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蘇先后在珍寶島(位于黑龍江省虎林縣)發生三次較大規模的武裝沖突,這是中蘇兩國矛盾長期摩擦的結果。由于中方預先有準備,蘇方損失不小,被毀坦克、裝甲車達17輛。據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公布的數字,蘇軍死58人,傷94人。
珍寶島事件發生之后,中蘇兩國關系空前緊張,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急著要與中國最高領導溝通。
柯西金打來熱線電話被拒
3月21日下午,柯西金給北京打熱線電話,要求與毛澤東緊急通話,中南海女話務員以對方是蘇修頭子,不配和偉大領袖通話為由,掛斷了電話。毛澤東主席獲悉后批評說,電話是打給我的,怎么不報告就拒絕了?不久,柯西金又打來電話,要求與周恩來總理通話。這次女話務員根據事先指示,將電話接到了外交部東歐司。東歐司的負責同志接了電話說:“你們蘇聯共產黨已經變成了修正主義,中蘇兩黨已經斷絕了關系,但是你要和周總理談,我將報告總理和我國政府。”當晚,蘇聯駐華臨時代辦緊急拜會外交部東歐司負責人,稱蘇方希望盡快與中方領導人取得聯系。
3月22日,周總理召集外交部負責人商議對策,決定以備忘錄形式答復蘇方。備忘錄說:從當前中蘇兩國關系來說,通過電話方式進行聯系已經不適合了,如果蘇聯政府有什么話要說,請你們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此次外交決策得到了毛澤東的批準,中方于深夜23時45分約見蘇聯駐華臨時代辦,向其遞交了此份備忘錄。中蘇沖突箭在弦上。
核大戰一觸即發嗎?
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奉命在華盛頓緊急約見基辛格,向他通報了蘇聯準備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意圖,并征求美方意見。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級官員緊急磋商后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到時,核污染會直接威脅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打開潘多拉盒子,整個世界都會遭殃。
怎么設法將蘇聯意圖盡早通知中國?美國人最后決定“讓一家不太顯眼的報紙把這個消息捅出去,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無法怪罪我們”。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一則消息,標題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中說:“據可靠消息,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這則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毛澤東果斷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國很快進入臨戰態勢,北京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
北京機場會談
當中蘇兩國已進入戰爭邊緣狀態時,蘇聯領導人考慮到,在襲擊中國后肯定會遭到全面報復,而蘇聯的全球主要戰略對手是美國,戰略重點在歐洲,于是突然采取了緩和措施。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機,向同去吊唁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提出要在回國途中途經北京同中國總理會談的要求。經反復考慮,毛澤東同意了。
9月11日,雙方在機場進行了三個半小時的會談。這次會談表明中蘇關系略有緩和,但危機依舊。柯西金回國后,蘇聯又改變了態度,趨于強硬。
核大戰之弦再次繃緊
9月16日,倫敦《星期六郵報》登載了蘇聯自由撰稿記者、實為克格勃新聞代言人的維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稱“蘇聯可能會對中國新疆羅布泊基地進行空中襲擊”。蘇聯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陰云再次籠罩中華大地。
9月23日和29日,中國先后進行了當量為2萬~2.5萬噸的地下原子彈裂變爆炸和轟炸機空投的當量約300萬噸的氫彈熱核爆炸。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號,尤其是蘇聯,十分清楚中國核爆炸的含意。美聯社播發的一篇評論頗具代表性:“中國最近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獲取某項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
10月15日晚7時許,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報告:“美國已經擬定了同我們進行核戰的具體計劃。”勃列日涅夫不相信美國會站到中國這邊,直到幾分鐘后,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寧大使向勃列日涅夫報告稱“尼克松總統已簽署了一份準備對我國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的密令。一旦我們有一枚中程導彈離開發射架,他們的報復計劃便告開始。”聽完后,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喊道:“美國出賣了我們!”
至于中國,正如柯西金所說:“也許美國的所謂核報復計劃是恐嚇,但中國的反擊決心是堅決的……我們應該和中國談判。”
10月20日,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由珍寶島事件引發的緊張對峙局面開始緩和,1969年中國面臨的核危機也隨之灰飛煙滅。(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