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妍
入世后,機遇與挑戰并存
2001年,“十五”計劃開局之年。這一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第143個成員。這是我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
“入世”后,我國全面履行加入承諾,全面放開外貿經營權。各界普遍認為,紡織服裝業是首當其沖受益的行業。隨著紡織品的貿易配額被逐步取消,更多的“中國制造”走向全球,隨之而來的是更多新的機遇和挑戰。
當我國服裝企業直接面對國際競爭時,只有拿出叫得響、過得硬的產品,才能到國際市場一較高下。但這條路漫長且并不輕松,曾有業界實業人士心有余悸地稱:“狼真的要來了”。
“入世”后,我國服裝行業繼續深入調整所有制結構、資本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等諸多方面。我國迎來了消費升級的窗口期,消費者敢消費、愿消費;消費者“質”的訴求覺醒,從原來的“淘便宜”向“要品質”邁進,特別是隨著消費者對生態和環境問題關注程度的加深,消費者對紡織品服裝在穿著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問題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開始期待個性化、實現自我的社會認同,對商品和服務背后寄托多重情感需求。
這些都促使我國服裝行業加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步伐,步入轉軌升級的新階段。
數據顯示,我國服裝工業發展開局良好,行業經濟運行總體質量不斷改善,規模以上企業效益大幅增長,出口維持平穩,內銷市場活躍。2001年服裝行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完成服裝產量77.76億件,比2000年同期增長13.19%;其中梭織服裝完成產量38.50億件,比上年同期增長11.63%。
這一年,令世人震驚的是,美國發生“9·11”事件。事件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世界經濟增速放緩,歐美經濟衰退,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這一時期,消費者信心下降,減少購買服裝,美國和歐洲進口服裝下降。據報道,全球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將影響我國紡織品出口增速3.6個百分點。
同年10月,新世紀第一次APEC峰會在中國的舉行,讓全世界的目光看向了東方。光彩奪目的APEC貴賓服隨著媒體從太平洋東岸的大都市傳遍五大洲,中華服飾的文化底蘊在這里得到充分的展現。
從設計到制作,從外衣到襯衫,從面料到包裝,無不體現出繼承與創新的結合:東方人喜聞樂見的六種代表性色卡、純天然環保型的織錦緞料、鑲嵌“APEC”字樣的金絲牡丹團花、傳統工藝的滾邊盤花紐、中裝連袖向西式裝袖的革新、真絲襯衫上“APEC”與“福、祿、壽”祥云的互映、銀色包裝盒與紅色織錦衣袋的組合……奇妙的中式服裝深得經濟體領導人的由衷喜愛,并在集體亮相時產生了轟動效應。
進入2002年,世界經濟開始好轉,美國經濟開始復蘇,這些都促進了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
2002年,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一年,也是中國紡織服裝業充滿喜悅和自豪的一年,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刷新歷史記錄。
世界也看好中國紡織服裝業,2002年各類紡織服裝展會外商踴躍參展參購。這一時期,各地展會還有一個現象:國外品牌多了!有的展會,國外品牌參展比例甚至超過40%,而且大多是國際知名品牌,盛況空前。在“引進來”的同時,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也在主動“走出去”。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博覽會在紐約受到美國大客商和紐約市政府高度重視。
這一時期,當國有紡織企業從產業主體全面退縮時,產業集群蓬勃興起,孕育了杉衫、雅戈爾、紅豆、以純等知名品牌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形成一個個各具特色的紡織產業集群。
實踐證明,紡織產業集群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地方經濟增長的區域經濟組織形式,為非公有制中小紡織企業集約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與大中城市大企業集團發展形成優勢互補,使紡織工業在我國全方位迸發出旺盛的產業活力,并對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增加社會就業和財稅收入,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奠定了我國面向全球化市場時代紡織業持續發展的基礎。
2003年,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如果用兩句話來概括行業的不平凡經歷,一是始料未及,一是超乎預想。
始料未及,是說遇到了許多估計不足甚至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難。先是棉花價格暴漲,并且一漲再漲,然后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而最令行業措手不及的還有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成本、市場、機會,無不是企業生死攸關的大事。
然而,服裝行業卻取得了超乎預想的成就。
2003年1—7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服裝總產量為53.36億件,其中梭織服裝產量27.04億件、針織服裝產量25.79億件。服裝總產量和梭織服裝產量、針織服裝產量分別較2020年同期增長11.68%、8.12%和11.54%。
同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現行出口退稅機制的決定。按照新的出口退稅規定,紡織行業大部分的產品出口退稅率將從17%降到13%、從13%降到11%。
服裝行業似乎又進入一段攻堅克難的過渡期。從大局和長遠看,服裝行業不能過分依靠國家政策幫助,企業要持續健康地發展,就必須從根本上優化產品結構,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增強國際競爭力。
2004年1月1日,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執行。這一年,提及率更高的詞匯當數“后配額”。我國服裝行業突然被“松綁”,在眺望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同時,也能預見到未來市場上的種種熱戰與冷戰。
放開手腳的中國服裝業,究竟有多少發展潛力?服裝品牌發展越來越有感覺,品牌越來越多,越做越大。屈指算來,明星代言品牌一浪高過一浪。報喜鳥請中國香港影星任達華代言,梁家輝、張柏芝出任法派形象大使,七匹狼請出黎明加盟,世界級影星布魯斯南與鞏俐共同演繹的夏蒙西服……
知名品牌尋求深層次發展。杉杉斥巨資啟動“人才與品牌工程”,以“百年大業,以人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覺醒意識推動品牌工程的深度發展。報喜鳥跨出國門,與世界紡織巨頭瑪佐托集團強強聯手,走捷徑打造世界級知名品牌。
品牌經營方式也靈活多變。買斷經營、特許經營、連鎖經營等新興方式逐漸興起。同時,經營觀念發生著巨大變化,向生產要質量,向物流要效益。
這5年里,我國服裝業經歷了很多。更多的中國服裝企業走出國門,讓“中國制造”發揮更強比較優勢,在世界上擁有時尚話語權成為他們心聲。
時光印記
2001年
10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行。會議期間,與會經濟體領導人穿著改良“唐裝”在上海科技館樓前合影,成為此次盛會的一大亮點。這套兼具中國傳統特征與西方現代造型的衣服也因此獲得一個特定稱呼“新唐裝”。
2002年
12月,北京燕莎友誼商城第一家直屬分店一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開業。當時,遍地開花的倉儲超市、便利店正酣戰激烈,而像燕莎奧特萊斯這種專門銷售打折名牌的大賣場在北京尚屬首家。
2003年
3月,中國男裝品牌夏夢與意大利品牌杰尼亞合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杰尼亞通過增資為夏夢產品引進質量保證,助力夏夢開拓國際市場。
2004年
8月,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中小企業板。這是福建省首家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也為當地民營企業推進規范化管理提供了一個范本。
2005年
2月,世界知名財經雜志《福布斯》(亞洲版和歐洲版)封面刊登了一位中國企業家一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由此成為當時內地服裝企業家登上該雜志封面的第一人。在該雜志采訪文章,周海江對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后,中國服裝企業該如何應對市場競爭做了詳細精辟的解答。

①2004年,中國香港藝人郭富城出任美特斯邦威品牌形象代言人,這是其全面啟動品牌形象推廣活動的重要舉措之一。

②2005年,北京奧組委和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協議,恒源祥正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是我國紡織服裝業第一家奧運會贊助商。圖為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旗同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會面。

③2005年,杉杉首創中國服裝服飾博覽會主題館參展形式。

④2005年,首次舉辦的“2003—2004年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旨在樹立服裝行業品牌榜樣,推動促進中國服裝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