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歲的李紅秀是新疆阿勒泰市紅墩鎮薩亞鐵熱克村的農民,由她創立的“戶兒家”民俗陳列館述說著當地多民族和諧共居的百年傳奇,也見證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戶兒家”始于1861年,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指當時從甘肅、陜西、山西一帶,遷徙至新疆阿勒泰市紅墩鎮闊克薩孜村一帶的40多戶漢族農民。“戶兒家”是哈薩克族牧民對這40戶漢族人家特有的稱呼,又被稱為“老四十戶”。百年來,“戶兒家”從最早的40戶,發展到現在3000多人的村落。李紅秀稱,“‘戶兒家家族成員由三四個民族構成的情況很常見,每個家里都能找到懂二至三種民族語言的人。”
1972年,李紅秀嫁到曹家。一張黑白照片懸掛在李紅秀家中。這張拍攝于1954年的照片中,是她丈夫的爺爺曹光一家25人。曹家是老“戶兒家”,20世紀40年代,曹光收養了哈薩克族三個孤兒,并將他們撫養成人。閑余時,長輩們愛講“戶兒家”的往事,那些或有趣或悲傷的故事,年輕時的李紅秀經常聽得著迷。“這些故事經常在我腦海中呈現。比如牧民向農民學耕種技術、農民向牧民學牛羊養殖的事就很有意思。”2012年,在鄰里的支持下,李紅秀創辦了“戶兒家”民俗博物館,煤油燈、狗頭帽、煙荷包、舊糧票、小人書等悉數收藏。李紅秀表示,要把多民族和諧共居的故事一直講下去。
(據中國新聞網 10.9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