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萌
通過營銷組合、降低商品成本、線上線下融合、非油部門改革,重慶銷售實現了非油業務量效雙提升。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重慶銷售公司持續做好服務、創效、創新、管理,打通了非油銷售的“任督二脈”,取得了良好效果。上半年,重慶銷售非油店銷收入同比增長30.2%,非油毛利總額同比增長61.2%。

◇重慶銷售銷售重點商品有相關的針對性促銷方案。 供圖/張 萌
隨著非油業務的深入發展,促銷工作已經不能僅僅依賴簡單的降價促銷,而需要措施有效的精準促銷,變“單拳”出擊為“組合拳”。
重慶銷售公司“因時施策”,把握各類促銷時機,先后策劃了13次促銷活動。同時,公司提升了數字化與信息化運用,利用企業微信及移動APP等平臺發布營銷推文,開展掃碼領優惠券、消費滿額推券等活動,促銷精準觸達客戶。
“因季施策”。根據每個季度不同的特點,開展品類促銷。例如,利用踏青出游、五一、端午等促銷活動,強推家庭食品、啤酒、粽子等時令商品,有效抓住消費機會。上半年,公司促銷活動實現收入額3000余萬元,毛利率總體提升近10個百分點。
“因品施策”。根據重點商品,設計有針對性的促銷方案,做好全年任務分解和營銷安排。其中,公司上半年僅自有品牌包裝水就實現銷量26萬箱,完成進度100%,同比增長94%。
“因市施策”。與兄弟單位開展互采業務,公司上半年完成銷售額160余萬元。拓展大客戶市場,成功與上汽紅巖員工食堂采購簽約,與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進行團購商品推介,將格桑泉礦泉水推薦進入集團客戶辦公用水。組織到小區、廣場等擺攤銷售,公司實現銷售收入額16萬多元。
要實現商品創效,就必須提高商品的銷售額和毛利。
今年以來,重慶銷售公司從“源頭”上找利潤,緊扣商品運營,按照“集采為主、統采為輔”的方針,結合品類開發計劃,精選總部集采適銷商品,加大市場宣傳和推廣,擴大商品的美譽度。上半年,公司累計完成集采任務時間進度的103%。通過統采補充引入市場暢銷新品,最大限度地提升商品的創效能力。上半年,公司的新品銷售額和毛利同比分別提升了320%和250%。
重慶銷售公司結合重慶網紅城市的特點,推進本地特色商品開發,鼓勵各單位結合國家扶貧及鄉村振興,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前景的自有商品。上半年,公司新開發的渝派好客菜籽油上市3個月就創收了210萬元。
零售市場線上線下聯動緊密。中國石油重慶銷售公司作為一個傳統的零售服務商,線上業務起步較晚,發展相對不足。為了彌補自身的短板,公司積極整合專業力量,組建電商板塊專項工作小組,集中力量推進非油業務的信息化支撐、平臺開發、線上線下融合等相關工作。
為了打造數字化非油,完善數字化支持體系,提升信息環境下的快速反應能力,在集團公司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框架下,公司持續推進以大數據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專用數據湖,著力構建適應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的“數據中臺”、“業務中臺”。
著力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和智慧化綜合運營平臺,完善企業微信功能,形成了對一線的快速響應,滿足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需求。今年,重慶銷售公司依托企業微信,搭建了“線上商城”和“線上農業平臺”。線上商城共上架商品160多批次,通過秒殺、電子券等活動,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引流互動。線上農業平臺,實現了化肥農資商品在線下單、訂單查詢、在線服務等功能,有效拓展了客戶的流量。針對常態化的“加油滿額贈洗車”活動,公司開發了“線上洗車平臺”,實現了自動贈券、掃碼核券等功能,助推規范了管理、提升了客戶的體驗,核銷率達到60%以上。
面對集團公司推行“大部制”改革,重慶銷售公司采取“先行一步”,“刀刃”向內,實施非油戰略轉型和組織再造,構建新型高效的組織體系。
要實現高效的組織體系,就必須打破舊的觀念,突出組織的專業性。基于此,重慶銷售公司認真開了以下“三刀”。
重慶銷售公司的“第一刀”,就是打破中國石油重慶銷售公司已有的組織架構,結合KOS運營體系、大部制改革方向以及重慶非油業務的實際,以“大部制”為基礎,以“小單元”為切入,構建起了縱橫交錯、多維立體的非油治理體系。在橫向,圍繞“商品”和“運營”,細分流程、細分崗位,協同作戰,提升運營管理的能力。在縱向,圍繞“市場”和“客戶”,細分渠道、細分項目,靠前作戰,提升增收創效的能力。
重慶銷售公司的“第二刀”,就是組建一系列柔性團隊,以項目制方式,實現了人員跨部門、跨層級的聯動。公司實現了專業互補、知識共享、智慧疊加,解決了非油的重點難點課題。成立“24小時社區店”柔性團隊,團隊成員來自多個部門。大家各自發揮自己專長,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為了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重慶銷售公司“第三刀”動在業務界面的權責劃分上。根據非油業務發展戰略、職責分工、內控要求等,對非油各業務環節進行再梳理,梳理了15項重點業務環節及職能交叉點,深度開展工作分析,明確部門和崗位的工作內容、職責和權限,建立了權責清晰、配合有力、協調高效的運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