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俠
摘要:作為脫貧攻堅戰的七項重點工作之一,產業扶貧工作是改善貧困地區產業狀況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提升貧困戶生活的重要抓手。為了能夠充分保障打贏脫貧攻堅和產業治理的“戰役”,五岔溝林業局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的開展。本文就林業產業扶貧工作的思路與策略做出探究,以望參考。
關鍵詞:林業;產業扶貧工作;思路與策略
五岔溝林業局成立于1959年,位于大興安嶺山脈中段南麓,西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北與阿爾山林業局、白狼林業局毗鄰,南部和東部分別與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科右前旗、扎賚特旗相鄰,是大興安嶺嶺南八局之一。施業區經營總面積58.4萬hm2,為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五岔溝林業局積極響應號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定點產業扶貧工作,不斷創新幫扶舉措,提高貧困群眾獲得感。有效改善了百姓生產生活條件,豐富業余文化休閑活動,推動并提高了當地貧困經濟收入,現將產業扶貧工作中的特色亮點匯報如下。
1? 林業產業扶貧工作思路
1.1? 完善林業政策體系
五岔溝林業局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向周邊農村以及當地貧困戶發展林業產業幫扶。在開展林業產業過程中改善了五岔溝地區產業環境,有限聘用一些貧困戶作為勞動力,此舉不僅能夠保障當地林業產業環境得到改善,同時還能夠幫助貧困戶家庭再就業,實現了脫貧以及產業治理的雙贏。
1.2? 林業產業扶貧模式
近年來,多種林業產業有序發展其中包括:有機種苗產業,2011年五岔溝林業局恢復了種苗站和苗圃建制,加大了牛汾臺、五岔溝、西口、明水、蛤蟆溝5個苗圃園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其中牛汾臺苗圃107.2hm2,五岔溝苗圃22.53hm2,明水苗圃97.47hm2,西口苗圃104.53hm2,蛤蟆溝苗圃128.8hm2,庭院育苗
872.8萬hm2,使全局有機種苗育苗面積達到了0.13萬hm2,有苗木30億株,家庭育苗600多戶,有機育苗主要品種有云杉、樟子松,苗木年出圃量達1.8億株,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抗病能力,對苗木進行了病蟲害防治和施有機肥,育苗產業帶動貧困再就業1750余人。五岔溝林業局育苗產業得到了興安盟林草局和內蒙古林業廳的大力支持和認可,努力發展成為蒙東最大的有機種苗產業繁育基地,同時保障了五岔溝地區貧困人口的直接收入得到提升。食用菌產業,五岔溝林業局2009年成立了內蒙古國森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主要進行食用菌研發、野生食用菌及山野菜收購、加工及銷售。為了使食用菌產業長足發展,該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以精細化管理作為產業健康發展的保障,堅持以科技提高產品質量,以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目前,國森公司黑木耳菌棒年生產能力已達到500萬棒,可帶動當地貧困戶就業210人,現猴頭、平菇、香菇、木耳蘑等反季節種植技術日益成熟,能夠實現全年周期化生產,力爭將其打造成興安盟北部最大的食用菌研發基地。林果產業,榛子、沙果是林業局特有林果產業,發展林果產業是林業發展的有利選擇,更是拓寬經濟林發展、完善林種結構和林業產業的重要渠道,五岔溝林業局在蛤蟆溝林場施業區進行了榛子林撫育和圍封與40hm2沙果基地和500m2果品保鮮庫建設,在引導鼓勵職工參與林果產業,進一步發揮產業的扶貧濟困和增收致富作用。
1.3? 森林固碳新機制
近年來,林業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部署,以增加林草碳匯為目標,推進森林系統治理,持續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草原生態修復、濕地保護修復等重點工程,穩步推進綠化。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主體,也是陸地生態系統最重要的貯炭庫,森林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可吸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發揮巨大碳匯功能,森林具有碳匯量大、成本低、生態附加值高的優勢,增加森林蓄積量和森林碳匯,關鍵在于大力發展人工林,作為林業部門應當充分做好造林規劃,制定統一標準,以此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直接參與到造林當中,此舉能夠充分保障國家獲得預期的森林生態效益,而且貧困人口也獲得了相應經濟收益。
2? 林業產業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現階段大多數地區的林業產業十分地單一。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總量相對較大,但是整個林業產業的結構十分地單一,在開發利用森林旅游等為主的非木質資源十分落后,尚未能夠有效的發展林下經濟[2]。其次,當下我國林業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相關的生產技術支持尤為匱乏,難以達成十分理想的林業資源開發效果。在進行林業養殖的過程中,我國諸多森林企業缺乏更加專業的培訓機構,林業人難以得到更加科學的指導,進而導致很多個體戶在經營的過程中十分缺乏養殖方式以先進的技術,不夠重視病蟲害的防治,林下經濟發展的整體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3? 林業產業扶貧工作策略
3.1? 重視科研投入以及宣傳
在發展林業經濟產業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應當充分保障與牧業、農業以及林業等不同產業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對于當地林業人科學培訓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年中都應當定期開展林下經濟產業技術發展培訓班,邀請相關專業的專家就林業經濟產業的發展進行指導與講授[3]。針對林下經濟產業進行技術服務,成立專門的技術服務組,保障林區人口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得到及時的解決。政府部門還應當積極引導各個農戶積極掌握正確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為林下循環經濟系統的不發展提供充分的保障。政府部門要不斷強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技術推廣單位積極合作,最大程度避免因為科技成果應用效果不理想的問題,而導致林業經濟模式發展技術瓶頸。
3.2? 扶貧方向
林業扶貧主要措施包括林業項目傾斜、造林綠化扶貧、林業產業扶貧、林業科技扶貧、生態旅游扶貧等多種方式,其中結合五岔溝地區林業產業扶貧是重點,我們應當采取林業引導、貧困戶參與、部門服務等措施,積極推進,有機種苗產業、食用菌產業、林果業等經濟模式。我們爭取做強做大林產業,實現林區貧困人多渠道就業,多途徑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