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發布報告,指出“核能是低碳電力和熱能的重要來源,有助于實現碳中和,從而有助于緩解氣候變化。”報告強調,在過去50年中,只有水電在避免碳排放方面的貢獻超過了核能。核電作為低碳能源,50年來期間避免了約74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全球近兩年的能源相關的排放量。報告認為,由于核電站既生產低碳電力又生產熱能,在世界許多地區具有成本競爭力,也為能源密集型行業的脫碳提供了機會,如擴大低碳或零碳鋼鐵、氫氣和化工生產。報告還強調,在未來的脫碳能源組合中,核電有可能加強與其他低碳能源的整合,到2050年核能發電需求將增長6倍,提供全球25%的電力。
9月20日,第76屆聯大高級別會議周期間氣候變化高級別會議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辦。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視頻出席會議并發言。中方表示,要尊重各國國情能力差異,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原則,遵循“國家自主決定貢獻”機制,在減排問題上各國要盡其所能提高力度,但不搞“一刀切”。發達國家應率先大幅減排,更早實現凈零乃至負碳排放,在支持發展中國家氣候行動上展現更大雄心。這是早日實現全球整體凈零排放的關鍵。中方強調,氣候資金事關南北互信,發達國家應盡快填補2020年前每年1000億美元缺口,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充足、可預測、可持續的資金支持。
近日,巴西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新的法案,對已投運的存量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及在法案正式公布后12個月內投運的項目繼續實施減稅優惠政策至2045年。目前,這一法案正在等待巴西參議院審批。若最終順利通過,將進一步推動巴西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繁榮,未來10年內,有望促使巴西光伏新增裝機量增加超3000萬千瓦。截至目前,水力發電一直是巴西的主力電源。但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影響,巴西境內旱災頻發,導致水力發電成本增加,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供電不穩定的情況。受此影響,加之巴西政府出臺多項舉措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預計巴西全社會對光伏電力的接受度將進一步提升。

近日,一款名為Orca的“直接空氣捕集器”在冰島的Hellisheiei地熱發電站投放市場。這款號稱是減緩氣候變化的工具由瑞士和冰島的兩家公司建造,耗資1500萬美元,在滿負荷運轉時,每年將捕獲4000噸二氧化碳。Orca由一堆金屬“空氣洗滌器”組成,可以從周圍空氣中吸入二氧化碳,再利用發電站的電力對收集器的內部以及捕獲的二氧化碳進行加熱,將二氧化碳以濃縮形式提取出來。二氧化碳可以被永久儲存在深層地質層中,以用于制造燃料、化學品、建筑材料和其他產品。碳捕獲和儲存的支持者認為,這項技術可以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然而,批評人士認為,該技術仍然非常昂貴,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大規模運行。
9月16日,北歐幾個國家的天然氣
輸送系統運營商簽署了旨在促進綠色氣體開發的協議。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芬蘭的天然氣輸送系統運營商將共同對天然氣傳輸的脫碳解決方案、現有基礎設施的綠色氣體解決方案、新基礎設施的開發和其他技術流程進行研究。考慮到《國家能源和氣候計劃》和《歐洲綠色協議》的可持續性目標,對生物甲烷、合成甲烷和可再生氫氣等氣體使用的研究將有助于實現歐盟2030年的氣候目標。除了利用該協議鼓勵能源平穩轉型和開發低碳區域天然氣基礎設施以外,北歐天然氣輸送系統運營商還將專注于確定把氫氣集成到天然氣傳輸系統中的技術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