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慧 崔淑賢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項目為載體的綜合學習方式。學校通過構建問題解決能力模型、開發問題解決能力測評工具、項目式教學實施,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1.問題的提出
學校成立課題組,通過訪談、開專題研討會等,調研學生整體狀況,發現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要問題,如學習資源缺乏、學習方式單一等。
調研還發現,雖然近些年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但這些成績往往是靠師生們拼時間、拼體力,教師緊盯、學生苦學獲得的。學生的學習基本上發生在記憶、理解和應用等淺層次上,學生的高階思維,尤其是跨學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比較典型的是,學生的失分點多集中在試題類型發生變化和創新處,而這種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應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題組經過審慎評估,借助學校研究性學習優勢,依據問題解決能力的內涵,確定采用項目式學習,力圖通過課程融合與學習方式變革,探索問題解決能力的有效培養策略。
2.研究設計
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學校五到七年級183名學生為被試,其中,男性被試99名,女性被試84名。2019年對學生進行前測,2021年對學生進行后測,調查問卷回收率100%。
研究方法。邀請專家編制、修訂《兒童青少年問題解決能力調查問卷》,包括5個一級維度10個二級維度。一級維度包括問題探究、框架構建、計劃制訂、計劃實施和結果反饋;10個二級維度包括探索、理解、表征、構思、目標、步驟、執行、監控、檢驗和修正。調查量表采用1-5級等距評分法,分別對應“一點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得分越高,代表能力越強。調查量表的Cronbachsa系數為0.944>0.90,信度良好。
3.結果分析
問題解決能力總體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通過兩年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實踐,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各個維度都有所提升:問題探索維度得分由3.02分升至4.21分,框架構建維度得分由2.92分升至4.23分,計劃制訂維度得分由2.83分升至4.21分,計劃實施維度得分由2.81分升至4.24分,結果反饋維度得分由2.86分升至4.27分。
其他維度得分情況。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其他維度各個項目得分均達到了4分以上。以計劃實施維度得分情況為例,2019年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高得分為2.907分,最低得分為2.705分。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各個項目得分均達到了4分以上,最高得分為4.27分。
4.結論與反思
項目學習對于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具有天然優勢。比如,在明確項目任務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問題探索能力;小組分工與策劃解決方案環節,主要培養學生框架構建能力、計劃制訂能力;觀察記錄文獻檢索、小組討論修訂解決方案、實踐操作環節,主要培養學生計劃實施能力;項目復盤小組互評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結果反饋能力。
在項目學習實踐中,教師也關注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在項目設計之初就把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納入到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中,將問題解決能力的要素落實到項目學習的每一個步驟。
以“自動毛筆清洗器的設計與制作項目”為例。在講授這門課程時,教師在第一課時介紹項目背景和主要內容,成立小組,組建團隊,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分工能力;在第五課時,探究毛筆清洗機容積和清洗毛筆數量的關系,并進行設計。這一環節重在提升學生的計劃實施和結果反饋能力;在第八課和第九課時,修改毛筆清洗機的主題結構和模型,這一環節重在提升學生結果反饋的技能和檢驗修正的能力。
通過項目式教學,我們發現兩個問題:一是除了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外,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綜合學習方式,其對學生更多能力培養的效果有待進一步考察和研究。二是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和學生有時會為了盡快形成項目成果,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過分重視項目進程和成果的達成,從而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這在項目設計和實施中需要格外加以注意。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校本研究專項課題“基于項目式學習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CBEA1810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