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記憶里,最后聽到的往往能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在果蔬店門口,當你聽到“賣新鮮草莓嘍!雖然價格有些貴,但這是天下第一美味的草莓”時,往往不會再介意它的價格偏貴。
在向父母介紹自己的男朋友時說:“他雖然長得有點兒丑,但是很溫柔啊,在災后重建時還去做了3個月的志愿者呢。”如此一來,男朋友留給父母的就會是一個富有奉獻精神的青年的印象。
在描述一個人時說:“那家伙雖然人挺好吧,但是特小氣?!边@樣的介紹就會給人一種那個人特別摳門兒的感覺。而如果說:“那家伙雖然有點兒小氣吧,但是人挺好的?!边@就會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勤儉持家的好人。
無論是誰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先說不好的地方,再說好的地方,這樣就能讓人對好的一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這一原理叫作近因效應,在面試時尤其能發揮作用。
面試官(苦笑):“呃,你的學習成績實在是糟糕呢。幾乎都是‘合格,只有3門課的成績是‘優?!?/p>
學生:“正如您所說,我的學習成績確實不好。但是,我認為在大學里需要學習的遠不止課本上的知識。在大學4年里,我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先后到25個國家游學,共計856天,親身感受了當今世界的現狀和國家之間的差距。我想,為新興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對今后的綜合商社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使命?!?/p>
面試官:“啊,那你還挺堅強、挺有毅力的。確實,我們有很多業務都在發展中國家?!?/p>
像這樣,盡管面試者有著明顯的缺點,但是在隨后的表達中強調優點,也能給對方留下一個整體不錯的好印象。
(摘自《意林》 神岡真司(日)/文 黃少安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