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穩 邴冬梅
提要:本文利用CMIS模型組件對貴州省農村地區健康傳播現狀進行調查,了解貴州省健康信息傳播中在人口變項,個人感知的幸福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探索貴州省農村地區健康信息傳播的發展現狀、制約健康信息傳播的因素。
關鍵詞:農村地區;健康信息傳播;CMIS模型組件
0? 引言
2019年12月我國開始出現新型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爆發初期國家采取封閉管理的措施,但在這期間還是有許多人因為沒有及時了解到疫情發展情況和防疫知識,而不遵守封閉防疫要求與防控人員發生沖突的新聞不在少數,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群眾自身健康素養不高,健康信息傳播速度不及時等原因,許多人對新冠病毒的危害性抱著僥幸心理,出現出行不戴口罩,疫情期間舉辦酒席,私自聚餐等現象。
2016年我國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說明了鄉村發展的重要性,2019年我國農村人口約為5.5億人。貴州省作為全國發展較為落后的省份,其發展對于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貴州省農村常住人口有1846.95萬,占比超全省人口的一半,這也是選擇其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1? 研究設計
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根據CMIS模型組件進行設計,從過去的與健康信息傳播有關的理論和模型來看,影響健康信息傳播的因素相當廣泛,問卷內容包括了人格特質、個人感知的幸福感、健康訊息的顯著性、個人對風險的感知、健康資訊的傳播方式、社會支持這六個角度對貴州省農村居民尋求健康資訊行為的影響。調查對象來自貴州省兩個農村地區,共計300名調查對象。
2? 研究發現(圖1)
2.1 教育程度、性別、年齡和個人患病經驗是具有尋求健康資訊習慣的重要影響因素
(1)如圖1交叉分析數據表明,教育程度與個人是否有了解健康信息的習慣成正比,教育程度越高有了解健康信息習慣的人越多。
其中小學教育程度的調查對象回避了解健康信息的原因中,因為“看不懂,看了不會用”而回避了解健康信息的比例高達33.33%和66.67%,初中教育程度的調查對象因為“看不懂,看了不會用”的比例為23.08%和46.15%,所以教育程度是影響個人尋求健康信息的因素之一。
(2)對性別這一變量的研究發現,女性具有了解健康信息的習慣比列高于男性。
其中女性占比53.68%,男性比女性少5.43%,并且性別在了解健康上也存在著區別。從研究中我們發現女性對于藥膳飲食類健康信息關注度明顯高于男性,這也與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有關,女性總是承擔著一個家庭的飲食工作。
(3)年齡也是影響個體進行健康資訊尋求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研究中發現有了解信息習慣的人集中于21~50歲,有了解健康習慣的調查對象有142人,其中年齡15~20歲有33人‘21~30歲有56人、31~50歲有41人、51~70歲有12人。從過往的健康信息傳播看來,個人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都會對一個人的健康信息尋求行為有影響。所以從上述的人口變項和了解健康信息的關聯性中,這也不難明白為何將人口變項置于CMIS模型組件的前置變項中。
(4)當個人患過病后與主動尋求健康信息存在顯著性關系。
對于個人來說從自己曾患過某一疾病或者是從身邊的人曾患過某一疾病獲得的經都會影響個人健康資訊尋求行為。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在患病后主動需求健康信息的比例為76.79%,并且當個人患病后愿意接受患過同類疾病的人傳播的健康信息比例為80.36%。基于CMIS模型Johnson發現,當個人意識到疾病已經上身且威脅到自身的生命時,個人對健康信息的尋求相對提升,也間接引發個人尋求健康信息的行為[1]。
2.2 性格和個人感知的幸福感對增強個人健康信息尋求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1)不論個人的知識程度以及個人周邊環節如何,人格特質是影響個人是否進行健康信息尋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格特質能引發人們行為和主動引導人的行為,并使個人面對不同種類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結構。其中活潑型、力量型和冒險型人格的調查對象在有了解健康信息的習慣和患病后主動尋求健康信的比例遠高于活內向型人格的調查對象,并且內向型人格人群在患病后產生負面情緒的比例高于其他三個類型的人群。
(2)增強個人感知的幸福感對影響個人的健康信息尋求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兩個關于感知的幸福感對個人健康信息尋求行為的影響的問題,結果顯示82.8%的調查對象在懷著愉悅的心情時會更愿意接受健康信息;63.8%的調查對象在出現煩躁、擔憂、恐慌等情緒時會對接受健康信息產生抵觸情緒。另外,個體也會因疾病產生的心理創傷影響個體的健康信息尋求行為,本次調查中在生病后產生負面情緒的調查對象達到72.04%,在這些人中因為負面情緒在遇到健康信息時選擇忽略達比例38%左右,另外,在健康傳播領域,學者也發現一個人的情緒,特別是幸福或開心與否會影響其健康信息尋求行為。當健康信息尋求行為受到心理因素影響,那么對心理因素影響哪些健康信息尋求行為,如何影響也值得我們今后進一步去探究。
2.3? 加強健康信息的顯著性有助于增強個人對健康信息的尋求的意愿
個人對健康信息的感知程度與個人健康信息尋求意愿成正相關關系。
個人對于訊息所感知的重要性,往往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個人對媒介可信度的評價也是影響訊息顯著性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從媒介的可信度方面出發,與個人尋求行為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探索。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5個關于個人對于訊息所感知的重要性的問題,我們發現即使在疫情之前沒有發生之前沒有了解健康信息習慣的個人在疫情期間關注疫情發展的數量大幅增長,其中以15~50歲年齡的人居多,并且增長階段存在差異,具體表現在疫情發生初期增長速度最快的是15~30歲人群,這也與他們自身擁有的個人文化素質、媒介傳播工具有關,30~50歲的人增長速度集中在疫情中后期在個人對媒介的可信度評價方面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3個問題,我們得出所調查農村地區居民在健康信息傳播方面受傳統媒介的影響大于新興媒介,原因是傳統媒介例如電視和廣播傳播的健康信息更加真實且此媒介操作簡單,對個體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沒有新興媒介那么高,這也與因為傳播的健康信息缺乏真實性和操作難的回避了解新興媒介的原因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