,對于車企精準布局重點區域、挖掘消費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潛力的評估主要關注全行業、企業及車型類別等宏觀層面市場銷量的預測,如采用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灰色系統預測模型、Bass擴散模型等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潛力進行短期和中長期預測。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區域市場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僅從宏觀層面進行分析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區域市場營銷策略制定的需要,將市場潛力分析下探到城市維度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聚類分析能夠將樣本集按照某種模式相似性的度量和聚類算法無監督地將相似的樣本歸為一類,被廣泛應用于針對目標群體進行多指標的群體劃分,如陳瑜鑫、常麗娜、梁富程等學者運用聚類分析方法,分別在不同文獻中對城市建設水平、城市空氣質量、城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等城市維度的多個領域進行了分析評估,但尚未有研究下探到城市層面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市場潛力分析。
基于現有研究的不足,我們基于二階聚類分析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分析模型,對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新能源汽車需求潛力分析,分析評估各城市新能源汽車發展潛力的大小。
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國家到地方陸續出臺涵蓋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激勵政策。對地方層面影響新能源汽車中長期發展的政策進行梳理,可以為后續潛力分析做鋪墊。
限購政策。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空氣污染等城市治理難題,部分城市針對燃油車出臺了汽車限購政策,購買者只能通過搖號或者競價的方式獲得燃油車增量指標,使得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購買人數顯著高于其他城市。2020年,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超過40%,政策因素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助推器。
目前國內實行燃油車限購政策的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及海南。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在充電、停車、通行等使用環節更加便利,消費者接受度不斷提升,極大地促進了消費潛力的釋放。由于限購城市與非限購城市在銷量特征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對新能源市場進行需求潛力分析時,將限購城市劃分為單獨一類。
限行政策。我國多個城市針對燃油車實施不同程度的限行政策,包括外地號牌早晚高峰限行、高排放車輛及部分道路限行、尾號“單雙號”限行等,在秋冬季等空氣污染嚴重時段限行力度還會加大。因此,燃油車限行政策嚴格的城市,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更加旺盛。
新能源汽車創新示范度。2009年開始,中國開始推廣“十城千輛”項目,在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公共服務領域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汽車。2013年,88個城市和地區分兩批被指定為示范區域進行新能源汽車的集中推廣,鼓勵個人及單位購買使用電動汽車,從購買和使用環節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提供財政補貼,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
大氣治理重點區域。雙碳目標下,城市碳排放壓力與日俱增,汽車行業作為碳減排的重點行業,降低單車能耗與提高新能源汽車比重是兩種主要途徑,而空氣污染嚴重區域由于面臨著更大的碳減排壓力,將更大力度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區域市場潛力巨大。2018年,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進行了重點區域劃分,重點區域內空氣污染程度及治理緊迫性較其他地區更高,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更大。
影響新能源乘用車需求的因素
調整后各級別城市特征
在計算指標選取方面,對于城市新能源汽車發展潛力,其決定性因素為影響未來新能源需求的關鍵因素,包括經濟社會因素、市場因素、基礎設施因素和政策因素四大類?;谝延醒芯浚x取GDP、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乘用車保有量、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新能源汽車銷量、充電樁保有量、大氣治理重點區域、新能源汽車創新示范度、限行限購政策等10項指標,作為城市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發展潛力評估模型的考慮因素。
將政策因素作為類別變量,其余變量作為連續變量,選擇二階聚類算法解決兩類變量聚類問題,并利用模型自動確定最終分類個數,得到城市聚類結果。
將聚類后的城市按照其潛力大小劃分為四類,并根據城市氣候條件、產業集群條件進行級別調整。最終評估結果顯示,我國城市新能源汽車發展潛力可分為4級,4個級別城市間平均銷量和滲透率差異明顯。
新能源汽車發展潛力呈現鮮明的城市群特征,區域內部基礎設施、產業鏈集群等多重因素的分工協調發展,使得經濟基礎、政策環境、NEV產業鏈及NEV普及率均呈現地域特征,區域內部核心城市產業帶動力強,對未來區域新能源汽車發展形成利好。該結論可為主機廠未來在區域市場的布局和營銷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