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爭
摘 要 市政道路工程是我國民生工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施工質量優劣對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人們日常出行的安全以及區域經濟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市政道路質量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基于此,下文將對市政道路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措施展開詳細的分析。市政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城市建設的關鍵,以此,通過本文的幾種管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現場各項技術的管理。
關鍵詞 市政道路 施工技術 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8-0023-02
1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點
1.1 地下管線復雜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過程中,地下管線給施工工程造成了許多無法避免的麻煩,各種煤氣電力管線深埋地下,如果施工單位對地下管道的位置不明確,就盲目地對道路進行施工,往往會破壞地下管道,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會影響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正確規劃道路布局,避開管道集中地,也是施工過程中的一大難題。
1.2 施工周期短
為了減緩交通運輸對其他道路的壓力,一條道路的整修時間需要進行嚴格控制,這也就意味著道路工程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同時,施工周期大幅度減少。
1.3 施工作業范圍狹窄
在城市化進程中,土地資源短缺已經成為每一個城市需要面對的難題,也就催生出施工作業范圍狹窄的問題,再加上城市美觀與環境保護的需要,這也極大限制了施工范圍。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術
2.1 軟基處理技術
考慮工程中有部分路段存在淤泥層,承載能力和穩定性較差,為了保證市政道路的施工質量,需要做好軟土地基的處理工作,比較常見的軟基處理方式有排水固結、加固土樁、開挖換填等。由于本項目中淤泥層厚度較小,采用開挖換填的方式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施工過程為:利用自卸車將換填材料卸到施工區域,然后借助推土機和平地機的相互配合進行土層換填。從提高施工工藝與技術應用效果的角度考慮,應先在試驗路段開展相應的碾壓試驗,確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以及碾壓參數。可以采用分層填筑的方式進行施工,合理選擇填料層數,保證路基施工質量。
2.2 管道施工技術
道路沿線的雨污水管道施工同樣是市政道路施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該工程中,管道采用鍍鋅鋼管,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圖紙審核、現場勘察、測量放線等,對管道安裝的起點和終點進行確定,明確管道的預埋深度,并且在完成墊層鋪設后,利用鋼尺、GPS等設備進行細部測量,利用水準儀做好分節抄平工作。(2)在墊層作業技術后,需要選擇恰當的場所進行混凝土施工,對照施工圖紙的要求對管座基礎進行澆筑,先對管底進行澆筑,預留出3cm的管基厚度,管道安裝結束后,再對上方進行澆筑。在整個澆筑作業的過程中,必須做好施工縫的設置。(3)對于挖方堆土,需要將高度控制在1.5m以下,而且必須利用塑料布等進行遮蓋,避免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堆土和管道基坑的距離不能小于1.5m,做好相應的防滑落措施,如果基坑開挖的深度超過2.5m,需要在周邊設置必要的支護措施,樹立安全警示標志,保障現場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3 市政道路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3.1 施工階段質量缺乏完善性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階段,施工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是客觀存在事實,主要體現在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不夠健全,工程企業對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不夠重視,導致部分企業在具體開展工作中,只是對以往的管理模式實行照搬的方式,造成其無法適用于本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普遍存在監督問責機制的力度有待提升和管理團隊建設存在滯后的現象等。
3.2 基層結構存在質量問題
市政道路路面和面層中間需要涂抹一層乳化瀝青,將其作為透層油使用,且嚴格控制器質量及應用量。但是縱觀施工的具體情況,往往具有透層瀝青不足的問題,層間融合效果不佳。同時,近年來我國市政道路施工多使用水穩碎石基層,水泥劑量不足、原材料含泥量過多及碾壓質量不符合要求等問題時有發生,基層結構存在問題,強度不足難以成形,對施工質量造成較大影響。
3.3 相關監管部門管理不到位
在市政工程項目進行施工的同時,其每一個施工團隊都是存在著自身的要求以及規范制度,但是其規則以及制度是否科學合理是需要經過相關部門來對其進行鑒定。在很多市政工程中,施工的隊伍主要是根據自身的標準制度來進行有關的施工工作,但是其自身難以去嚴格的去遵守著相關的規章制度,導致施工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工程的質量也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4 市政道路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4.1 轉變管理理念,全面提升技術質量控制意識
轉變管理理念,是解決現階段市政道路工程監理技術質量控制存在問題的最佳策略。通過對參與其中的施工單位轉變管理理念,從而實現對質量安全監理和管理實行有效的推行。首先,對于管理層和實際參與施工監理管理人員,需要逐步強化其對工程監理技術質量控制管理意識,并通過有關方面的制度和培訓,促使每名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都非常重視施工技術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繼而使整體工程質量得到有效地控制。其次,轉變施工人員對技術質量控制管理的認知,使其能夠意識到提升質量管理和質量安全的重要性,進而使其能夠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對各項施工做到規范標準操作,最終使各項施工質量得到確切保證,以保證工程可以符合工程建設的要求。
4.2 做好施工準備工作,規范施工流程
市政道路施工前,要對施工的環境、施工的技術要求等進行全面分析,制定健全的施工管理方案,做好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施工方案是整體工程建設的重要依據,對施工質量、技術實施等可發揮指導作用,需要保證施工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可行性。市政道路施工前,可以根據當地及周圍的情況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進行模擬,測量各類數據。特別是要對管線、電力施工情況等進行檢查,預防施工中發生管線鋪設沖突的問題,為施工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首先,需要根據檢測頻率、項目等實施原材料的檢測工作,及時檢出不合格的材料,從根本上控制施工質量問題的發生。選擇有資質的供貨商,且各類材料均應具備出廠合格證或者檢測證明等。嚴格檢查各類設備的運行情況,調試設備,對常用設備進行檢修與維護管理,保證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施工期間需要科學堆放、分類放置材料,做好材料、設備的防潮防雨管理等工作,比如可以通過搭建雨棚等方式,避免材料損壞。其次需要優化配合比設計,保證礦料級配、油石比及水灰比應用的科學性。根據要求使用配料,避免不良問題的發生。最后,則需要實施試驗路段的施工管理。在試驗路段中,確定施工方案、技術及設備應用是否合理,結合施工的要求合理控制質量。
4.3 構建完善的安全監督管理制度,提升現場施工控制效果
首先,根據有關規范標準管理體制做出相應的框架,然后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管理體制,保證在具體展開施工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其次,做好工程中需要應用到的機械設備和建材物資的管理,保證其在施工過程中,不會因為這方面的因素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最后,市政道路各個部門之間要良好的協作,達到有效地控制,并對所應用的施工材料和技術做好相應的檢查工作,對于不合格的部分應要及時處理,最終促使市政道路工程得到很好的完成。對于工程行業來講,安全是首要原則。所以在工程具體施工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安全管理工作,并根據施工環境和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程的安全性。科學合理的措施有:首先,施工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工作量和難易程度合理安排施工人員的作息時間,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增設部分施工人員,并采取輪班制的工作方式。其次,建立安全施工組織管理小組,派遣專業人員做好日常的巡邏,并建立應急預案,以降低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再次,完善目前現有的安全保障制度,對關鍵部位實行重點管理,并設置與之對應的警示標志,以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防止傷亡事件發生。最后,定期對一線的施工人員開展培訓,并不斷增強其安全意識,從問題的本質上保證施工的安全性。[1]
4.4 現場技術施工風險識別
由前文可知,市政道路施工結構復雜,受到多種不同干擾因素的影響,其施工風險更高。基于施工風險對整體施工質量的影響,本文還將在現場技術管理方法中引入對現場技術施工風險的識別。將現場技術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劃分,分別為技術風險和人員風險。其中,技術風險主要包括施工技術、環境技術和信息技術方面;人員風險主要包括人員安全和人員健康方面。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通過引入專家調查、列表查詢等方式,對施工現場的風險進行評價。為確保評價結果的可靠性,針對實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項目存在的各類參數變化,結合施工需要,對風險評價結果的可變化范圍進行確定。[2]
5 結語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不但工作量大及工期緊,而且施工環境也極其復雜,所以這就決定了在對其展開技術質量控制過程中,所具有的難度系數非常大,而工程監理技術質量控制管理對工程質量和安全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要對其中的各項問題做好相應的剖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防范措施,推動市政道路工程的長遠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蘭.探討市政道路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控制[J].建筑與預算,2021(07):44-46.
[2] 楊曉明.市政道路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控制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03):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