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 楊佳星



摘要:前人研究認為,壽陽方言平聲不分陰陽;而方言調查顯示,陰平和陽平是否合流可能存在人際差異。通過對壽陽方言單字調格局和雙字詞連讀調模式的聲學實驗,可以檢驗這種人際差異是否具有系統性。實驗結果表明:1.前人對壽陽方言聲調的音系描寫是可靠的,部分母語者宣稱的可以區分陰平和陽平并不具備系統性。2.在壽陽方言的聲調格局中,調長具有重要的區別性特征。3.壽陽方言高降調有兩條變調規則:一是模板變調,在詞末統一降低調階;二是OCP變調,兩個高降調并列,前一個變為低降調。規則作用順序為OCP變調先于模板變調。
關鍵詞:壽陽方言;陰陽合流;調長;變調;規則
一、引言
壽陽方言屬于晉語并州片,并州片晉語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多數方言平聲不分陰陽。關于平聲的演變路徑,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古平聲根據聲母清濁先分為陰平和陽平,其后陰陽合流[1]、[2]、[3];二是今天的平聲是古平聲的保留[4]、[5]。近年來一些聲調演變的實驗研究表明,陰陽合并是晉語并州方言片聲調演化的大勢[6],這實際上是支持了平聲分而又合的觀點。
從歷時演變這一角度來看,有學者認為,今天的晉語并州片不分陰陽,是來源于羨余調值的殘留。由于聲母清濁而導致平聲調值分立,并與清濁聲母并立,成為羨余特征;同時,濁聲母的消失使得羨余調值沒有升格為不同調類,而是在一些詞匯中以連調形式保存下來[7]。在對壽陽方言的調查中發現,一些母語者自稱可以區分陰平和陽平,這與當前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反映出陰平陽平是否合流有可能是存在著人際差異。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聲學實驗來檢驗這種人際差異是否具有系統性。由于聲調的音系本質不僅體現在單字調,還往往表現在連讀調中,比如,普通話上聲的本質是低平調,就是在連讀調中表現出來的[8]。部分壽陽方言母語者所宣稱的可以區分陰平和陽平,或許也表現在連讀調中,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在并州片其他方言,如平遙、介休、婁煩、文水等地的平分陰陽就是從連讀調的層次表現出來的[9]。對壽陽方言單字調格局和雙字組連讀調模式進行聲學實驗考察,既可以對壽陽方言陰平和陽平是否確實已經合流作出回答,也可以總結出壽陽方言雙字組連讀變調的某些規律。
二、實驗說明
(一)發音材料
本文實驗發音材料分為字表和詞表兩部分。趙秉璇曾指出,壽陽方言有5個單字調,平聲不分陰陽,僅入聲分陰陽[10]。不過,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有些壽陽方言母語者自稱可以區分陰平和陽平。因此,在實驗設計時,我們假設壽陽方言的陰平和陽平并未合并,并通過對壽陽方言的單字調格局和二字組連調模式的考察來驗證這一假設。考慮到上述因素,在發音字表中,將陰平和陽平分列,共有6個調類,每個調類選取10個字。發音詞表則將6個調類兩兩組合,共得到36種組合模式,每種組合模式選取10個詞。其中,“陽入+陰入”和“陽入+陽入”比較特殊,因為這兩個組合各僅找到7個詞語。發音字表和發音詞表均見文末附錄。
(二)發音人
發音人共有10位,5男5女,年齡都在20—70歲之間。他們均來自壽陽縣城,無口語或聽力障礙,采用正常語速。數據分析采用10位發音人的平均結果。
(三)錄音和數據采集
錄音在安靜的室內進行。錄音設備為聯想Y400型筆記本電腦,內置Realtek ALC269聲卡,外接頭戴式耳麥。錄音軟件選擇Adobe Audition 2020,采樣率設置為11025Hz,聲道為單聲道,采樣精度為16位,聲音文件保存為wav格式。錄音樣本質量較好。用Praat軟件自編腳本①提取語音數據,每條音高曲線等距離提取10個基頻點數據。數據分析在Excel中進行。
(四)參數計算
本文采用聲調格局的實驗模式[11],將測得的音高數據進行相對化轉換,轉換為T值,以消除性別、年齡等因素對數據的影響。T值轉換公式為:
T=[(lgx-lgmin)/(lgmax-lgmin)]×5
其中,x為任意測量點的音高數據,max為所有音高數據的最大值,min為相應的最小值。T值的本質是音高曲線在發音人調域中的相對位置,乘以5是為了與五度值相對應。實驗結果采取所有發音人T值數據的平均值。
三、實驗結果分析
(一)單字調格局
由于壽陽方言中存在入聲調,而入聲調在聽感上明顯較短,因此,我們制圖時并未對時長進行歸一化處理,而是保留了絕對時長數據,具體方法可參照朱曉農的相關介紹[12](P289)。壽陽方言單字調聲學格局如圖1所示:
我們先前假設,在單字調的聲學表現層面上,壽陽方言的陰平調和陽平調仍然可以區分。不過,從圖1可以看出,該假設并不成立。陰平和陽平在聲學表現上差別很小,均表現為低降調型,調值可記為21,時長在230ms左右。也就是說,陰平和陽平在壽陽方言中確實已經合流,前人的調查描寫是可靠的。
由于陰平和陽平已經合并,壽陽方言實際具有5個單字調,其中,有4個聲調都是降調。在4個降調中,平聲和陰入都是低降調,調值均可記為21;兩者的主要區別是,陰入在時長上比平聲短100ms左右。也就是說,陰入是一個短低降調。參考前人研究[10],我們將陰入調值記為?21②,以與平聲(21)相區別。類似地,上聲和陽入都是高降調,調值均為52;但陽入比上聲短40ms左右,是一個短高降調,可記為?52,以與上聲(52)相區別。去聲是壽陽方言中唯一的非降調,主體呈現緩升,尾部略降,但音高曲拱浮動的幅度均在1度之內(T值:2.1—2.9),調值可記為33。
我們將本次單字調調值的實驗結果與趙秉璇的相關研究成果[10]進行了比較,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除平聲描寫基本一致外,其他四個聲調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中,去聲、陽入的差別主要在調階。根據我們的實驗結果,去聲調階比前人記錄低1度(雖然在調值上記為平調,但去聲音高總體呈現升勢),而陽入調階則比前人記錄高1度。陰入的主要差別在調形,在本文的實驗結果中,陰入為明顯的低降調,而前人則記為低平調。之所以會產生上述差別,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由于近40年來壽陽方言聲調格局發生了變化,也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不同而造成的。而上聲的差別似不太可能由后者所導致,因為兩者的調階和調形均有差異,除了調階上升1度外,本次實驗并未測得壽陽方言上聲具有升尾,對錄音數據的聽感排查也證實了這一點。也就是說,上聲由降升調變為降調,同時,調形特征也趨于簡化。
(二)雙字組連調模式
根據前文實驗結果,在單字調的層面上,壽陽方言陰平和陽平已經合流。不過,根據石鋒的研究,連讀調更接近于本調[13]。也就是說,連讀調往往更接近于聲調的底層形式[14]。參照吳宗濟對普通話二字組連調模式的研究[15],我們列出了壽陽方言所有的二字組連讀調模式矩陣。盡管在單字調層面已經證明壽陽方言只有5個聲調,陰平和陽平已經合流,但這里仍將二者分開,以考察在二字組連調的層面它們是否仍能表現出差別。具體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陰平+X”(X代表任意聲調)和“陽平+X”組合的連調模式基本一致,“X+陰平”和“X+陽平”組合的連調模式之間也幾無差別。這說明,在二字組連調的層面上,陰平和陽平也發生了合流,二者之間已經沒有區別。也就是說,壽陽話只存在一個平聲,部分母語者所稱的能區分二者只是個體的差異,不具有系統性。
從圖2中還可以看到兩個比較有意思的變調規則。
首先,在單字調條件下,壽陽話上聲是一個高降調,但是在“X+上聲”的組合中,后字上聲統一發生調階降低,變為一個低降調。同時,這個變化不像是由于前字降調調尾導致的降階,而是一個由位置條件決定的模板變調,因為前字去聲是升調,調尾并不低,但其后的上聲仍然降為低降調。實際上,如果檢查矩陣中所有的連調模式可以發現,無論那個聲調,只要位于雙字組后字,均發生調階降低。該模板變調規則可以表示為:[+高]→[-高]/_#(#表示詞末)。
其次,在“上聲+X”的組合中,則呈現出兩種連調模式:當X為平聲、去聲和陰入時,前字上聲不變,仍為高降調;當X為上聲、陽入時(圖2中用虛線框標出),前字上聲調階降低。我們知道,平聲、去聲和陰入都處在聲調格局調域中部以下,而上聲、陽入則都處在調域中部以上。也就是說,當上聲后接一個高(降)調時,該上聲發生降階,變為低調,即壽陽方言兩個高調不可并列,前字由于強制曲折原則(OCP)作用而發生變調。該變調規則可以表示為:[+高] →[-高]/_[高]。
上聲的這兩條變調規則作用的順序為OCP規則先作用,然后是模板變調規則:
底層:? ? ? ? ? ? ? 52+52
規則一(OCP):? ? ? 21+52
規則二(模板變調): 21+21
表層:? ? ? ? ? ? ? 21+21
壽陽方言中的陽入也是個高降調,上聲變調的上述規則同樣適用于陽入和其他聲調的組合(圖2中用虛線框標出)。
此外,當陰入/陽入后接高降調(上聲或陽入)時,兩個入聲的調形均發生一定變化,表現為降尾消失,變為一個平調。我們認為,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協同發音,后字高降調雖然由于模板變調規則而發生調階降低,但其調頭仍然較前字的調尾高,所以“拉平”了前字的調形。同樣的現象并沒有發生在前字平聲,這是因為入聲為短調,在組合中使其沒有足夠時長向其音高目標逼近,就進入到了下一音節。
四、余論
從我們的實驗結果來看,在壽陽方言的聲調系統中,無論是單字調層面,還是二字組連讀調層面,陰平和陽平均已發生了合流,個別母語者所感知的陰平陽平可以區分的現象并不具備系統性。那么,從歷時演變上來看,壽陽方言的平聲是從未區分陰陽,還是分而又合?共時的語音證據是否能為此提供一些線索?
根據本文的實驗數據,可以發現,雖然在調階和調形上無法區分陰平和陽平,但二者卻表現出系統性的時長差別(盡管這種差別沒有調位意義),陰平字的時長要比陽平字的時長短。在單字調中,陰平的平均時長為216ms,而陽平的平均時長為232ms;在雙字調后字①中,陰平的平均時長為111ms,而陽平的平均時長為122ms。時長上的這一系統差別或可作為陰平和陽平分而又合的語音線索殘留。
在今天的壽陽方言的聲調格局中,共有5個聲調,其中,4個聲調都是降調,只有一個是平調(level tone)。除了調階和調形之外,時長在壽陽方言的聲調系統中也是重要的區別性特征,具體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時長([±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入聲調與舒聲調的區分上。由于平聲和陰入都是低降調,上聲和陽入都是高降調,它們在調階和調形特征上均無法區分,而時長特征則將入聲調和舒聲調區分開來。一般來講,在聲調的區別特征中,調階高低比調形曲拱更為基本,在特征幾何樹上處于更高的節點[16]。而就壽陽方言的聲調系統來看,時長特征可能更優先于調階特征,即先通過時長特征區分出入聲調和舒聲調這兩大類,再通過調階和調形特征分別對這兩類中的具體調類進行區分。
五、結語
本文對壽陽方言單字調格局和雙字組連調模式進行了聲學實驗考察,研究表明,無論是在單字調層面,還是在連調層面,陰平和陽平都已合流,從而印證了前人的結論。在壽陽方言的5個聲調中,有4個是降調,只有去聲是具有輕微升勢的平調,因此,聲調的長短在壽陽方言的聲調格局中就成為重要的區別特征。通過對二字組連調模式的考察,我們還發現,壽陽方言的高降調存在著兩條變調規則:一是在詞末統一降低調階,該規則為模板變調規則,以位置為條件,即只要出現在詞末,該規則就會發生作用;二是強制曲折規則(OCP),兩個高降調并列時,前一個調階降低。這兩條規則的作用順序是OCP規則先于模板變調規則。
附錄:
1.發音字表
陰平:天 風 初 昏 胸 豬 飛 花 掏 高
陽平:田 縫 鋤 魂 雄 牛 肥 華 桃 群
上聲:手 口 表 祖 小 板 火 粉 廣 好
去聲:帶 太 快 報 大 唱 貨 站 電 夢
陰入:北 八 發 出 職 骨 雪 黑 尺 節
陽入:白 實 毒 疊 達 舌 奪 滑 敵 服
2.發音詞表(陰平-1,陽平-2,上聲-3,去聲-4,陰入-5,陽入-6)
1+1:醫生 飛機 陰天 聲音 烏龜 高低 東風 秋收 花生 西瓜
1+2:光榮 今年 天堂 天橋 安排 高粱 風琴 花瓶 豬皮 新娘
1+3:資本 工廠 高考 科長 風水 親眼 端午 蝦米 經理 加減
1+4:花布 天性 菠菜 車票 空氣 希望 方便 山洞 天地 身份
1+5:豬血 鋼鐵 中國 巴結 筋骨 春雪 親切 清潔 心得 公式
1+6:中學 單獨 爭奪 煙盒 干涉 追逐 挖掘 光澤 征服 光滑
2+1:田雞 床單 茶杯 平安 梅花 年輕 龍蝦 農村 紅花 雄雞
2+2:皮球 團圓 廚房 長城 平臺 人頭 門簾 人民 前門 農忙
2+3:原理 牛奶 長短 全體 門板 牛肚 朋友 楊柳 騎馬 團長
2+4:群眾 長凳 奇怪 遲到 能干 名片 長壽 神話 程度 原地
2+5:皮夾 潮濕 紅色 頭發 成績 時刻 條約 顏色 牛骨 流血
2+6:同學 成熟 零食 防滑 離別 懲罰 渾濁 重疊 求學 華服
3+1:點心 小兵 普通 祖宗 表哥 手心 講師 雨衣 眼科 火花
3+2:好人 黨員 水壺 可憐 酒瓶 保持 海員 本能 粉紅 火苗
3+3:口齒 火腿 省長 保險 水果 小米 表演 海馬 處理 廣場
3+4:板凳 廣告 好看 考試 討厭 草帽 苦命 喜事 子彈 姊妹
3+5:粉筆 改革 粉刷 表叔 紡織 本國 廣闊 口福 曉得 小節
3+6:小學 主席 飲食 狡猾 煮熟 果實 打滑 組合 選拔 五十
4+1:教師 戰爭 細心 貨車 中風 認真 電燈 健康 耐心 面湯
4+2:菜園 透明 太陽 帶魚 桂圓 樹苗 地球 面條 自然 病人
4+3:快板 報紙 熨斗 繼母 字典 料酒 胃口 代理 大米 夢想
4+4:奮斗 世界 性命 炸彈 紀念 病假 飯票 壽命 夢話 命運
4+5:貨色 印刷 戰國 戲曲 憲法 字帖 自殺 大約 辦法 畫冊
4+6:漢服 性別 病毒 藝術 事實 練習 洞穴 漢族 正直 中毒
5+1:北方 作家 浙江 骨科 雪花 北風 插銷 八仙 黑心 藿香
5+2:發明 竹籃 足球 國旗 鐵橋 職員 屋檐 出門 刷牙 剝皮
5+3:桌椅 出口 作品 色彩 鐵鎖 尺碼 節儉 瞎眼 國語 結果
5+4:百貨 國慶 得意 客氣 鐵片 革命 出現 尺度 失敗 國畫
5+5:積蓄 逼迫 出色 鐵塔 發作 隔壁 黑色 北國 發出 節約
5+6:惡毒 缺乏 克服 豁達 竹笛 雪白 博學 八局 積食 發白
6+1:實心 別針 讀書 白天 目標 合資 學生 十天 滑冰 核心
6+2:雜糧 別人 食堂 毒蛇 敵人 實行 滑頭 罰球 核能 石橋
6+3:石板 局長 渤海 狹小 食品 實體 毒品 奪取 罰款 學長
6+4:實際 白布 直徑 實話 局面 活動 雜技 達到 舌戰 達意
6+5:石桌 滑雪 白鴿 活捉 直接 十八 合作
6+6:直達 毒舌 服毒 十盒 擇食 實習 滑石
參考文獻:
[1]何大安.聲調的完全回頭演變是否可能?[A].中華書局編輯部.“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論文類編(語言文字編·音韻卷)[C].北京:中華書局,2009.
[2]李小凡.調名新議[J].南國人文學刊,2011,(2).
[3]沈明.山西晉語古清平字的演變[J].方言,1999,(4).
[4]喬全生.晉方言語音史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
[5]王臨惠.汾河流域方言的語音特點及其流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6]魏陽,朱曉農.山西并州方言舒聲調的類型與演化[J].語言研究,2020,(4).
[7]李建校.晉語并州片平聲不分陰陽的羨余性質[J].語言科學,2021,(1).
[8]石鋒,冉啟斌.普通話上聲的本質是低平調——對《漢語平調的聲調感知研究》的再分析[J].中國語文, 2011,6.
[9]王瓊.并州片晉語語音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10]趙秉璇.壽陽方言志[M].壽陽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1984.
[11]石鋒.論五度值記調法[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3).
[12]朱曉農.語音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13]石鋒.試論普通話聲調的本調[R].第三屆“走向新描寫主義”論壇,杭州,2019.
[14]丁邦新.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J].清華學報(臺北), 1982,(1-2).
[15]吳宗濟.普通話語句中的聲調變化[J].中國語文, 1982,(6).
[16]Zhang Hongming.Syntax-Phonology Interface:Argumentation from Tone Sandhi in Chinese Dialect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7.
Citation and Disyllabic Tone Patterns of Shouyang Dialect
Qin Peng1,Yang Jiaxing2
(1.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sycho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
2.School of Literatur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87, China)
Abstract: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o distinction can be found between Yinping and Yangping in Shouyang dialect, but in dialect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may be interperson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acoustic experiment of Shouyang dialect, we can test whether the interpersonal differences are systematic. The main findings are: 1. The previous phonological description of Shouyang dialect tone pattern is reliable, though some native speakers claim that they can distinguish Yinping from Yangping, however, it is not systematic; 2. Tone length is an important distinctive feature in the tonal pattern of Shouyang dialect; 3. There are two tone sandhi rules in High falling tones: one is template tone sandhi, which reduces the tone level at the end of the word; the other is OCP tone sandhi, in which the two high tones are juxtaposed, the former one will become a low tone. The order of the rules is that OCP tone sandhi precedes template tone sandhi.
Key words:Shouyang dialect;Yin Yang confluence;length;tone sandhi;rules