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
摘要:2020年兩會上阮省長強調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要取得更大突破。“三張牌”指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持續打造“綠色食品牌”,推動“產品+品牌+企業+基地”有機結合。“綠色食品”突出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在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穩中提質。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全面提升云南名品的美譽度和影響力。為今后的農業、農村發展指明方向,實踐證明這無疑是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綠色高質的農產品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經階段。
關鍵詞:東川;地標農產品;開花洋芋;構建田園綜合體
1? 東川大洋芋---李子溝開花洋芋
做大做強地理標志農產品是發展農業的直接有效途徑。地理標志產品極具地域性、是優勢農產品擁有國家級的認證“鍍金名片 ”。2020年“東川大洋芋”獲得 “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馬鈴薯是四大世界糧食作物之一,能種植馬鈴薯的地方很多,但是東川特有的自然資源能孕育出品質最好馬鈴薯!正如養殖大閘蟹、釀酒也不計其數,可陽澄湖大閘蟹、茅臺酒卻獨樹一幟。“東川大洋芋”以“李子溝開花洋芋為典型代表,“李子溝開花洋芋先后被央視《焦點訪談》、央視《聚焦三農》欄目連續報道。“開花洋芋”品牌再度升級。自2018年由昆明八角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統種、統收、統銷”,收購價6~8元/kg,挑選包裝后,通過線上線下雙重模式進行銷售,統一售價為14.4元/kg。
2? “東川大洋芋”地理標志簡介
“東川大洋芋”品質特征:東川位于云南高原之上,氣候條件溫寒適度,土壤肥沃,適合土豆的生長,尤其秋季生產的土豆就更加具有營養價值。土壤類型以黃棕壤、棕壤為主,所含有的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等四種養分較為豐富,特別適宜馬鈴薯生長,吸取了高原紅土地的精華養分,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土壤孕育的品質最好洋芋,最優質的為李子溝開花洋芋,紅皮黃肉,蒸熟后呈開花狀,口感軟糯細膩、濃郁鮮甜,味道純正,俗稱“開花洋芋”。
“東川大洋芋”人文歷史:馬鈴薯種植在《古今東川讀本》中現代農業篇<特色農作物>有所記載。17世紀中葉以后傳入東川,經過不斷改良,逐步取代了山區低產的蕎子、燕麥等農作物;1994年,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下達東川市“洋芋豐收計劃”兩萬畝。2018年東川種植面積達0.3萬hm2,產量6萬t,分布在銅都街道、阿旺鎮、紅土地鎮、湯丹鎮等;“東川大洋芋”以“李子溝開花洋芋為典型代表,東川區李子溝村坐落在云霧繚繞、壯麗秀美的“牯牛寨"半山腰,“牯牛寨”最高峰海拔4017.3m,李子溝村海拔2200~2700m,年均氣溫11~18℃,山高谷深,環境幽雅。1985年,李子溝村村民張德龍從祿勸縣引進5個開花洋芋進行擴繁種植,現在整個李子溝村只種植該品種,近幾年其它鄉鎮也輻射種植了上萬畝。東川大洋芋(李子溝開花洋芋)是民間流傳的“東川三寶”之一,已經注冊了商標專利,每年均參加農博會進行展銷,連續8年舉辦了“李子溝開花洋芋節”,吸引了省內的客戶參加,最大的一個洋芋現場競拍到了一萬元,現已銷往上海、北京等地,實現了統購統銷的產業發展模式,就地單價高于常規洋芋3倍以上。
3? 東川洋芋目前銷售種植情況
2020年8月15日,馬鈴薯種植技術人員、新聞記者、游客、相關部門的領導和李子溝村民們一同在牯牛山田間地頭進行開挖儀式,現場搭建的“我為李子溝開花洋芋代言”直播活動,將鏡頭聚焦到田地間,邀請淘寶直播平臺、抖音直播平臺等多個新媒體平臺的27名網紅主播現場帶貨,將東川開花洋芋銷往全國。返璞歸真,讓全國喜愛洋芋的人品嘗地地道道的洋芋味道。據了解,當天大宗采購達12.6t,線上銷售500余盒,昆明八角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營的“東川大洋芋——李子溝開花洋芋”成功入駐全國扶貧832平臺,洋芋還未上市就接受網上預訂。2020年開花洋芋預計總產量超過1000t。
李子溝開花洋芋種植面積2000畝左右,全部由昆明八角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統種、統收、統銷”,市場供不應求,市場價格高,統一售價為14.4元/kg,“李子溝開花洋芋”已經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消費的了,東川農業要發展,“東川大洋芋”地理標志農產品并不能只是李子溝開花洋芋。
4? 做大做強“東川大洋芋”
4.1? 大春馬鈴薯
東川地處云貴高原北部邊緣,境內山高谷深,地勢陡峻,以小江為界,東側烏蒙山系,最高峰"牯牛寨"海拔4017.3m;西部為拱王山系,最高峰"雪嶺"海拔4344.1m,典型的深切割高山峽谷地貌,一般海拔2500m左右的山區,土層深厚、土壤結構疏松、中性或微酸性的黃棕壤、棕壤、沙壤和紅壤,都適宜馬鈴薯生長。東川特有的自然資源能孕育出品質最好馬鈴薯,選擇種植地塊和品種至關重要。
4.2? 小春馬鈴薯
有一個段子這樣描述云南人的生活:早上吃個洋芋,中午干點馬鈴薯、晚上再整個土豆。一般情況下:大春馬鈴薯在8~10月左右收獲,2~8月市場上所售的馬鈴薯品質不好且價格貴。種植優質冬馬鈴薯彌補市場空缺,更可提高種植戶收益。東川境內金沙江與小江交匯處的小河口(簡稱小江一線),最低海拔僅為695m,系昆明市海拔最低點。小江一線光照充足,全年無霜,四季常青,是天然溫室,在海拔1300m左右的河谷區采用水旱輪作,種植品種開花薯1號、開花薯2號。
5? 依托自然資源構建田園綜合體
5.1? 東川區自然資源
農業、農村發展重點在于依托本土自然資源,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氣候、光照、降雨量等,縱觀東川地理,那就是山、河 、長日照、“十里不同天”的氣候。
(1)"滇中第一高峰"雪嶺,位于東川區紅土地,普渡河以東,金沙江以南,海4344m,是拱王山脈主峰,距昆明約240km,山頂冬季積雪,在晚霞的映照下,遠眺雪山呈現瑰麗的桔紅色,燦爛如火,異常壯美,老百姓稱“雪火嶺”。紅土地鎮炭房村,優質馬鈴薯種植地位于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