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合肥市決定成立一個非常設的地名專家咨詢委員會,在道路規劃時就介入命名。合肥市政府聘請安徽大學校長、古文字學家黃德寬教授為合肥市地名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我為副主任,牛耘、武彪、夏有才等為委員,根據道路規劃建設需要適時拿出命名意見。
在討論經開區和肥西桃花鎮新增道路取名時,遇到兩個問題:一、按合肥市地名管理條例,“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這“一般”也能理解為必要時可以突破。我在主持地名專家討論時提出,各地都有少量名人做路名,如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北京有張自忠路,上海有(戴)安瀾路,黑龍江哈爾濱有(趙)一曼路,江西南昌和贛州有(詹)天佑路,我們合肥有紀念烈士的習友路,而高新區命名獨秀山路也寓含紀念陳獨秀的意思嘛,安慶方面的意見可以考慮,“兩彈元勛”鄧稼先、京劇鼻祖程長庚等名人做路名可以為合肥“加分”。二、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二烈士做路名,但一個城市應當避免用昆仲倆的名字做兩條路名。
議到這具體細節時,剛從經開區領導崗位退下來的一位老同志主張把陳延年、陳喬年合成一條路,叫“延喬路”,可以理解為兄弟情深,同為烈士,不宜分開。專家們覺得很好,形成統一意見,隨后上報,延喬路等一批路名在2013年合肥市第四批道路命名公示后確認公布。(作者戴健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合肥市政協原文史委主任)(摘自《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