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作為一種小語種在我國高校辦學規模較小,但是德國嚴謹的工匠精神和高科技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現在留學德國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因此德語專業教育越發受到重視。在德漢兩種語言翻譯教學過程中,由于這兩種不同語言語系各具獨自特點,從而導致在譴詞、造句和習慣用法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采用詞匯增減與轉換、詞序改變、重譯和拆譯等不同翻譯方法。德漢翻譯過程就是在理解原文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漢語再現原文的過程,這是一種思維和表達的過程,又是一項高度復雜和具體瑣碎的腦力勞動,在翻譯過程中要求弄清原作全部精神實質和細致耐心,翻譯成敗關鍵在于是否理解德文中的詞語、詞組和單句的確切含義,以及“感情”色彩和語氣情態,也要弄清每一句話的邏輯結構和上下文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還要尋覓原作字里行間精微細妙的意向和信息。尤其在翻譯一些科技文獻的定義、定律、定理和工藝過程的時候,要求結構要嚴謹、譯文邏輯要嚴密和表達精確,重在強調文章中的觀點和發明物。同時,在中德交往和交流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姓名翻譯問題,可以從音譯為主、名從主人和約定俗成三個方面,積極探索德語姓名中的翻譯技巧和準則。作為高校德語翻譯教學工作者要積極探究信息化時代的德語翻譯標準與技巧,從文化翻譯角度研究德漢翻譯教學和探析翻譯策略,通過培養大學生的翻譯能力與提升德語語言知識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通過分析德漢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培養學生文化翻譯理念和翻譯技巧。
為此,由桂乾元等人合編教材《新編德語翻譯學教程》,對信息化時代德語翻譯標準與技巧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前我國高校德語專業翻譯學教材比較匱乏,很多以英語為主要目標語言的翻譯理論教材,對德語學習者的指導意義極為有限,而現有的德語版翻譯學理論,對于我國高校德語專業大學生而言因其理論性和針對性太強,并缺乏一定系統性而不實用,因此,該部德語翻譯學教材的出版問世很好地填補了這一空白。作者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由點及面和由淺入深地編寫了這部翻譯教材,重點介紹了德語一般翻譯學和應用翻譯學的基礎知識,如德語翻譯的種類與要素、翻譯的技巧與過程、翻譯標準與基本功、翻譯的創造與評論、翻譯的本質與等值、詩歌翻譯和機器翻譯等翻譯基礎知識。此外,作者為了師生在教學時選讀講解和互動討論而提供了十多篇有代表性的翻譯學短文,這些涉及到一般翻譯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短文都是從近年出版的德語翻譯理論著述中摘選出來的,旨在鞏固學生翻譯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提高他們閱讀德語翻譯理論能力。作者們根據自己幾十年來的德語翻譯教學經驗,以及德語翻譯理論研究的心得體會,用心編撰而成的一部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這部德語專業翻譯課程教材也是一本幫助德語學習者提高德漢翻譯水平的很好參考書。全書分為譯學基礎篇、譯學應用篇、譯學探索篇和德語原著篇四大部分,每個單元安排了翻譯基礎理論、譯文賞析、習作討論、翻譯經驗技巧和翻譯練習原文等5個基本環節。
在書中,作者首先把德語翻譯學主要內容及其關系通過示意圖完整扼要地展示了出來,旨在幫助讀者一目了然地理解德語翻譯學主要內容。列舉了翻譯意識主要包括重要意識、困難意識、本領意識、創造意識和樂趣意識,而重要意識又包含了學習外語、國際交往、國家發展、社會生活和譯者個人等要素;困難意識包括本質特性、重量相等、各有缺詞、表達習慣等要素;本領意識包括理論基本功意識、德語基本功意識、漢語基本意識、知識基本功意識、技巧基本功和實踐基本功意識;創造意識包括沒有創造不成譯創造意識、翻譯最難在創造、譯事樂趣與意義等;而樂趣意識包括提高克難本領、實踐基本功、譯作正式出版、譯作有益社會和體現譯者價值等。德國大文豪歌德認為翻譯要“譯至不能譯”,這也就是傳統翻譯標準所要求的“忠至可能”,通過翻譯者的辛勤勞動,讀者才能發現和領會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風俗民情等。
其次,作者對翻譯意識進行了闡述,認為翻譯工作是艱辛的,翻譯啟蒙是很重要的,所以對翻譯工作決不能采取輕率的態度。德語學習的五大本領也不過就是聽說讀寫譯,而“譯”又是其最根本歸宿。翻譯意識就是對翻譯的初步認識,翻譯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習者理解翻譯工作的重要性、困難性和艱苦性,要想勝任外語翻譯工作,就必須夯實多項基本功和具備翻譯創造的能力。在現代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商品經濟社會里,德語翻譯工作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商業烙印,而作為一種文化商品的德語譯文也就得進行“包裝”,譯文包裝的目的旨在為“顧客”服務,這就需要具備服務意識這個重要基本條件才能翻譯成功。因此,可以說德語的重要性實質上就是“翻譯重要”,學外語主要目的在于“譯”,在外國經商、出國留學、去國外旅游、在外資與合資企業工作等都需要懂得外語,任何學習外語的人都必須進行翻譯啟蒙,應該培養翻譯意識。
第三,重點論述了德語翻譯學基礎理論知識。作者認為研究一般翻譯學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者的翻譯意識、翻譯技巧和翻譯能力;而翻譯本質就是為了研究翻譯究竟是什么的問題;而翻譯標準問題就是為了傳神、精裝好譯文,在翻譯過程中翻譯步驟要有一定的章法,翻譯者要具備一定翻譯本領,具有扎實的翻譯功底最為根本。還要了解和掌握翻譯的一般類型,根據所涉及的語言翻譯大體上可以分為語內翻譯和語際翻譯兩大類,語內翻譯就是將方言譯成民族共同語和把古代語譯成現代語等;語際翻譯就是將漢語文本譯為外語文本或將外語文本譯為漢語文本;根據活動方式可以劃分為口譯和筆譯兩類,口譯基本方式有連續和傳譯兩種方式,可以用于會議發言、宴會致辭和學術研討等場合,而同聲傳譯通常用于大型正式會議上利用專門設備進行不間斷地邊聽邊譯,筆譯多用于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等文獻資料的翻譯,在標準方面要求更嚴更高;根據翻譯材料文體可劃分為應用、科技、論述、新聞和藝術等五大類文體。除此之外,還有人工翻譯與機器翻譯、工具性翻譯與文獻性翻譯、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文學翻譯和語言學翻譯等類型。
第四,論述了翻譯學理論的實際應用。作者認為對原文首先要做到理解到位,那么翻譯就會事成一半;在翻譯技巧方面要做到語義連貫,這也是譯法之本;翻譯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前車之鑒誠后人,還要學會勤于總結翻譯經驗,學會運用工具辭書作為翻譯的幫手,要想取得翻譯事業的繁榮需要經常進行翻譯評論工作,而詩歌翻譯可以說是翻譯特區;運用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相結合可以共通促進與發展。第五,對翻譯學理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索。作者在該篇論述了翻譯等值、翻譯創造、翻譯矛盾、翻譯冒險、翻譯風格、翻譯界限、翻譯超越、翻譯詮釋、翻譯思考和翻譯未來等理論,作者認為理想境界是等值,翻譯魅力在于創造,忠美矛盾要平衡,翻譯亦需擔風險,界限無情人有情,譯文也要獨具風格,翻譯真諦是再現奮發與努力創未來。
作者認為從事翻譯工作的人要樹立堅定的理想觀念,翻譯工作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意義重大的和甘甜與共的光榮事業。從原則上說翻譯標準可以歸納為“忠”和“美”二字,翻譯工作者要通過平衡手段解決“忠而不美”與“美而不忠”這兩對矛盾;同時,翻譯時要追求譯文與原文的同值、同神與同效三同等值境界;要想提高譯文質量翻譯時還要找到和學會解決原文重點、翻譯難點、翻譯切入點和最佳結合點這四個要點;當然,還要具備從事德語翻譯工作的漢語知識、德語知識、翻譯技巧、翻譯態度和翻譯實踐等基本功。翻譯過程還要遵循充分準備、認真理解原文、再三斟酌措辭、推敲組句成文、有限潤飾加工、連貫始終根本、大局出發審核和包裝等原則和步驟。作者認為翻譯的本質主要體現在譯者的興趣和責任的呼喚、社會對翻譯需求的神化、譯者翻譯基本功的體現、受制約與反制約的抗爭、掌握忠實與通順的平衡、譯者同原文作者的較量、對譯文最佳效果的追求、譯者創造新篇章的藝術等8個方面,翻譯的本質也可以用呼喚與神化、體現與抗爭、平衡與較量、追求和藝術八個詞語來概括,這八詞也是德語翻譯的真諦。初學德漢翻譯還要注意常見的意譯失當、長句擺不平、缺詞找不到、死譯虛擬式、口語句無味、被動式呆板、定語句僵化、省略句錯譯和大數詞搞混等九大類翻譯錯誤。還要學會掌握十大類常見的翻譯技巧:意譯與引申、分層與連貫、增詞與減詞、變性與傳神、分句與合句。作者認為翻譯成功的奧秘是一個難題,翻譯成敗與否取決于諸多主客觀因素和條件,成功翻譯至少要掌握有關翻譯基本知識,對翻譯真諦有深刻的感悟,要有大量的翻譯實踐,還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翻譯者要想達到這樣高的翻譯境界,要做好承受無數艱難困苦、經歷種種挫折和失敗的思想準備,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為成功付出加倍的艱辛努力,最后才能功到自然成。譯者成功的奧秘就在于興趣所致和勤奮努力,在于虛心善學和巧妙鉆研,在于日積月累和百折不撓,在于認真準備和細心理解,做到連貫平衡和精心包裝,最終達到“忠至可能”和“美至必要”。以上都是作者對翻譯本性的感悟,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經驗和借鑒。
當前高校德語翻譯教學還缺乏翻譯方法理論指導和質量評價標準。筆者認為鑒于德語語言與翻譯二者之間緊密關系,可以采用翻譯學理論解決大學德語翻譯教學的翻譯技能技巧培養問題,以等值層次模型構建德語翻譯質量層級評價標準。當前我國高校還缺乏德語翻譯方法論與科學的翻譯質量評價標準,德語翻譯最高評判標準僅局限于語言層面,還沒能上升到更高交際層面。因此,需要在什維采爾翻譯等值層次模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德語翻譯質量評價標準,以建立相應的德語翻譯質量三級評價標準,以分別對應等值層次模型中的句法層次、語義層次和語用層次等三級等值。在句法評價標準方面,通過結合翻譯等值層次模型的句法層次等值,用譯文結構替換原文句法結構,可將句法評價標準確定為德語翻譯質量評價標準的第一級,譯文在詞匯和語法層面要求基本符合源語即可。在語義評價標準方面,采用什維采爾的語義層次等值,翻譯質量評價標準只要符合語義等值目標即可,旨在評價德語譯文的語義層面而非句法層面,屬于與培養目標相匹配的更高一層評價標準,只要譯文流暢和完整準確地譯出了源語意思即可。在語用評價標準方面,采用什維采爾的語用層次等值,這是最高翻譯等值層次,其關注點在于翻譯活動所涉及的眾多交際因素,重在衡量譯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語用評價標準要求譯文流暢,并能夠完整準確地譯出了源語的文化含義。
書評人簡介:
王光露,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德語語言文學與文化、德語翻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