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
摘要:蠶桑產業作為我國的特色產業,需要國家對蠶桑產業進行支持,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發展蠶桑產業需要獨天得厚的自然條件,蠶桑種植對于周圍的生長環境要求較高,需要農戶在種植過程中格外注意。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于蠶桑的需求量逐漸遞增,蠶桑產業在未來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對于當下的蠶桑產業而言,種植模式與管理模式依舊存在不少的問題,需要進行蠶桑產業的整治工作,從而加快蠶桑產業化的步伐,提升蠶桑產業效益。
關鍵詞:蠶桑;產業化;產業效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社會經濟發展對于產品的質量要求越發嚴格。蠶桑的品質影響著蠶絲的質量,所以蠶桑種植為了順應當前時代的發展現狀,從內到外進行創新管理,將以往的分散種植改變成蠶桑產業化,擴大蠶桑種植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蠶桑產業效益。對于當前的蠶桑種植依舊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行不斷地改進。本文主要講述如何能夠加快蠶桑產業化步伐,提高蠶桑經濟產業的效益的措施,以供參考。
1? 蠶桑產業現如今所存在的問題
1.1 蠶桑生產技術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蠶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還需完善
隨著近兩年來蠶桑收購價格逐漸攀升,吸引大量的農戶進行生產,蠶桑生產一時間內在各地區掀起了生產浪潮。但由于農戶的生產技術有限,無法進行高水平的生產技術,導致蠶桑生產出現嚴重的問題。多地區出現蠶中毒、生蠶不結繭等現象,在桑樹的種植方面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桑樹白粉病、赤銹病等。隨著病蟲害的發生,農戶的生產產量也隨之下降。造成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戶對于消毒防控、蠶桑發生病因的認識程度不足,無法控制農藥的使用程度,從而導致種桑養蠶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需要農戶在蠶桑生產技術水平上進一步提高。同時由于蠶桑產業擴大經營規模速度較快,但是與此同時并沒有找到合適的銷路。這就導致大量的蠶桑積壓在農戶手中,造成了農戶的經濟損失。所以需要蠶桑產業加大推廣力度,引進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1.2? 人才緊缺,技術力量薄弱影響產業持續發展
對于我國蠶桑產業發展現狀而言,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生產種植面積過大,但生產技術過于薄弱,導致農戶的生產量也緊跟下滑。并且在蠶桑養殖方面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對生產作出指導,從而出現了我國各地區骨干技術人員缺失、農戶養蠶技術較為落后無法得到專業指導等一系列現象,嚴重損害到我國蠶桑產業的效益。另外由于我國對于新型農業發展經驗缺乏,在蠶桑養殖過程中缺少政策上的扶持,這也就導致了部分蠶桑養殖戶投入生產的信心不足。所以需要政府對蠶桑產業進行重視,針對蠶桑養殖業建立專門的產業扶持機構,并引進技術型人才,減少蠶桑種植生產過程中的發病率。同時在蠶桑生產種植方面勞動力年齡普遍偏高,年輕的勞動力早已進城打工。相關政府部門急需對蠶桑種植形成產業管理,提高蠶桑生產效率的同時也要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給予蠶桑種植者相應的種植補貼,吸引大量勞動力返回家鄉進行蠶桑產業種植生產工作。
1.3? 對現代化種植技術使用較少
盡管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已經發展較為成熟了,但是對于我國農業生產行業來說,大部分農業生產者缺少使用網絡技術的經驗。同時,農業生產者也缺少專項資金來購進新型的信息化種植設備。即便政府給予了專項資金的撥款,或者為廣大的蠶桑種植者提供了信息化種植設備,種植者也會因為缺少專門的指導人員導致無法正常操作種植設備,甚至會造成種植設備的損壞。所以,政府應當對蠶桑種植者做好培訓,幫助蠶桑種植者學會使用互聯網技術并且為種植者提供技術支持。
2? 加快蠶桑產業化步伐,提升蠶桑產業效益的有效措施
2.1? 積極強化科技創新,大力推廣良種良法
農戶在一開始選擇蠶桑品種時,應著重選擇優良的品種,才能為日后的種植生產奠定品質基礎。只有良好的品種與先進的種植生產技術相配套,才能使最終結果達到最優。例如,農戶在選擇蠶桑品種時,應當以蠶桑質量作為選擇的先決條件,在挑選時要從多方面進行觀察對引進的蠶桑進行逐一檢查,以免不良商家在其中摻雜病種,造成大面積的病毒傳染,從而給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并且農戶應當選擇產葉數量較多的蠶桑品種,這樣能夠保障未來蠶絲生產時的數量能夠達到一定的規模。并且在蠶桑種植生產過程中,農戶應引進先進的科技進行培育,摒棄傳統落后的生產種植方式。通過高科技技術的引進,減少蠶桑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倘若一旦發生病蟲害等現象,農戶便可利用先進的治理手段進行根治,以免造成疾病的擴延。例如,蠶桑種植者可以引進定時噴藥儀器,在固定的時間對蠶桑林進行無害型藥劑的噴灑。從而能夠保證蠶桑林既不會受到病蟲害威脅,也不會因為治理病蟲害而影響自身的生長。
2.2? 著力培育新型蠶業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多種新型種桑養蠶模式
就我國當前蠶桑的經營方式來看,蠶桑養殖多為小規模個體戶,養殖基地較為分散。這樣的經營方式在面對自然災害或者經濟大環境沖擊時,缺乏足夠的抵抗力,蠶桑養殖者極易因為各種災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造成蠶桑養殖者陷入破產的窘境。該地政府應注重培育新型蠶業經營主體,將分散的養殖個體戶集中起來,進行大規模集中養殖,通過擴大經營規模增加蠶桑養殖者的總體實力。通過家庭農場和股份制的合作方式,擴展桑蠶養殖的規模。通過這樣集中的養殖方式,既能夠增強農戶經濟實力,又有利于農戶之間進行技術交流,提升蠶桑養殖質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蠶桑養殖行業遇到瓶頸時,集中經營模式可以緩解一定的經濟壓力,減少倒閉的風險。農戶可采取桑、蠶分離種植模式,將桑與蠶進行分開管理,分別分配專業的種植人員與養殖人員進行生產,將農戶的專業能力進行集中,從而提高蠶桑的綜合生產效益。多元化發展多種新型種桑養蠶模式,有利于降低桑蠶成本。在生產管理過程中,便于形成產業化模式,從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提升桑蠶產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